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征失利,徐向前心怀愧疚,1980年解密文件给了慰藉

兵说视界 2024-05-17 10:18:05

作者:胡显达

声明:兵说原创首发,已开通全网维权,抄袭洗稿搬运必究

红军时期,徐向前在红四方面军大放异彩,一飞冲天,在战役指挥上几乎与彭、林、刘等人难分高下。特别是在大兵团的协同作战和反“围剿”的斗争艺术上,在苏家埠、反“六路围攻”等战役中表现出色,光芒耀眼。

在主席与张氏的草地争论与分道扬镳上,若不是徐向前对陈昌浩说“哪有红军打红军的道理”,按兵不动,主席及红1、3军团的不辞而别与秘密北上,就面临更大的风险。

【徐向前元帅】

张氏南下的一再失利,以及朱老总的抗争,在草地上折腾几个来回后,红四方面军还是北上到了陕甘一带。然而,三大主力红军的会师,虽然加强了西北地区的力量,但这里土地贫瘠、物资匮乏,也大大超出了主席、洛甫、张氏等人的预料。红军的生存、发展和壮大,必须尽快找到新的补给途径和新的盟友。否则,在蒋氏尾随而来的重兵围剿中,就可能面临灭顶之灾。

从当时的国际环境上看,苏联是我们的盟友。通过西北的红色通道向苏联寻求援助,十分紧迫地成为主席、洛甫等人协商和斟酌的头等大事。

面对蒋氏咄咄逼人的西北会剿计划,延安决定发起宁夏战役,试图向北打出一条通道,让红军到苏蒙边界一带接收苏军的武器与物资援助。

10月11日,总部发布了《十月份作战纲领》,意图通过三大红军主力的协同作战,一方面增进红军各部的团结,另一方面创造红军和西北革命背靠苏联的有利态势。

然而,胡宗南、关麟征、毛炳文等蒋军部队及其西北“二马”的蜂拥而至与穿插分割,骤然间打乱了延安的宁夏战役计划,原本协同作战的红军被阻隔在黄河两岸,难以呼应和相互支援。

与背靠陕北苏区的河东相比,河西红军的处境更加险恶,敌强我弱,力量悬殊。

黄河渡口的丢失,滞留河西的徐向前、陈昌浩也只能带领红30、红9、红5军,与盘踞西北、气势汹汹的马家军在一条山与五佛寺渡口一带拼死一搏。

宁夏战役的受挫,河东、河西红军的各自为战,很快促使我军做出新的决策,并给徐向前、陈昌浩下达了新任务,要求他们统帅的河西红军组成西路军,执行西征战略,意图在河西创建根据地,用一年左右的时间,从河西走廊、新疆方向打通与苏联的联系。

从当时的形势看,这几乎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艰巨任务。当时西北“二马”盘踞经营了多年,革命的火种少,徐向前、陈昌浩带领的2万多人想在此扎根立足,发展壮大,最大的困难就是缺乏当地群众的支持,筹粮筹款,补充兵员,难上加难,让徐向前陷入四面受敌的困境。

与艰巨的任务相比,还有一件糟糕的事,就是徐向前、陈昌浩对总部的新作战计划意图知之甚少,几乎被蒙在鼓里。

宁夏战役受挫后,中革军委对河东、河西红军分兵作战的新计划,有着主力与偏师之分的,徐向前及其西路军的河西作战,在本质上是为了掩护河东红军的战略转移,策略是造成河东红军即将与西路军会合的假象,引导蒋氏将兵力倾注于黄河一带的河防,阻断东西两岸红军的会合。而河东红军则趁敌错觉,冲破敌军相对薄弱的防线,实现战略转移。西路军承担了为河东红军吸引火力、掩护转移的任务,但自身也置于拼死血战、接应渡河、被敌围困、背水一战的处境。

中革军委的这一计划,并没有向河西作战的徐向前通报,除了参与制定的张闻天、主席、周公、博古等人外,只有朱德、张主席、彭德怀、贺龙、任弼时5人知晓。

由于不知中革军委作战计划的背后意图,徐向前还一再为建立河西根据地一事,反复与中革军委争论,认为在缺乏革命火种和群众支持的河西一带建立根据地根本不可能,需要另行考虑新的任务。

11月24日,徐向前、陈昌浩等人再次致电延安和中革军委,表示西路军在严重缺乏弹药的情况下无法集中优势兵力,歼灭敌人,创建根据地。面对徐向前的一再申诉和请示,延安方面没有改变新的作战计划 ,而是要求西路军原地待命。

面对西北“二马”和部分蒋军部队一波又一波的围攻,西路军先后在高台县、古浪城等地苦苦支撑,连续战斗,体力和弹药都受到巨大消耗,战斗减员数千人,只剩下一万五千多人,而且筋疲力尽、弹药告急。徐向前、陈昌浩12月再次致电中革军委,要求河东主力红军予以支援,然而当时的河东红军已经进行战略大转移。

【马家军资料照】

由于受制于国内国际局势的诡异变化,延安方面和中革军委对西路军作战任务的安排始终也没有统一的意见,时而原地休整,时而引军西进,时而渡河东返。西路军在冰天雪地的严寒中不断改变任务,一边行军一边血战。在孤军深入、弹尽粮绝的恶劣条件下,西路军只能拿着大刀长矛与敌人血拼。

【西路军血战高台】

后来,延安方面看到西路军牺牲太多,已经难以完成创建河西根据地,并从新疆方向打通苏联援助国际交通的战略任务,便指示他们就地分散,各自游击,伺机东返。

尽管西路军的大部被敌人打散了,仍有李先念带领的一支400多人的小分队,经过长途跋涉来到新疆,与陈云等人会合。2万多人的西路军到最后仅幸存下来700多人。

当衣衫褴褛、孤身1人的徐向前回到延安的时候,他对西路军的覆没十分愧疚。这么一支2万多人的队伍说没就没了,连个落脚的地方也没能打出来。每每忆起西路军的河西失败,徐向前都纠结得难以入眠。在晚年对西征的反思中,徐向前对西路军任务的多变提出疑问,认为任务的改变须有个限度,战场指挥应当允许机断专行,不应限制太死,以确保战场上的主动权。

【西路军部分干部合影】

1980年,徐向前从当年中革军委关于河东、河西红军《新作战计划》的解密中,获知西路军作战意图,从困扰内心的愧疚中释然。西路军在河西作战中付出了沉重的代价,但在掩护河东红军的战略转移和延安方面争取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中,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即使付出牺牲,也是做出重大贡献的。认识到西路军牺牲的价值,对功勋赫赫、一贯认真负责的徐帅而言,也是一种慰藉。

【深耕战争史,弘扬正能量】

0 阅读:66

兵说视界

简介:聚焦国际风云,深耕战争军事,获评“百名网络正能量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