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印度人的秉性,中印边界很难通过谈判解决问题,即使有那一天,真就划定了边界,一旦中国有什么事情,印度还会蠢蠢欲动,还会在边界上挑事。 英国殖民时期,他们划了个“麦克马洪线”,想把藏南(印度叫阿鲁纳恰尔邦)划给印度,但中国压根儿不认这条线。 后来印度独立,中国建国,这条线就成了双方吵架的焦点,加上阿克赛钦那块儿地方,地广人稀,行政管不了那么细,争议就更大了。 到了2020年,加勒万河谷那次冲突,印度又越线修路,试图改变现状,中国不得不强硬回应。 这说明啥?印度总想着占便宜,谈判桌上签了协议,转头就在边境搞动作,光靠谈,根本管不住他们的野心。 为啥印度这么不安分?其实不难懂,国内政治是个大推手,印度的民族主义情绪高涨,政府老拿边境问题当幌子,转移国内矛盾。 印度觉得自己是南亚老大,还跟美国、日本搞什么“四方安全对话”,想借着这些国家制衡中国。 再加上中国和巴基斯坦的友好关系,印度一直看不顺眼,总觉得中国在背后支持巴基斯坦,这种心态下,印度在边境上就不可能老实,哪怕签了和平协议,比如1993年、1996年的那些,也没挡住他们修路、建哨所。 2020年那次,印度还指责中国“挑衅”,可明明是他们先越线,这种反复无常,靠谈判能解决才怪。 所以中国得换个思路,不能光等着印度回心转意,1962年的教训已经很清楚了,中国当时打赢了,主动撤军,想给和平留余地,可印度没领情,反而变本加厉。 现在要是再心软,历史怕是要重演,解决边界问题,第一步得是把争议领土的控制权牢牢抓在手里。 像藏南、阿克赛钦这些地方,中国得通过军事和基建手段,明确实际控制线,不仅要守住,还要往前推,建个缓冲区,这样既能保护自己的领土,也能让印度掂量掂量,挑衅的成本有多高。 更重要的是,推进之后不能退,1962年中国撤军后,印度没感恩,反而觉得中国好欺负,这教训得记牢。 占领的地盘得建哨所、修路、拉网,彻底巩固下来,印度要是不老实,再挑衅,就再往前推,一次次推,直到他们怕了为止。 这种策略不是为了打仗,而是要让印度明白,边境不是他们想闹就闹的地方,2020年加勒万河谷冲突,中国快速反应,守住了阵地,印度就老实了一阵,这说明,硬实力是震慑的关键。 中国还得在国际上多下功夫,印度跟美国、日本眉来眼去,试图把边界问题国际化,争取支持,中国得反制,比如通过“一带一路”拉近和周边国家的关系,增强自己的影响力。 这样印度在国际上就没那么容易找到靠山,挑衅的底气也会小一些。 中国要让印度明白,边境不是他们撒野的地方,只有让挑衅的代价大到他们承受不起,和平才有可能真正到来。
印度主持人破防了。在昨天的节目中,印度甲亢姐非常破防,她表示,美国对中国加关税
【5评论】【4点赞】
龙雀
类似加勒万河谷口战略要地,占领修建大型堡垒基地,多几个堡垒,印军将被分割,依靠空军补给早晚饿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