歼-10C雷达探测距离200余公里,苏-30MKI雷达探测距离超过300公里,所以苏-30MKI的无源相控阵雷达更先进?并非如此! 各国公布的机载雷达探测距离,判定的标准其实有很大的区别,比如印度空军苏-30MKI战斗机搭载的N011M无源相控阵雷达号称最大探测距离超过300公里,但这个探测距离指的是针对正面雷达散射截面积10平方以上的目标,比如早期的F-15A/B型战斗机或苏-27战斗机,而且只能在300公里的距离大致发现目标,根本谈不上精准锁定。 对于5平方左右的目标,比如经过升级的F-15E战斗机,苏-30MKI对这类目标的探测距离就会大幅下降,苏-35战斗机同样如此,苏-35搭载的雪豹E”无源相控阵雷达号称最大探测距离超过400公里,也是指探测5平方米以上的目标。 而中国歼-10C雷达探测距离200余公里,指的是针对正面雷达散射截面积1平方米左右的目标,这类目标并非标准的隐身战斗机,而是进行了深度优化的四代战斗机,比如号称四代机中隐身性能最强的阵风战斗机,歼-10CE搭载的有源相控阵雷达可以在200公里以外精准探测到阵风战斗机。 同样是探测阵风战斗机这类目标,无论是苏-30MKI还是苏-35,都无法在200公里以外发现阵风,苏-30MKI搭载的雷达对阵风这类战斗机的有效探测距离甚至低于150公里。从中可以看到,除了中国以外,其他国家在机载雷达参数上面都存在严重的虚标问题,这个问题平时不太明显,一旦进行实战就会立马暴露!
不管什么氮化镓还是氧化镓,你得遵守基本的物理定律。很多军盲吹氮化镓雷达,说探测
【15评论】【2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