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承志在法租界突然被捕,被押送至关押处时,又是让他大吃一惊,牢中竟然还关着自己的同志陈赓,这一刻的他心中如同乱麻一般,仅片刻时间便是换了一副表情,并说出了令在场之人无比汗颜的话语。
上海法租界白利南路上响起了急促的脚步声,法国巡捕房的警察包围了一处秘密据点,廖承志和陈赓等十几名共产党员在这次突袭中被捕。
廖承志是国民党元老廖仲恺的儿子,此时正在上海负责地下工作联络,陈赓则是黄埔军校出身的红军将领,因伤在上海治疗期间参与党的秘密活动,两人的同时被捕,标志着上海地下党组织遭受了严重打击。
被关进法租界监狱后,廖承志发现牢房里已经关着十二名同志,从看守的谈话中,他意识到这次大规模抓捕源于组织内部出现了叛徒,更让人担心的是,外界很可能还不知道他们被捕的消息。
法国巡捕每天只提供两顿饭,早上一碗稀粥配咸菜,晚上几片黑面包和清汤,第二天开始,几名体弱的同志就出现了虚脱症状,廖承志知道,如果不能尽快向外界传递消息,这些同志很可能熬不过一周。
当法国巡捕例行巡查时,廖承志突然改变了态度,他主动向看守表示,愿意配合提供情报以换取更好的待遇,这个举动让牢房里的同志们都感到震惊,陈赓当场斥责他是叛徒。
但陈赓很快注意到廖承志眼神中的坚定,意识到这可能是一个计划,廖承志用手指在地上写下几个字:“带路传信。”陈赓立即明白了他的用意,开始配合演戏,继续“愤怒”地指责他。
法国巡捕果然上当,给了廖承志一个白面馒头作为奖励,廖承志趁巡捕不注意,将馒头掰成十二小块分给了其他同志,在巡捕的要求下,他答应第二天带路去抓捕其他共产党员。
廖承志在两名法国巡捕的押解下离开了监狱,他故意绕了很多弯路,声称要避开共产党的暗哨。实际上,他正在寻找机会接近母亲何香凝的住处。
何香凝当时住在法租界霞飞路的一套洋房里,廖承志带着巡捕来到门前,用广东话敲门,妈,我回来了,带朋友来看您,这句看似普通的话,实际上是事先约定的暗号。
何香凝开门后立即明白了情况,她热情地邀请“客人”进屋,同时用广东话与儿子简短交流。
廖承志迅速告诉母亲有十几人被捕,关在法租界监狱,急需外界营救。整个过程只用了不到三分钟。
法国巡捕等了一会儿,发现这里并没有其他共产党员,开始怀疑廖承志在欺骗他们,廖承志解释说这里原本是一个联络点,可能同志们已经转移了,巡捕们恼羞成怒,在回去的路上狠狠打了他一顿。
何香凝立即行动起来,她先通过电话联系了宋庆龄,然后亲自前往宋庆龄的住所详细说明情况,宋庆龄听后立即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开始动员社会力量进行营救。
宋庆龄首先联系了中国民权保障同盟的其他成员,包括杨杏佛、史良等知名人士,她们联名向法租界当局提出抗议,要求立即释放被捕人员,同时,宋庆龄还通过国际关系向法国政府施压。
与此同时,何香凝也在国民党内部寻求支持,作为国民党元老廖仲恺的遗孀,她的话在党内仍有一定分量,一些同情共产党或反对内战的国民党人士开始暗中帮助。
在多方压力下,法租界当局最终选择了妥协,包括廖承志和陈赓在内的十三名被捕人员全部获释。
这次成功的营救行动,展现了当时统一战线工作的重要性,在白色恐怖笼罩的上海,不同政治立场的人士能够为了共同的人道主义目标而合作,这在当时是很难得的。
廖承志的机智应变救了十几个人的命,但更重要的是,这个事件说明了地下工作中信息传递的重要性,在那个通讯不发达的年代,一个简单的暗号就可能决定许多人的生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