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装剧为什么总披头散发?
东晋汉服上虞
2025-04-04 16:57:13
电视剧里常能看到这类披头散发的造型,包括半披发,对古人而言,什么时候需要把头发盘起来?有什么讲究吗?
成年后男女在公开场合均不披发。一般电视剧里默认结婚前可以披头散发,婚后就得把头发盘起来,这显然是有问题的,按照传统礼仪,应当是成人之后就得把头发盘起来,所以古人的成人礼名字跟头饰息息相关。
按记载,男子行冠礼(一般二十岁),女子行笄礼(一般十五岁)、也叫“加笄”“上头礼”,一般由女孩家长或族中耆老替她把头发盘起来,加上簪子;改变发式表示从此成人、结束少女时代、可以嫁人。“女子许嫁,笄而礼之,称字”。(见图3)
在儒家观念里,成年后披头散发是蛮夷/无视礼法的表现,《论语》:“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意思是汉人成年要束发,如果不盘发或披头散发,那你就形同「不守规矩的人/野人」。(见图4)
未成年就可以披发吗?也不尽然,小孩子也不会完全披发,孩童时期只要头发蓄到一定程度就会扎小揪揪或者丫髻,对外会有垂髫、绾角儿等披挂部分头发的情况,所以除非整体太短,在公开场合有的只是局部披发的情况。(见图5)
汉代部分造型会垂挂头发,但也会在背后挽发或者用发带扎束,不会直接散着。如一些特殊时期,比如魏晋时期不羁、渴望脱离礼教的文人,会在私聚之时散开头发。(见图6)
而在现在古装剧里,最常见的就是散发、发髻+散发、编发、盘发四种方式,编发在商周时期以及儿童垂髫时期使用,有时也会被用来指代外族形象,发髻+散发就纯粹是散发的另一种变体,多来指代少女时期。而传统盘发则被认为“略显老气”,基本上用在一些上了年纪的角色身上。(见图7)
但只要了解传统的造型结构,也会发现盘发也“不一定老气”,就比如环髻,通过不同的分髾曲线造型营造出一种活泼的俏皮感。在发髻上“加环”,也能营造类似氛围。(见图8)
以及丫髻,一般梳在头顶两侧,左右各一个,因其形状形似树丫。我们现在很多人也会把小女孩叫“丫头”,便是由此而来。(见图9)
女子未成年或表现幼女形态时,发髻多在两侧且比较矮;而成年或者成长期之后,鬟髻大多会装饰在头顶,更为成熟。在诸多仕女画中,能看到这种发型。比如上图,从左到右,分别是鬟髻、螺髻(双螺、单螺)、垂髻到头顶后的成年发髻效果,只是随着形态变化有了更多的发髻名词。所以可以看出,发型变化也是伴随女性成长而变化的。(见图10)
古装剧不妨从老祖宗的养分里多吸取灵感~
2025兴趣不打烊 汉服穿搭 古装剧 汉服造型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