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关注了一下尚界H5,坦白讲,这款车是值得拿出来聊聊的。
它处在一个不太轻松的位置上。既想要体现华为加持的高段位,又必须面对价格敏感、产品同质的15-20万级主流新能源市场。
先说几个关键点:
尺寸4米8,短车头长轴距,明显是空间取向;首发搭载ADS 4智驾系统,配备192线激光雷达+4D毫米波雷达,在感知硬件上相当堆料;再加上华为和上汽合资、上海临港5000人专属团队、60亿元资金背书……
怎么听都像是一台带着使命出生的车型。
但问题也来了。
1、它的定位清晰吗?
目前“界”字辈基本已经覆盖了23万-100万元级的高端区间,而尚界H5如果真定价到15-20万之间,就成了鸿蒙智行最便宜的一款车。在用户心智里,这种最低门槛的旗舰系统是加分还是减分,其实并不好说。
更现实一点讲,在这个价格区间里,零跑C11、小鹏G6/G7、深蓝S7,甚至问界M5的入门增程也在旁边盯着。尚界H5靠什么杀出来?靠ADS 4?
2、关于“18.98万激光雷达版、15万Pro版就能成为爆款”的观点,怎么看?
这个逻辑表面上站得住脚:价格足够杀,配置拉满,外观中性,大多数人都能接受。可问题在于,这种爆款路径的前提得是价格就是唯一变量。
但如今不是2022年,用户变得越来越挑,不只是看价格,还要看品牌信用、产品故事、长期价值。
当你说H5有激光雷达,小鹏G6会说我也有;当你说鸿蒙座舱,小米SU7会说我有澎湃OS和手机联动;当你说智能驾驶,小鹏NGP和理想NOA也不虚。所以拼配置可以出圈,但想靠把所有参数压在价格就一炮而红,已经不现实了。
3、它的背景是资产,还是包袱?
坦白说,H5身上能看到飞凡ES39的影子,是加分还是减分?不同人看法可能不一样。平台复用无可厚非,但这个车能否从飞凡的备胎感中挣脱出来?能否讲出一个全新的、清晰的产品叙事?这决定了它在品牌定位上,能不能撑住场面。
4、行业打法的一个缩影
现在行业分成两派:一派卷平台,比如小鹏X9背后是X-EEA 3.5,一派卷系统,比如H5上来就是ADS 4正代。尚界显然是后者的代表,走的是把系统下沉到更亲民车型的路子。
听起来很有爆发力,但这条路也非常考验两个点:
一是整车能不能把系统的优势充分发挥出来,而不是系统先进,体验普通;
二是品牌能不能承接住用户对高端系统的期待,否则降维打击很容易变成高开低走。
总结一下,尚界H5是有潜力的。如果价格真如预期,它会是华为智驾系统在15-20万价格带的关键一步。上汽明显倾注了很多资源在这台车上,这几点后面怎么一一展示给我们,等等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