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0年两德统一始末

云飞四海 2024-04-30 15:29:34

早在1989年初,大规模地向西部移民的浪潮就已兴起。在边界开放前夕,移民运动达到了高潮。1989年5月2日,匈牙利取消了与奥地利之间的边境管制。在紧接着的几个星期里,成千上万的民主德国居民聚集在匈牙利,大部分等待在联邦德国驻匈牙利大使馆门口,要求移居西方。匈牙利政府作出决定,允许他们向西方迁移。1989年9月中旬,约7000名民主德国人终于离开家园,来到联邦德国。更多的民主德国人接踵而来,经过捷克斯洛伐克,进入匈牙利。在联邦德国驻布拉格和华沙的大使馆门口,也聚集着成群的民主德国居民。1989年11月9日柏林墙开放以前,通过上述途径移居联邦德国的民主德国居民总数超过5万人。

人们越来越清楚地看到,民主德国政府已无法阻止向西部大规模移民的运动。在这种情况下,民主德国的反对党和改革势力鼓动城市居民进行群众性的示威游行。成千上万的民主德国人涌上街头,强烈要求改革和民主。同时,原苏联的改革对这一运动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抗议活动在和平的气氛中有秩序地向前发展。民主德国政府不得不放弃反对变革的顽固态度。1989年10月18日,8执政长达18年之久的国务委员会主席埃里希·昂纳克终于下台。

10月24日,人民议院(民主德国的最高国家权力机构)选举埃贡·克伦茨为新的国务委员会主席。但示威游行继续向前发展。11月4日,50多万民主德国人在东柏林集会,要求进行自由选举。几天以后,民主德国政府集体辞职。新的部长会议主席为汉斯·莫德洛夫。

1989年11月9日,群众性示威游行终于取得成果:民主德国与联邦德国及其西柏林之间的边界开放了。开放柏林墙是战后德国历史上最重大的政治事件。人们在1350公里长的边境线上清除路障,架设新的通道,拆毁铁丝网、瞭望塔和其它障碍设施。长时间的不正常隔阂迅速恢复到正常关系。不久前还是道路中断、杂草丛生的国境线上,现在汽车和火车频繁地在两德之间行驶。

11月28日,联邦德国总理在联邦议院提出了一项十点计划,主张两个德国通过缔结条约,建立经济共同体,从而谋求共同发展。民主德国部长会议主席莫德洛夫也提出了相应的设想。在此基础上,联邦德国进一步提出,两个德国之间应逐步发展联邦结构,最终达到建立统一的联邦国家。但联邦德国总理没有明确提出具体的时间安排。12月19日,联邦德国总理科尔和民主德国部长会议主席莫德洛夫共同决定建立缔约共同体。

在这期间,尽管通向联邦德国和西柏林的许多通道已经打开,但有一条通道仍然继续封锁。这就是通往勃兰登堡大门的道路。民主德国政府一再推迟开放这条通道,这不是由于这一大门特别受人喜爱,而是因为它具有象征性意义。勃兰登堡大门始建于1791年,它是柏林、普鲁士、德国历史的见证。因此,在建筑柏林墙的过程中,1961年封锁勃兰登堡大门特别引人注目,它成为东西柏林分割最令人痛心的标志。

这一天终于来临了。1989年12月21日,民主德国政府下令开放通往勃兰登堡大门的人行通道。在官方乐队的演奏声中,成千上万的观众情绪激昂,相互紧紧拥抱在一起,燃放烟花,暴风骤雨般涌向勃兰登堡大门。

1990年初,民主德国的经济困难日益加剧。1989年,移居联邦德国的民主德国居民约为35万人,而在1990年1月,移民人数就超过5万人。如果不根本改变民主德国的经济状况,将会有几十万民主德国人汹涌而至。

每天,成千上万的民主德国人涌上街头进行示威游行,要求重新统一。在群众性集会上,人们挥舞着联邦德国的国旗,不断高呼“德国,统一的祖国”。

要在政治上逐步实现德国重新统一,必须征询美国、苏联、英国和法国等四个第二次世界大战战胜国的意见。1990年2月2日,联邦德国总理科尔飞往莫斯科,与原苏联总统戈尔巴乔夫就当时的德国局势进行了会谈。戈尔巴乔夫明确表示,苏联尊重德国人的决定,确定统一的时间和途径是德国人自己的事情。不久,四个战胜国和两个德国就德国统一的方式进行了会谈,在渥太华会议上,六国外交部长决定,首先应由两个德国明确重新统一的内部条件,然后再与四个战胜国共同商讨有关外部问题,其中主要是保障统一后德国各邻国的安全。

1990年2月11日,民主德国部长会议主席莫德洛夫以及议会各党派的代表和联邦德国政府就两德重新统一的途径举行了会谈。2月20日,人民议院在柏林通过了新的选举法,保证举行自由的、普遍的、公正的无记名选举。大选时间确定为3月18日。

3月18日,在1220万享有选举权的公民中,有93%以上的人参加了选举。民主德国基督教民主联盟获胜,得有效票数的48.1%;社会民主党得票21.8%;民主社会主义党(原民主德国社会主义统一党)得票16.3%;自由民主党得票5.3%;其余的票数由一些小党派获得。

大选结束后,民主德国基督教民主联盟主席洛塔尔·德梅齐尔立即着手与社会民主党组成联合政府。4月12日人民议院选举德梅齐尔为联合政府总理,得票数为400票中的303票。

新的民主德国总理在就职演说中表示,应尽快实现德国统一。在以后几周内,东西德政府达成了一项国家条约,并于5月18日分别由两国财政部长签署。该条约定名为《创建货币、经济和社会联盟条约》。其核心内容是实行社会市场经济。此外,该条约明确规定,从7月1日起由联邦德国马克替代民主德国马克作为法定的支付手段。创建货币、经济和社会联盟是迈向德国统一的决定性的一步。

1990年7月1日,联邦德国马克的使用标志着民主德国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柏林墙开放后经过了约8个月时间,国家条约开始生效。两个德国之间建立了货币、经济和社会联盟。两国政府还必须确定其它制度框架条件,在这些条件下民主德国才可能加入联邦德国。

首先,应恢复德国东部的州级行政建制。东部的原有各州于1952年被划分为14个行政区。恢复州行政建制的目的是废弃中央集权体制,建立与联邦德国相同的联邦分权体制,以适应德国统一的发展趋势。

民主德国的宪法经过修订,明确规定建立五个州。即梅克伦堡-福尔波默恩州、勃兰登堡州、萨克森-安哈尔特州、萨克森州和图林根州。8月23日,人民议院决定,民主德国于1990年10月3日加入联邦德国。8月31日,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和德意志民主共和国签署了关于“建立统一德国”的条约,即统一条约。

统一条约由45项条款组成,它是统一后的联邦德国目前和未来发展的基本法律基础。8月12日,四个战胜国和两个德国缔结了《关于德国最后安排的条约》。在该条约冗长的序言中,两个德国和四个战胜国共同表示,应在联合国和赫尔辛基决议所确立的原则基础上,建立欧洲持久的和平。鉴于人们对德国再度军事扩张可能性的担心,条约明确宣布,统一后的德国应采取有效措施实行军备控制和裁军,并通过最终确认边界对欧洲的和平和稳定作出重大的贡献。在该条约包括的十项条款中,第一条明确规定了德国东部边界的永久有效性。第二条则规定统一后的德国只有在符合本国宪法和联合国宪章的前提下才能使用武器。在第三条中规定德国放弃研制和生产原子、生物和化学武器,并且,联邦德国政府保证在3年内将统一后德国的军队人数减至37万人。接下去一条规定了苏联武装力量逐步从原民主德国地区撤离的有关问题。第五条涉及对原民主德国武装力量和法、英、美三国驻柏林联合军的处置问题。第六条规定统一后的德国“对与上述各条有关的一切具有权力和义务。”

至此,从首轮“2+4”会议到签署《最终解决德国问题条约>总共4个多月。在如此短的时间里4国从各自的利益考虑迅速调整了对德国统一问题的立场,不同程度地认可了两个德国的重新统一。《最终解决德国问题条约》实际上代替了对德和约,从国际法上解决了与德国统一有关的全部外部问题,为两德统一的实现扫清了道路。

1990年10月3日,联邦德国的基本法开始在原民德地区生效。这标志着两德统一过程的完成,德国又重新成为一个享有完全独立主权的、统一的国家。

1 阅读:416

云飞四海

简介:写好的文章,推荐好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