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1年4月,回民支队大队长马永恩指挥二百多战士围住四十多日本兵,十几分钟全部

历史拾遗者 2025-07-20 00:11:42

1941年4月,回民支队大队长马永恩指挥二百多战士围住四十多日本兵,十几分钟全部挑死后,掩护首长吕正操突围。 马永恩,1910年代生在河北沧州的一个回族农民家。那时候,华北老家日子不好过,日军到处烧杀抢掠,乡亲们苦不堪言。他从小看着日本人欺负人,家里房子被烧,庄稼被抢,心里憋着一股火。清真寺里,长辈常讲民族大义,这让他早早就想为国出力。1937年卢沟桥事变后,日军占了沧州,马永恩彻底坐不住了,铁了心要跟鬼子干到底。 1938年,他加入了八路军回民支队。这支队伍是回族抗日英雄马本斋拉起来的,打仗猛,纪律严。马永恩从大头兵干起,脑子活胆子大,很快就混出了名堂。冀中地形平,敌人容易围过来,他苦练游击战,摸透了夜袭和埋伏的门道。白天跟战友练战术,晚上琢磨地形,芦苇荡、土墙都成了他的武器。1940年,他升成第一大队大队长,管着几百号人。别看他平时说话有点结巴,一上战场,眼睛一瞪,嗓门一吼,战士们都服他,叫他“铁血队长”。他还抓纪律,讲抗战道理,让队伍拧成一股绳。小仗打了无数次,炸铁路、端据点,次次干得漂亮,为桑园村那场硬仗攒下了本钱。 1941年4月,冀中军区司令员吕正操开完“反扫荡”会,得赶紧回饶阳。路上不太平,十分区派马永恩带回民支队第一大队护送,二百多号人连夜出发。一中队开路,吕正操和机关人员在中间,二三中队断后。队伍走得静悄悄,第二天早上到了蠡县桑园村。马永恩照老规矩封锁消息,派侦察员摸情况,部队藏在村里民房,等天黑再走。 可中午刚过,侦察员跑回来,说大事不好:八九百日军昨晚就跟上了,附近几个县的敌人也在往这儿赶。马永恩一听,脑子转得飞快,马上跟吕正操汇报,召集骨干商量。他先派二中队长刘宽田带队守村外高地,又派个分队去旁边的桑园营村布防,摆了个犄角阵。到了傍晚,枪声从东、南、北三面响起来,日军围了上来,只西边还没动静。刘宽田跑回来说敌情,马永恩冷静一想,猜出这是日军的套路,想逼他们往东跑,再堵西路。他当机立断,让刘宽田带二中队往东猛冲,吸引西边敌人,然后撤回来;自己带一三中队护着吕正操往西突围,还留了个猛将“马老虎”分队在村边拖住鬼子。 二中队往东一冲,枪声炸开,把西边日军果然引了过去。刘宽田按计划杀回来,马永恩看准机会,命令一三中队上刺刀,机枪手准备好。西边日军反应过来,机枪扫得凶,队伍一下倒了二十来人。关键时候,桑园营村的分队从后面杀出来,跟一中队前后夹击,拼起了刺刀。二百多战士豁出命干,十几分钟就把冲上来的四十多个日军全挑死,没一个跑掉,吕正操顺势突围到了安全地方。 村东边,“马老虎”马虎文带着分队死扛敌人。两次突围没成,伤了十几人,他们还是硬拼不退。后来日军围得更紧,马虎文带着人三人一组拼刺刀,从村边打到街口。刺刀断了,他抄起牲口棚的大铡刀又砍翻几个鬼子。可敌人太多,他被六把刺刀捅穿,倒在了地上。仗打完,村民冒险救回马虎文,他命大,在军区医院养了一年后活了过来。 桑园村这场仗虽赢了,马永恩却没活多久。1942年,日军大扫荡,马永恩带队在安新县龙口堵敌人,掩护大部队走。战斗一打就是十几个钟头,他腹部中弹,血流了一地,还喊着让战士守住阵。任务完了,他撑着带人突围,硬是杀出一条路,可自己失血太多,昏过去就再没醒来。马虎文后来归队,听说这事,眼泪都憋不住。他自己1946年当了新回民支队支队长,新中国成立后还干过宁夏军区副参谋长。晚年提起马永恩,他老说:“那仗打得真带劲,可惜队长走得早。”

0 阅读:56
历史拾遗者

历史拾遗者

挖掘被遗忘的历史碎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