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犯了个最大的战略失误!”去年,新加坡外交专家向中国发出提醒:中国近年来存在一个极为重大的战略失误,即疏远了美国商界,事实当真如此吗? 中国刚加入WTO时,美国企业发挥了重要作用,波音高管在北京谈生意时经常协助传递信息,2008年金融危机期间美国商会公开反对国会制裁中国商品,当时美国企业在华影响力很大,通用电气CEO甚至能说服奥巴马政府不将中国列为汇率操纵国。 转折点于2018年出现,中美贸易战爆发,中国开启“双循环”,微软总裁之后撰文称,美国政府中的对华强硬派成功地将商业问题转化为安全问题。 有意思的是,虽然美国企业有点退缩,但欧洲企业反而更来劲了,六成以上的欧企都说中国还是投资首选地,更逗的是苹果,一边说要搬去印度,一边又增加了15%的中国供应商。 看数据更有意思:美国对华直接投资确实少了28%,但新建工厂的投资反而多了12%,半导体行业最明显,英特尔在大连扩建工厂,可另一家美国公司却因为出口管制放弃了西安项目,中国美国商会的调查说,八成多美企没想过离开中国,但超过一半在调整供应链。 现在的全球化跟以前不一样了,就像专家说的,中国现在夹在技术封锁和市场开放中间,但你看特斯拉在上海建厂后,带去了23家美国配套企业,这说明啥?中美商业联系没断,只是换了个方式继续玩。 美国商界内部存在分歧,科技公司、制造业和华尔街立场各不相同,中国对特斯拉开放市场而限制脸书,这是基于产业政策的选择而非针对所有美企。 当前全球商业逻辑正在重构,正如台积电负责人所言,产业链迁移如同移植森林般困难,中国在新能源等新兴领域占据优势,这从美国化工企业在湛江30亿美元投资可见一斑。 商业合作模式也在演变,亚马逊云服务与中国伙伴的新型协作,比传统合资模式更具实效性,正如中国欧盟商会主席的比喻:现在的合作如同拼乐高,保持各自独立却能灵活组合。 说到底,在当今世界,完全依赖别人或者完全隔离都不现实,中国现在做的,可能就是在找一个既保持联系又保持独立的平衡点,这不是疏远,而是适应新形势的聪明做法,就像量子纠缠那样,既分不开又各自独立,这才是高手过招的智慧啊!
美国专家直截了当发问:“到底要用什么手段,才能让中国低头?”哈佛教授查普曼却回应
【7评论】【7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