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老赵有点懵,刚上大学的继女小谢,第一个月就花了1180块。 账单上又是咖啡又是盲盒,这钱花得让他看不懂。 小谢却觉得委屈,说这些都是大学里的“社交启动费”,不花不行。 现在年轻人的消费观,确实和老一辈不一样了。他们买东西,很多时候买的是一种心情,一种身份认同。有份大学生消费报告就说,超过六成的学生花钱,最看重的是“精神满足”。所以那杯咖啡,对小谢来说可能不只是提神,更是融入新圈子的敲门砖,是她的“社交货币”。 这事儿的核心,其实是孩子在上大学前,根本没人教过他们怎么管钱。手机支付太方便了,钱只是个数字,划出去一点感觉都没有。不像以前我们用现金,花一张少一张,那才叫心疼。 老赵后来想了个办法,直接把生活费分成两部分,800块打进饭卡,保证饿不着,剩下400块当零花钱,让她自己看着办。 这招挺实在,比讲一万句大道理都管用。 好在女儿也听进去了,主动说“奶茶戒掉,水也甜”。 看来,让孩子真正独立的,不是给多少钱,而是教会他们怎么花钱。
普通人真的磋磨不起。我同事的儿子毕业某211大学,但是差点儿把她们逼疯了。
【47评论】【67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