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2年,一个让人感到可悲的现象出现在台湾:日本征兵原本只想招1000人,结果却有42万台湾男子争相报名。这意味着每7个台湾男人中,就有1个想穿上日军军装,其中有8万人最终真的拿起武器,走上了侵华战场。台湾人完全忘记了日本人杀戮自己的历史,反而踊跃报名做“侵华日军”,我们好好想想,他们是一群什么样的人?![凝视] 这个数字背后,藏着一段被刻意遗忘的历史。 1895年《马关条约》签订后,台湾被割让给日本,最初几年,台湾人的抵抗非常激烈,丘逢甲带领的义军与日军血战数月。但现代化武器面前,传统的抵抗很快失败了。 日本人深知,仅靠武力镇压无法长久统治,于是他们开始了一场持续50年的“洗脑工程”。 首先是语言,日本政府禁止台湾人说汉语,学校只能教日文。说汉语的孩子会被打耳光,严重的还要关禁闭。到1940年,全台湾已有71%的人会说日语。 接着是姓名,政府强迫台湾人改用日本姓氏,不改名就拿不到粮食配给。李登辉家就是这时候改姓“岩里”的。春节被禁止了,取而代之的是日式新年。 学校里孩子们每天早晨第一件事就是面向日本皇宫鞠躬,高唱《君之代》。课本里删掉了所有中国历史,换成了“大东亚共荣圈”的宣传。老师告诉他们,日本是在“解放亚洲”。 最狠的还是经济手段,在殖民体系下,台湾人收入只有日本本土人的三分之一。农民种出的粮食要上交70%,自己却经常吃不饱。但如果去当兵,待遇立刻不同了。 普通工人月薪只有20日元,日本兵却能拿160日元,整整8倍的差距。更重要的是,军属家庭能优先获得粮食配给。在那个经常挨饿的年代,这种特权足以让一个家庭活下去。 所以1942年征兵时,台中有个地主竟然花1万日元买保险,受益人直接写成日本政府,就为了感谢“皇恩”。当时有人体检不合格,回家后绝食抗议,觉得不能“为天皇效忠”是奇耻大辱。 日本政府故意把征兵包装成“精英选拔”,录取率压到千分之一。入选的人披红挂彩回乡,连县长都要设宴招待。这种虚假的“荣耀感”让无数年轻人趋之若鹜。 更可悲的是,经过几十年洗脑,很多台湾年轻人真的以为自己是“日本人”了。他们从小就被灌输“效忠天皇”的思想,对中国大陆反而产生了敌意。 这些台湾籍日军被派到中国战场后,为了证明自己的“忠诚”,有些人表现得比日本兵还要残忍。在南京大屠杀中,就有台籍士兵参与。 在太平洋战场上,澳大利亚军事法庭后来判处了100多名台籍日军死刑,罪名是虐待盟军战俘。 拉包尔战俘营里,36名坚守四行仓库的“八百壮士”被台籍警卫折磨致死,三分之二的人不到一年就被虐杀。这些曾经的英雄,最后竟然死在了同胞手中。 然而台籍日军在日军中的地位其实很低,他们大多只能当军夫、担架兵,危险的任务都要他们上,待遇却连军犬都不如。日本人从来没有真正把他们当成“自己人”。 1945年日本战败后,8万台籍日军被丢在太平洋岛屿上自生自灭,3万多人活活饿死。幸存者回到台湾后,日本政府拒绝给他们退伍军人待遇,理由是“你们已经不是日本人了”。 而回到故乡的台籍日军,也没有得到同胞的理解,很多人把他们当成“汉奸”,他们夹在中间,两边都不讨好。2.8万名战死的台籍日军被塞进靖国神社,成了日本美化侵略战争的工具。 李登辉的哥哥李登钦就在其中,2007年,李登辉还专门去靖国神社参拜,说“哥哥为日本战死是光荣的”。这话在台湾引起了巨大争议。 今天回看这段历史,最让人深思的不是数字本身,而是殖民统治对人性的扭曲。日本用50年时间,让被征服者主动为征服者卖命,这种精神控制比武力征服更可怕。 现在还有人美化日据时期,说日本给台湾带来了“现代化”,但他们忘了,所谓的建设都是为了更好地掠夺资源。铁路是为了运走台湾的粮食和矿产,学校是为了培养听话的奴才。 台湾光复后,许多知识分子满怀希望回归祖国,却又因为种种原因再度失望,但无论如何,血脉相连的事实无法改变,历史的教训更不该被遗忘。 看完这段历史,你觉得今天的我们应该如何避免重蹈覆辙? 信源: 《现代台湾研究》、《台湾历史研究》
1942年,一个让人感到可悲的现象出现在台湾:日本征兵原本只想招1000人,结果
优优谈过去
2025-07-15 10:47:46
0
阅读: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