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由英伟达H20这类“阉割版”芯片大摇大摆进中国市场?这哪是引进技术,分明是把自家产业的“命门”往人手里送。咱们半导体产业链上上下下几百万人,从设计到制造到封装,哪个环节不是咬着牙在攻关?可要是让英伟达这么一冲,客户图方便买了现成的,本土企业刚攒点技术就被“降维打击”,岗位流失都是小事,关键是核心技术永远被人卡着脖子——到时候想翻身都难。 我有个在芯片设计公司上班的朋友,最近天天愁得睡不着。他们团队花了三年研发的AI芯片,性能对标H20的70%,本来今年能拿下几个大客户,结果听说英伟达要降价供货,好几个客户直接改了方案:“反正H20能过关,何必冒险用新的?”他跟我叹气:“我们不是造不出,是根本没机会竞争。”这不是个案,从GPU到FPGA,国内企业好不容易在细分领域撕开点口子,外资一降价、一放“特供版”,市场就被抢得七零八落。 有人说:“H20有管制,咱们能防着。”可技术漏洞哪有堵得住的?当年高通骁龙芯片被破解,基带信号被截获;英特尔CPU曾被曝出后门,数据能被远程读取。英伟达的芯片再“安全”,本质还是美国技术体系下的产物——今天能给你留个“性能缺口”,明天就能在指令集里埋个“监控代码”。国家安全不是口号,是服务器里的数据、工厂里的图纸、实验室里的专利,哪一样经得起这种“慢性投毒”? 再说网友说的“留发展空间”,一点没错。咱们国产GPU这几年进步有多快?壁仞科技的BR100在算力上已经能打英伟达A100,摩尔线程的MTT S80能流畅跑3A游戏,寒武纪的思元600在云端推理效率追平国际一线。这些企业需要的不是“保护伞”,是市场机会——当本土产品能满足80%的需求,客户自然愿意给本土企业试错的空间;要是连20%的市场都被外资垄断,国产技术永远只能在实验室里“纸上谈兵”。 说白了,抵制H20不是“闭关锁国”,是给本土产业“断奶”的勇气。当年咱们造原子弹,外国封锁得越严,科学家们越能憋出大招;现在搞芯片,要是总想着“用市场换技术”,最后只会换来“技术换市场”——把市场拱手让人,技术永远攥在别人手心。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英伟达真坏呀根据外媒消息,7月20日英伟达向中国客户发函:其恢复向中国市场
【61评论】【38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