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79年,杭州巡抚谭钟麟午睡起来,路过了通房丫头李氏的卧房,见李氏美貌动人便将

周平聊历史 2025-08-07 00:42:51

1879年,杭州巡抚谭钟麟午睡起来,路过了通房丫头李氏的卧房,见李氏美貌动人便将她一把抱起,如愿占有了她。事后,李氏依旧在家中毫无地位,干着丫头的活儿,直到十几年后,李氏突然咸鱼翻身,连谭钟麟都不敢再对她吆五喝六。 1879年,那时候的谭钟麟,还是浙江巡抚,官威赫赫,妥妥的封疆大吏。那天他午睡醒来,估摸着是有点酒意上头,溜达到后院,就那么一眼,看见了通房丫头李氏。史书上没细说李氏长得到底有多美,但能让阅人无数的谭巡抚当场失态,想必是风姿不俗。 谭钟麟血气上涌,一把抱起李氏就进了房。没有花前月下,没有媒妁之言,就是最赤裸裸的权力宣示。 事后呢?李氏的生活有改变吗?她依旧是那个在后院洗衣、干杂活,见了主子们必须垂手低头的丫鬟。 “通房丫头”这个身份,听着好像比普通丫鬟高一点,能进主人的卧室,实际上连半个主子都算不上,地位甚至不如一些有资历的仆妇。在谭家这个等级森严的大家族里,她就像一件被用过的器物,随手就放在了角落,无人问津。 换做一般人,可能也就这么认命了。在那个女人无法决定自己命运的时代,反抗是天方夜谭。但李氏不一样,她没哭没闹,也没寻死觅活,而是选择了另一条路——一条风险极高,但可能是唯一能翻盘的路。 十个月后,她生下了一个男孩。 谭钟麟对这个庶出的儿子,谈不上多喜欢,也就是随口给取了个名字:谭延闿。孩子的出生,并没能让李氏的地位有丝毫提升。正房夫人和其他几位姨太太,看她的眼神反而更冷了。在她们眼里,这个“母凭子贵”的潜在威胁,必须被死死摁住。 史料记载,李氏在谭延闿童年时,日子过得相当艰难。冬天,她要去冰冷的河边洗衣;正房夫人有个头疼脑热,她得在床边跪着捶腿伺候,一跪就是半天;饭桌上,她和儿子甚至没有上桌的资格,只能在下人待的地方吃点残羹冷饭。 李氏全忍了。她把所有的委屈和不甘,都化成了一股劲儿,用在了儿子谭延闿身上。 她心里比谁都清楚,自己这辈子是没指望了,唯一的翻盘机会,就是她的儿子。这已经不是简单的母爱了,这是一种近乎绝望的投资,她把自己和儿子的命运捆绑在一起,赌一个不确定的未来。 她跟年幼的谭延闿说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儿啊,你要争气。只要你将来出息了,别人就不敢再欺负我们娘儿俩。” 谭延闿这孩子,也确实是块读书的料。他五岁开蒙,展现出惊人的天赋,据说有过目不忘的本领。谭钟麟虽然对李氏冷淡,但对这个聪明的儿子,还是愿意花钱培养的。 即便如此,谭延闿在家里受到的歧视一点没少。兄弟们嘲笑他是“丫鬟生的”,不跟他玩。有一次吃饭,谭延闿想跟哥哥们坐一桌,直接被嫡母呵斥下来:“没规矩的东西,滚到下人那儿去!” 谭延闿委屈得掉眼泪,李氏把他拉到一边,没有安慰,反而低声说:“记住今天的羞辱。等你考上秀才、中了举人,这个位子,他们得请你来坐!” 这句话,像一根针,深深扎进了谭延闿的心里。从那天起,他读书愈发刻苦。 1904年,24岁的谭延闿迎来了他人生的第一个高光时刻——会试中选第一名,成为“会元”。 这消息传回谭家,整个府邸都炸了锅。谭钟麟当时已经是两广总督,位极人臣,但听到儿子中了会元,激动得把手里的茶杯都捏碎了。要知道,这可是清代湖南二百年来唯一的会元,是光宗耀祖的大喜事! 当天晚上,谭府大排筵宴。谭钟麟亲自走到偏院,把李氏请了出来。在宴席上,他指着自己身边的一个空位,对全家人说:“这是延闿的母亲,以后,她就坐这里。” 那一刻,满堂寂静。所有人都知道,从今天起,这个默默无闻了二十多年的丫鬟,彻底翻身了。欺负过她的、藐视过她的,现在都得恭恭敬敬地喊她一声“李太夫人”。 李氏的地位虽然上来了,但“庶出”这个身份,像一道无形的枷锁,依然捆着她。几年后,李氏病逝。按照谭家的规矩,妾室去世,灵柩是不能走正门的,只能从侧门悄悄抬出去。这是几百年传下来的宗法礼教,没人敢违背。 但谭延闿不干。 他当时已经是翰林院的编修,前途无量。听闻噩耗赶回家,看到管家准备从侧门出殡,他二话不说,整个人直接躺在了棺材前面,横在门口,对目瞪口呆的家人说:“我母亲一生辛苦,为谭家生儿育女,劳苦功高。今天,她必须从正门出去!谁敢把她从侧门抬出去,就先从我身上踩过去!” 这一下,把所有人都镇住了。连谭钟麟都赶了过来,看着这个眼神决绝的儿子,他沉默了良久。一边是不可动摇的祖宗家法,一边是前程似锦、如今已是朝廷命官的儿子。 最终,这位曾经说一不二的总督大人,选择了妥协。他长叹一口气,挥了挥手:“开正门!” 当李氏的灵柩在谭延闿的亲自扶持下,缓缓从谭府的正门抬出的那一刻,围观的下人们无不落泪。这扇门,李氏生前从未有资格以主人的身份踏入,死后,她的儿子用自己的功名和决绝,为她赢得了最后的尊严。

0 阅读:0
周平聊历史

周平聊历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