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世致用:从朱熹到王夫之、谭嗣同(一) 大儒朱熹的影响力有多巨大? 如果单纯从学术去谈论朱熹的影响,大部分人是难以感知朱熹的影响有多大,更遑论巨大。 但,从中华民族复兴这个角度去解析朱熹的影响力,大众就比较好感受朱熹影响力的巨大,而且,文旅经济重要性愈加突出的当下,作为生在福建,长在福建,成在福建的一代大儒,深度的挖掘朱熹的影响力,能有助于福建文旅提升吸引力。 随着感受朱熹在福建的成长足迹,也是在探寻这个民族几千年来孜孜不倦,自强之路,探索之路。 朱熹、王夫之、曾国藩、谭嗣同、杨昌济,有什么联系? 谈起朱熹,大部分首先想到就是“存天理,灭人欲”这六个字,而对于天理两字的理解,在完全不了解朱熹之前,我以为天理=礼制,灭人欲,就是要做道德君子。 实际上,朱熹的“存天理,灭人欲”这个理念,是有巨大的历史背景的。 随着汉的灭亡,魏晋时期,以司马懿背洛水之誓为标志性事件,自独尊儒术以来倡导的仁、信、礼。。这一套宏大叙事的人生哲学,土崩瓦解。 所谓魏晋风流,换个角度也可以说是:又一个礼崩乐坏的时代——追逐名利,及时行乐、极致享乐。 由此到了唐代,道家,佛教,禅宗,极致一点而言,都是在摒弃儒家的宏大叙事后,探寻人生哲学的种种尝试,但失去宏大叙事以后,由晋到唐,各种务需的结果是什么? 是滋养出了连帝王的自愧弗如的“门阀世家”——要么避世,要么修来世,要么口舌之争。。。于是务实(门阀)的人有了做大的机会。 而这不可一世的门阀世家,最终在黄巢的一把大火中,亦如昨日黄花。 朱熹出生于1130年,五年前,1125年,论才华两千多年帝王史,能坐二望一的宋徽宗,这个创造瘦金体的北宋国君,国都被金国所破,北宋灭亡,自己及妻妾、子女均沦为阶下囚,史称靖康之变。 北宋为何灭亡?为什么北宋打不过金国(蛮夷)? 谈起北宋灭亡,花石纲,那是绕不过去的:“纲”意指一个运输团队,往往是十艘船称一“纲”。花石船队所过之处,当地的百姓,要供应钱谷和民役;有的地方甚至为了让船队通过,拆毁桥梁,凿坏城郭。 这个船队,运的是什么?是太湖石。 做什么用? 给宋徽宗修园林——熟悉的味道,熟悉的桥段。 《宋史》有记载花石纲之役:“流毒州县者达二十年”。 好家伙,秦始皇修长城,也才修了七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