众力资讯网

“太缺德了!”近日,江苏徐州,一男子下乡收玉米粒,称重时足足有1000斤,由于他

“太缺德了!”近日,江苏徐州,一男子下乡收玉米粒,称重时足足有1000斤,由于他相信农民的朴实,所以并没有检查得太仔细,可回去把玉米粒倒出来后,却发现里面掺了300多斤的沙子。网友:这是沙子里掺玉米了吧! 秋收刚过,徐州乡下的田埂边还堆着没清完的玉米秸秆,正是收粮的旺季。   做了多年粮食收购的张先生,开着满载的货车往厂里赶,这天收的一千斤玉米,卖家是户看着挺本分的人家,院子收拾得干净,主人话不多,问价时也没多计较,交易顺顺利利就成了。   他干这行这些年,一直觉得乡下农户都实诚,种地辛苦一年不容易,只要玉米品相说得过去,价格上从不苛刻,收粮时也很少细查。   那天装货时,他随手翻了最上面两袋,金灿灿的玉米粒看着挺饱满,就没再往深处扒拉,过秤、付钱、装车,一套流程下来没花多少功夫。   可等回到厂里卸货,铲车司机一铲子下去就发现了不对劲,张先生凑过去一看,铁铲扬起的玉米里,裹着不少细小沙粒。   随着工人用铲子慢慢铲,发现下面的沙粒越来越密集,最后一铲直接挖起满满一铲纯沙,混在玉米粒里,不凑近细看根本发现不了。   他赶紧让人把玉米和沙子彻底分离过秤,结果出来后,在场的人都愣了,三百二十斤沙子,几乎占了总重量的三成。   看着那堆的沙子,张先生猛然想起装车时的细节,农户一直跟在工人旁边,每当工人要搬底层袋子,他就会借故搭话转移注意力。   他翻遍手机,只有转账记录能证明交易存在,既没有书面凭证,也没有现场录像,就算找回去理论,对方只要不认账,他就毫无办法。   无奈之下,他只能让工人清理掉沙堆,自己承担了这笔损失。   他把这件事分享到了当地的收粮群里,老同行们分享了不少实用办法。   其中一个说,他每次收粮都会带根尖头钢筋,随机在车斗不同位置扎进去,钢筋拔出来后,上面粘的是纯玉米还是混沙,一眼就能分辨。   还有人说自己备了个直径二十厘米的竹筛,每车粮食随机抽五袋,每袋抓一把倒进去筛,杂质超过百分之五就坚决不收。   这些方法张先生以前听人提过,总觉得没必要对农户设防,这次栽了跟头,才真正意识到这些技巧的重要性。   这事后来被传到了网上,不少网友都来评论。   有人说,这明显是提前设计好的,上层铺好玉米做样子,底下全藏着沙子,专坑张先生这种实在人。   更多人则说,不能因为这一件事就否定所有农户,大多数农民都是踏踏实实种地的,收粮卖粮全凭良心,就怕这种害群之马,坏了整个群体的名声。   大家议论得最多的,还是这种掺沙行为的短视。   掺沙骗来的钱其实少得可怜,三百斤沙子撑死也就几百块收益,但收粮行业圈子很小,哪家农户耍过手段,不出几天就会传遍周边所有收购点。   知道了这家农户是谁,周边的收购商就不会收他家的粮食了。   张先生后来和人聊起这事,说自己不是怪农户群体,就是觉得挺寒心。   以前收粮,遇到老人独自卖粮的,他还会主动多给点钱,从来没怀疑过有人会这么做。   经历过这次之后,他也学乖了,不管和谁交易,都会带个小筛子现场抽样,再让对方写张简单的收条,注明粮食重量和质量,虽然多了几道手续,但能避免更大的损失。   粮食交易说到底靠的就是相互信任,农户起早贪黑种粮不易,收购商风里来雨里去也赚的是辛苦钱。   偶尔出现的掺假行为,不仅让收购商蒙受损失,更让那些诚信农户的信誉受到影响。   张先生说那三百斤沙子带走的不只是几百块钱,更是之前对农户那种毫无保留的信任,而这份信任,远比沙子值钱得多。

评论列表

近水楼台
近水楼台 1
2025-11-14 11:55
因果会有报应的,希望张先生保持初心,善良的人会有福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