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德莱恩访华之前,要先去一趟日本,中方看穿其目的只给1天时间!欧洲政坛的"双头马车"科斯塔和冯德莱恩终于敲定行程——7月24日旋风式访华,但出发前还要特意绕道日本开日欧峰会。更微妙的是,欧盟刚把两家中国银行塞进对俄制裁名单,转头就来谈"互惠合作",用意不言而喻。
欧盟这两年的心态,说好听点是左右逢源,说难听点就是骑墙骑得太累。一边是美国那边关税威胁没断,欧洲企业的汽车、机械想往美国卖,处处受堵。另一边又怕得罪华盛顿,在对华问题上总想着摆个“政治正确”的姿态。
冯德莱恩这东奔西跑,说白了就是想两头讨巧:既想用中国市场当盾牌,对冲美国加税的压力;又想在东京、华盛顿面前秀一把“团结”,证明自己没跟中国走太近。
可这种如意算盘,打起来未免太响了点。前脚刚把两家中国银行塞进对俄制裁名单,后脚就揣着清单来谈“互惠合作”。哪有这样的道理?制裁的刀子刚落下,转头就伸手要好处,真当中国市场是自家后院,想来就来想拿就拿?
欧盟大概忘了,中欧贸易额去年可不是个小数目。2023年中欧贸易额突破8500亿美元,中国连续多年都是欧盟第二大贸易伙伴。
欧洲的空客飞机、德国的汽车配件、法国的红酒,多少都得靠中国市场撑着。现在倒好,一边享受着中国市场的红利,一边又在关键领域搞小动作,这种“既要又要”的做派,谁看了不犯嘀咕?
冯德莱恩提前放出来的那些“价码”,也实在没什么诚意。张口就要中国开放稀土出口,闭口提放宽欧洲企业准入。合着把50周年建交峰会当成了采购会?
稀土是中国的战略资源,欧洲企业要进来,也得遵守中国的规矩,哪能由着他们狮子大开口。莫非他们真以为还是几十年前,靠几句漂亮话就能换走中国的核心利益?
中方把会期从两天砍到24小时,这态度再明确不过。不是不欢迎,是不欢迎带着算计来的“走秀”。想庆祝建交50周年,可以。想谈合作,也行。但前提是得拿出点真东西,别带着制裁清单来赴宴。制裁中国的银行,又想让中国在稀土、市场准入上让步,天底下没这种两头占尽的好事。
欧盟这些年在对华问题上,总有点拎不清。既怕被美国绑上战车,失去中国这个大市场;又怕被美国说三道四,不敢跟中国真心实意合作。
就像这次,特朗普刚在苏格兰跟英国首相聊贸易,欧盟就急着东西两头跑,又是对日协调,又是对华施压,说白了就是想玩平衡术。可平衡术玩多了,容易把自己玩成“墙头草”,风一吹就倒。
空客这两年在天津的生产线扩得挺欢,大众在华的新能源工厂也没停过工。这些合作能成,靠的是双方互利互惠,不是单方面的索取。现在冯德莱恩带着“任务”来,要是还抱着“中国必须让利”的老想法,那这24小时的会期,估计也谈不出什么像样的结果。
中国市场从来没对欧洲关上过大门。但大门开着,不代表可以随便进进出出、予取予求。以前中国需要欧洲的技术和设备,现在中国更看重的是平等合作,是相互尊重。建交50周年的意义,在于回顾过去的互信,更在于找准未来的相处之道。
冯德莱恩要是真想谈出点成果,不如先让欧盟把那制裁清单收起来。别一边喊着“互惠”,一边举着“大棒”。中国14亿人的消费市场摆在这儿,新能源、绿色科技、高端制造,到处都是合作的机会。但机会从来只给有诚意的人,耍小聪明、玩骑墙术,最后只能是自己耽误自己。
说到底,欧盟该想明白,跟中国打交道,得拿出成年人的态度。想要好处,就得拿出对等的筹码。想靠走日本过场、带制裁清单来施压,那中方这24小时的安排,已经把话挑明了:没诚意,就别浪费时间。
个人观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