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忠实当选作协主席后,去省里开会,一位大官傲慢地问:“小陈啊,怎么写完《白鹿原》

琴音流转 2025-08-28 01:39:50

陈忠实当选作协主席后,去省里开会,一位大官傲慢地问:“小陈啊,怎么写完《白鹿原》就不写了?一定要深入群众才能有好的创作嘛!”陈忠实没好气地回答道:“你懂个锤子!” 麻烦各位读者点一下右上角的“关注”,留下您的精彩评论与大家一同探讨,感谢您的强烈支持! 2006年,一位文化界的领导在与著名作家陈忠实交谈。 关切地询问为何在《白鹿原》之后未见新作问世。 并建议他多去基层体验生活。 这个看似善意的建议,却让陈忠实感到些许无奈。 他用一句地道的陕西方言作出了回应。 这句话既不是粗俗的骂人话,也不是失礼的冒犯。 而是一位倾注心血创作出巨著的作家最真实的感触。 这句朴实的方言背后,蕴含着作家对文学创作的深刻理解与坚持。 在上世纪九十年代,陕西作家群体异军突起。 在中国文坛形成了令人瞩目的"陕军东征"现象。 在这场文学浪潮中,陈忠实的《白鹿原》、贾平凹的《废都》等作品成为标志性的文学成就。 这些作品以其深厚的地域特色和深刻的人性描写,赢得了广大读者的喜爱。 但也因其中直白的描写而引发了一些争议。 这些争议恰恰反映了当时社会转型期思想观念的碰撞与交融。 在创作《白鹿原》之前,陈忠实已经在文坛耕耘多年。 当他看到路遥、贾平凹等后起之秀相继推出力作时,内心产生了强烈的紧迫感。 这位资历最老的陕西作家毅然决定辞去公职。 独自搬到西安郊外的一处简陋居所,开始了漫长的创作之旅。 这个决定显示了他对文学事业的执着追求和勇于突破自我的精神。 为了真实再现笔下的世界,陈忠实走遍了关中平原的各个角落。 他住在农民的家里,听老人讲述那些未曾载入史册的民间故事。 收集了二十多卷的县志和民俗资料。 这些扎实的准备工作为他后来的创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这个过程中,他不仅收集了素材,更深入理解了关中文化的精髓。 陈忠实在动笔前就做好了最坏的打算。 他曾经坦言,如果这部作品不能成功,就将回归田园,以养鸡为生。 这种破釜沉舟的决心,支撑着他度过了六个春秋的孤独创作时光。 在这期间,他过着极其简朴的生活。 经常以馒头咸菜果腹,整日伏案疾书。 这种全身心的投入,体现了一个作家对文学事业的虔诚与奉献。 在文学创作上,陈忠实广泛借鉴了世界文学的优秀成果。 他从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中获得灵感,写下了那个著名的开篇: "白嘉轩后来引以为豪壮的是一生里娶过七房女人"。 这个开篇奠定了整部作品的基调。 也使《白鹿原》被誉为中国的"百年孤独"。 这种创新性的开篇方式,展现了中国文学与世界文学的对话与融合。 当作品完成的那一刻,陈忠实望着窗外已经长到房顶的桑树,百感交集。 他对妻子说: "以后不用送饭了,《白鹿原》写完了。" 简单的一句话,背后是六年的心血与坚持。 这一刻,不仅是一个作品的完成。 更是一个作家艺术生命的升华。 但是,作品的问世并非一帆风顺。 在茅盾文学奖评选中,评委们对作品中一些直白的描写产生了分歧。 最终,陈忠实不得不对作品进行适当删改。 这才使这部杰作获得了应有的认可。 这个过程反映了文学创作与时代接受度之间的微妙关系。 随着时光流逝,《白鹿原》的文学价值越来越被人们所认识。 后来再版时,那些曾经被删改的内容都得到了恢复。 读者终于可以欣赏到完整的原作。 这部作品历经时间考验,最终确立了其在中国当代文学史上的经典地位。 正因为深知创作过程的艰辛。 所以在听到有人轻率地建议"去体验生活"时,陈忠实才会用那句陕西方言回应。 这不是失礼,而是一个作家对创作艰辛的最真实表达。 他用自己的经历证明,真正的文学创作不需要刻意"体验生活"。 因为生活早已融入他的血脉之中。 一个真正的作家,永远都在生活中观察、思考和沉淀。 《白鹿原》的成功不仅在于文学价值。 更在于它展现了一个作家对艺术的执着追求。 尽管这部作品后来被改编成多种艺术形式。 但要真正理解它的精髓,仍然需要静心阅读原著。 感受字里行间流淌的生命力与智慧。 这部作品将继续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感动着一代又一代的读者。 主要信源:(中国网三农——他为写《白鹿原》闭关四年,被嘲“没作品”怒怼官员,临终枕书而眠)

1 阅读:1393

评论列表

1111

1111

5
2025-08-28 16:24

陈忠实一生的才气都倾注在白鹿原上了,其它作品聊胜于无。

shanjy634634

shanjy634634

3
2025-08-28 11:17

《白鹿原》,经典中的经典!

迷迷糊糊就走到了这个岁数

迷迷糊糊就走到了这个岁数

2
2025-08-28 19:50

这样说吧,香水有毒在我歌单,那个背带裤没有。而白鹿原远远重于香水有毒没毛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