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现事情闹大了,高市早苗突然像变了个人据多家日媒消息,近日在日本国会众议院预算委员会上,高市早苗针对“中国大陆若对台实施封锁日本如何应对”的提问,抛出了战后日本在台海议题上最为激进且危险的言论。她公然声称,若中国大陆对台湾动用军力和武力,将构成所谓“存亡危机事态”,日本甚至可依据《安全保障相关法》 高市早苗的国会表态并非突发奇想,而是她一贯保守路线的延续。作为自民党资深成员,她长期推动防卫政策强化,上任后迅速将预算重点倾斜向军备升级。2025年11月7日,在众议院预算委员会审议中,她面对质询,直接将台海封锁与日本国家安全挂钩。这番表述基于2015年安保法框架,将潜在冲突定义为威胁日本生存的极端状态,从而为集体自卫权开绿灯。现实中,日本高度依赖台湾海峡的能源和半导体供应链,任何中断都可能导致经济瘫痪。她强调局势严峻,需要最坏打算,这反映出日本在美日同盟压力下,逐步从被动防御转向主动威慑。多家日媒如NHK和朝日新闻迅速报道,称此为战后对台议题最强硬表态,瞬间点燃国内辩论。保守派视之为必要警醒,而温和派担忧这会把日本拖入不归路。国际上,美国智库低调支持,视之为印太战略延伸,但欧洲媒体多持谨慎,提醒日本勿忘历史教训。 我国外交部发言人林剑在例行记者会上,三度质问日本意图:是否要重蹈历史覆辙,将自身绑上分裂战车?驻日大使馆同步发声,强调台湾问题纯属中国内政,日本任何介入均为越界挑衅。驻大阪总领事薛剑的X平台帖子更直白,警告伸脖子者将付出代价,虽后删除,但已引发日本社会震动。外务省向中方抗议,称言论不当,但这反而凸显东京的尴尬。高市早苗的言论触及中日四个政治文件底线,今年适逢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日本本该低调反省,却借机炒作“存亡危机”,这让北京视之为蓄意生事。分析显示,中国此举意在划清红线,维护统一进程不受外部干扰。日媒报道中,鸠山由纪夫等前首相公开批评,指出台湾省是中国一部分,日本不应干涉内政。这显示日本政界并非铁板一块,高市的激进路线已招致党内分歧。 11月10日,预算委员会二次会议上,她改口称先前回答纯属假设讨论,具体判断需视情势而定,坚持不撤回但承诺今后避开类似表述。内阁官房长官木原稔跟进表态,强调政府基于法律评估风险,避免误解。这番操作被日媒讽为“急刹车”,暴露高市在舆论压力下的投机本色。作为极右翼代表,她过去多次参拜靖国神社,否认历史事实,如今上台首秀就踩雷,难怪野田佳彦等在野党领袖表示震惊,称这将日本置于危险境地。事实证明,高市的“变脸”并非真诚反思,而是政治权衡的结果。她需平衡美日同盟需求与中日经贸现实,日本对华出口占GDP比重不低,贸然对抗恐自伤筋骨。国际观察家指出,这种反复无常的作风,削弱日本外交公信力,也让台海议题更趋复杂。鸠山由纪夫的发声尤为关键,他重申周恩来时代的中日谅解,日本应尊重中国领土完整。 安保法实施10年来,日本防卫支出已超GDP2%,导弹采购和联合军演频次翻倍,但这并未带来安全感提升,反而加剧地区紧张。台海作为全球供应链枢纽,日本企业如丰田和索尼高度依赖,封锁风险直击痛点。高市的表态看似务实,实则忽略了介入成本:自卫队实战经验匮乏,美军承诺也存变数。一旦卷入,经济损失将以万亿计。更何况,中国军力现代化迅猛,日本单方面施压难奏效。日媒分析显示,民调中超六成民众反对直接军事介入,青睐外交斡旋。这说明高市的“硬汉”路线虽迎合保守选民,却脱离大众现实。高市上台之初,曾承诺平衡对华关系,如今首战失利,暴露其外交经验不足。作为首位女首相,她本可借机推动务实转向,却选择高风险赌注。这不只影响中日互动,还波及亚太稳定。长远而言,日本需从历史中吸取教训,放弃幻想,转向互利合作,方能避开“存亡危机”的自设陷阱。 高市事件还凸显美日同盟的微妙张力。美国虽默许日本强化角色,但不愿东京抢风头。拜登政府在APEC峰会后,重申“一个中国”政策,却私下鼓励盟友分担印太负担。高市的发言被视为迎合华盛顿,却忽略了北京的底线。智库报告指出,日本若一味追随美方,将付出经贸代价:中国是其最大贸易伙伴,2024年双边贸易额超3000亿美元。事件后,日股军工板块微涨,但半导体指数承压,反映市场对供应链隐患的担忧。高市需尽快修复形象,否则党内维新会等盟友恐生变数。鸠山等老将的批评,也提醒东京:外交非零和游戏,尊重邻国核心利益是长久之道。总体上,这次风波虽暂缓,但台海议题如悬剑,考验高市领导力。若她继续摇摆,中日关系恐陷低谷,地区和平岌岌可危。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