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AI效果图竟能拿到融资!这家建筑AI企业4个月融了两轮

文 | 秦明一家做建筑效果图的AI公司Gendo,2022年成立,4个月内连拿两轮融资,累计融资610万欧元。2024年

文 | 秦明

一家做建筑效果图的AI公司Gendo,2022年成立,4个月内连拿两轮融资,累计融资610万欧元。2024年7月拿了100万欧元pre-seed,11月又拿了510万欧元seed轮。

虽然已经过去一年,但这听起来依旧反常识。建筑效果图,听上去就是个服务外包活儿,怎么会成为资本认同的标的?

要知道,2024年的AI投资,基本分成两个阵营:要么投大模型基础设施,要么投爆款应用。前者动辄上亿美元,后者要么ToC有用户增长,要么ToB有ARR数据。

带着好奇,我先看了创始团队的背景。

CEO是伦敦大学学院的建筑学硕士,在顶级建筑事务所(不是扎哈)打了十几年工,自己做过设计工作室;CTO,软件工程师背景,专攻生成式AI和机器学习。具体履历没有公开太多。

先可以说明,创始人有行业资源,有创业经验,而后赶上了AI热潮,或许是将自己的工作室成功转型成为AI创新项目。

来源:EU-Startups

领投的Concept Ventures,是英国最大的pre-seed基金,投过上百个早期项目。他们在Gendo的pre-seed轮领投后,seed轮继续加注。联合领投seed轮的其他两家,都是专注房地产科技和B2B SaaS的早期基金。

从Gendo的商业化策略看,有三个信号。

首先,初始阶段就锁定头部客户,比如扎哈建筑事务所、KPF、大卫·奇普菲尔德这三家顶级建筑公司。

这三家什么段位?扎哈是已故建筑女魔头的事务所,KPF设计过上海环球金融中心,奇普菲尔德2023年拿过普利兹克奖。

用传统SaaS的打法,一家创业公司要签下这种级别的客户,至少需要1-2年的BD周期。Gendo的产品刚出来,这些大所就主动用上了。这或许与创始人过去的积累强相关。

尤其创始人谈到,扎哈建筑事务所负责人已经加入Gendo担任顾问,帮助塑造Gendo的企业产品和市场策略。一定程度上,扎哈已经将其视为战略方向性的AI产品之一,为其做了背书。

第二个信号是,当时向投资人证明了客户数据的增长潜力。

2024年7月份正式上线时,Gendo有300多个早期用户。11月融资时,用户数超过3500。4个月,用户翻了10倍多。有趣的是数据的使用深度:已经为5000个项目生成了超过5万张图。

换句话说,4个月积累的5万张图,已经让Gendo在建筑AI这个细分领域建立了数据优势。AI创业的核心竞争力,不是模型,是数据。投资人赌的,是这个飞轮能持续转下去。

根据披露,2024年11月的seed轮融资用于其AI能力的扩展,以及面向企业客户功能的开发,包括定制化工作流程和企业许可模式。

可以推测,过去一年,他们在重点发力商业化。

可以追踪到,一方面他们在跑个人订阅,专业用户15英镑/月;另一方面在跑定制开发,毕竟大型建筑事务所对AI工具有三个顾虑:知识产权、数据安全、定制需求。根据企业用户梳理,年费也会更高,数万到数十近百万美元不等。

像Gendo这样的案例不在少数,在AI4ELAB看来,全球范围内,这个赛道开始进入白热化,能真正商业化跑出来的企业可能只有2-3家,还要提防巨头入场,留给的时间窗口不多了。看好从第一天起就做全球化的企业。

最后,从这张图,来理解Gendo的三阶段进化。

来源:企业官网

第一阶段是"替代外包" 。做CGI制作工具,帮建筑师快速生成效果图、营销图片,把原本要花几天外包出去的渲染工作,压缩到几分钟内完成。

第二阶段是"深入设计"。不只是美化图片,而是参与到真正的设计环节,从概念设计、方案开发、技术设计到最终落地,AI成为设计师的协作伙伴,提供方案建议、合规性检查、技术可行性分析。

第三阶段是"打通全流程"。从前期的业主沟通、顾问咨询,到中期的规划申请,再到后期的施工文件,AI平台成为整个项目生命周期的基础设施,串联起建筑行业的所有环节。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