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过去的这些年里,有很大一部分历史观,是被许倬云先生塑造的。
他曾在逃亡途中,看见日本人扫射难民。在那个逃难的路上,有人体力不支了,就在半途死掉了。没有人掩埋,每个人都在仓皇逃命。
他说那段日子,「火光血影,流离失所,生离死别,人不像人。」
我一直都觉得,唯有经历过战火的人,才有资格为历史下定义。因为历史就是战争组成的。所谓和平,只不过是下一次战争的开始。
没有经历过战争惨痛的人,格外喜爱宏大叙事。唯有从死人堆里爬出来的人,才会把目光,看向那些倒毙路边的普通人——那也是你我,在战争中的真正角色。
这就是为什么,当我看到许倬云先生,谈到中美关系时,提到要「伸手拉一把正在衰落的美国」,才恍然惊醒,自己一直都活在「赢」的爽文里。忘了自己的立场,原来是一个普通人。
他曾说:
「我希望我们中国人,我们同胞们,在我谈到严重的课题的时候,要有个理性、客观、冷静的态度。
如果单单看见美国的哀落,西方的下降,就拍掌鼓掌说“好啊好啊”。
这个其实是大家(要共同面对)的灾害。
世界只有这么大,美国忘了世界是一体,我们不能忘了世界是一体。
假如一个大船,十万吨的大船,在大海这种水里沉没的过程,它的漩涡可以带动附近几十条、几百条的船一起下去。
世界就这么大,如果我们被这大的浪潮,一起卷下去,同归于尽,太可惜。
我们在关口,重要的时候,帮他们一把,扶他们一把,将世界的衰退缓和一下,能够使他们领会,不要自私自利,不要骄横无道,更好。
我们不要跟他们争吵,不要跟他们斗争。不要比武。
救他们,就是救我们自己。
这个灾难是大家的。」
我们并不是要牺牲自己,拯救谁。
而是在看到一艘大船,将要沉没的时候,不要被它带到漩涡里。这才是对每个普通人来说,最好的答案。
因为一旦历史的车轮开始轮动,无人幸免。
许倬云先生的历史观,总是站在一个普通人的角度,却又充满了对这个世界的悲悯。
或许也正是因此,每一个普通人,在阅读先生的著作时,才会有更多的启迪。在他的身上,你也会看到知识所赋予一个人的力量。
最后,用先生曾经推荐过的十二本书,作为这篇文章的结尾吧:
《四大圣哲》 卡尔.雅斯贝尔斯
《轴心时代》凯伦.阿姆斯特朗
《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马克制.韦伯
《西方的兴起》威廉.麦克尼尔
《大革命与现代文明》艾森斯塔德
《现代世界体系》沃勒斯坦
《滔天洪水:第一次世界大战与全球秩序的重建》亚当.图兹
《多元现代性的反思》艾森斯塔德等
《21世纪资本论》托马斯.皮凯蒂
《巨人:美帝国的崛起和哀落》尼尔.弗格森
《下沉年代》乔治.帕克
《许倬云说美国》许倬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