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费周章来露个脸,特斯拉Cybertruck巡展图个啥?

买车大师 2024-02-01 15:21:52

看一眼特斯拉Cybertruck的真容,得排队20分钟以上。

1月28日起,特斯拉Cybertruck开启了中国八座城市的巡展,《财联社》用上面这句话描述了特斯拉Cybertruck在北京华贸购物中心巡展时的盛况。

北京华贸购物中心的特斯拉Cybertruck展台的门庭若市只是这场巡演高流量的缩影,一同开始展出的线下展台同样热闹非凡。相信认识特斯拉的人,对这款“可以开上火星”的全新汽车都有着浓厚兴趣。

线上则更加疯狂,朋友圈在很长一段时间都是关于它的实拍。

按照埃隆·马斯克本人此前在社交媒体中的表态,特斯拉Cybertruck大概率很难出现在国内的市场,只是简单地露个脸。

事实也确实如此,按照特斯拉工程师的说法,Cybertruck因为设计的原因很难在欧洲上路。毕竟“能防子弹”的外壳很难保证好另一碰撞方的安全,也使其很难通过欧盟关于行人保护的安全规定。

国内的车辆上路规定很大程度上参考了欧盟的标准,因此同样难以达成此条件。那么问题来了,进不了中国市场,意味着无法让当年大胆下定的中国用户为梦想买单,那Cybertruck此次巡展的意义何在?

为了销量,也为了股价

作为大宗商品之一,汽车很难依靠线上的形式快速完成成交,促进销量。即便是电子商务无限完善的国内,消费者真金白银掏出数万、数十万元购车,都需要在经过仔细对比,细细品味后才可做出决定。买车这事,必须体验过才能掏钱。

无论是传统车企的线上渠道,还是新势力车企的App、小程序购车,让客户掏钱买单的前一步,都离不开努力吸引客户到店体验的必要过程。以蔚来为例,很早便有到店试驾赢取好礼的方式,传统车企则是吸引用户就近选择经销商进行体验,包含但不限于送好礼,送抵扣券等形式。

Cybertruck的巡展也可以视为同种手段,毕竟随同Cybertruck一同巡展的还有全系车型,同时还有抽奖形式的送好礼。这也意味着预约看Cybertruck的消费者,也是在售车型的潜在用户,可能完成Model 3、Model Y,乃至Model S等车型的成交转化。

量变产生质变,Cybertruck的超高热度能够在短时间内聚集起一大批特斯拉潜在用户,借此机会很可能促进在售车型的销量提升。相比起竞品为了到店率所需付出的代价,借助Cybertruck的热度,这样的促销方式成本更低,效率更高。

Cybertruck的到来也是特斯拉为用户画的“一张大饼”,更好地展现其为未来打造的超前技术。

没有放眼未来的企业,是没有前途的,尤其是身处汽车正从工业化向科技化转型的关键时期。资本市场流行这样一句话,买股票就是买公司,当下的用户选购车辆同样如此。买产品,实际就是买公司,选择对错,直接决定了后期的产品保值率、使用体验。因此,展现企业对未来技术的布局,也是决定消费者选择的关键因素。

Cybertruck便是特斯拉对未来技术布局的最佳诠释方式,它的身上集成了众多超前的思考与技术。

技术层面,Cybertruck的最大创新之点在于首创48V低压架构和线控转向系统。前者的低压系统电压完全提升到了48V,好处在于保证以前同等用电功率的前提下,电压提升后能降低工作电流,同时还能减少车内线束,达成减重和减少发热的效果,让系统更安全、更高效。以Cybertruck为例,车内布线相比传统的12V减少了77%,对铜的需求也降低了50%,减重还省生产成本。

至于线控转向系统,对于专业人士而言,早已不是新鲜词,也早已有产品实现量产落地,最早被人熟知的当属英菲尼迪Q50。Cybertruck的最大不同在于它处在一个更合适的时机、一个智能驾驶高度发展的时机,通过电子信号的控制,能让智能驾驶在控制转向角度时更精准。另一部分,它也能解决传统转向结构受机械机构限制,掉头、倒车时需要接近540°的方向盘转向角度,可根据电机获得更大的转向比变化范围,既能在转向、掉头时让四十多度的车轮转向角度与方向度实现1:1,又能在高速行驶时更精准控制车轮转向角度,从而更稳定、顺滑。

还有一部分原因在于当下的汽车技术发展过快,主流产品的技术迭代周期甚至超过不少车企研发部门的更新速度。而特斯拉目前正处于这样一个尴尬的周期中,主流的特斯拉Model 3、Model Y在市场上的产品力逐渐不足,同时搭载全新技术的新品还未交付。

就连马斯克本人也曾公开承认“我们正处于两次增长浪潮之间。”事实确实如此,2023年的新款特斯拉Model 3、Model Y两款主力产品并未像刚出现时一样在市场上激起惊涛骇浪,销量增长速度已远不及当初。

虽然2023年特斯拉以全系电动汽车超过181万辆的交付数再度荣登纯电动汽车交付冠军宝座,但相比此前87.6%、40.4%的增长速度,2023年37.7%的增速已明显放缓。同时,2023全年能够达成既定目标,一定程度也是“以价换量”的强力作用下竭泽而渔所带来的短期效果。

最明显的信号,则是其在2023年第四季度的毛利率来到自2019年以来的最低水平。要知道,这还是建立在规模效应让边际成本不断降低的基础上。

财报的利空直接体现在股价上,数据公开后的股价一度迎来超过5个点的下滑。因此,前面两个目的也是为了促成第三个目的:提振市场,稳住股价,特别是提升资本市场对特斯拉的信心。

站在特斯拉的角度,此次Cybertruck的国内巡展是“一石三鸟”的营销手法,提高曝光、促进成交、展现技术实力,最终达成资本市场的利好。

汽车工业的又一次革命

站在市场的角度,特斯拉Cybertruck的巡展只是达成目的的手段,但从另一个方面看,又让我们看到埃隆·马斯克和他的特斯拉的又一大野心。

1908年,亨利·福特受芝加哥食品包装厂中使用的牛排加工空中滑轮的启发,开始尝试用滑轮传送零件并有了流水线的想法,并掌握了零件互换、拆分工序的关键基础,以此开发了福特T型车,开启了汽车流水线生产的先河,为如今的汽车市场奠定了基础。

流水线的生产方式,令福特将每辆T型车的生产时间从12小时降至1.5小时,成本也大幅减少,产品售价直接从850美元降至300美元以下,掀开了汽车工业的重要篇章,也启迪了全世界的汽车制造商们。

福特T型车的成功,让世界见识了汽车这种上万个零部件组成的精密工业品还可以用流水线生产,也让汽车真正成为了主流出行工具。

受此影响,福特也一度在汽车市场中独占鳌头。1924年,第1000万辆汽车问世,革新了汽车生产方式的福特也因此占据了当时世界汽车超过90%的份额。

福特的成功诠释了一点,成为世界级的人物或企业,需要创造。

福特创造了汽车的全新生产方式,也因此成了享誉全球的知名车企,至今路上跑的每一辆车都是它创造的全新生产方式的标志。

特斯拉之所以短时间内也能成为全球知名车企,成就汽车企业市值第一,在《买车大师》看来,是又一个创造的故事。

2014年6月12日,特斯拉官网的一篇题为《我们所有的专利属于你》文章宣称:“我们本着开源运动的精神,开放了我们的专利,目的是推动电动汽车技术的进步”“任何人如果出于善意想要使用特斯拉的技术,特斯拉将不会对其发起专利侵权诉讼”。

一时间引发行业震荡,人们发现埃隆·马斯克做的是公司核心技术的共享。也正是在特斯拉成熟的电池、电驱和电控技术解决方案的开放,让电动汽车的形态从短距离代步“老头乐”一跃成为可以替代成熟燃油车的出行工具。

随后的故事大家已经知道了,在特斯拉的技术基础之上,更多厂商跟进。这其中既有传统品牌,也有新品牌,一起将电动汽车技术推到了如今的高度。

新能源汽车如今的繁荣背后,特斯拉起到了关键的推动作用。但这似乎并不足以将其称之为“创造”型企业,毕竟它的意义远未达到福特T型车的高度,只能称为特斯拉“创造”的一部分。而另一部分,来源于对汽车生产方式的思考和革新。

马斯克是疯狂的,也是大胆的。在行业都循规蹈矩,默认汽车生产是数万个零件精密组合的时候,他为了降本,敢于幻想汽车生产过程是几大零部件的组合。为了达成目的而付出了大量时间、人力、财力的成本后,2023年9月发布的新一代一体压铸2.0宣告造车方式迎来了新的时代。

新一代一体压铸2.0的最大成就,便是让成本能实现40%的降本,还能带来产品快达一年半的换代周期。

共享三电技术、创新汽车生产方式、研发智能驾驶的特斯拉,领先了行业,更引发了行业思考,这才是特斯拉的“创造”,也是它成就市值第一车企的资本。

只不过,相比福特T型车的年代,如今的领先、超越周期更短。如今的中国汽车市场早已有了比肩甚至超越特斯拉的产品,因此,特斯拉的领先还需要新的创造。

《买车大师》的理解中,Cybertruck便是特斯拉关于创造的新答案。

火星车也好,赛博越野旅行车也罢,Cybertruck让人想到的,是用户、车企幻想中的汽车形态是否就是最终形态,汽车是否还有一种全新的可能形态。夸张、新奇的Cybertruck便是马斯克跳脱出固有汽车形象所给出的答案。

首先是车身设计、材料,是否真的需要复杂横纵的受力结构?又是否只能是钢铝、合成材料?

Cybertruck所运用的“外骨骼”理念,直接将车身作为受力框架使用,无需额外设计底盘等部件,也就是它与传统的承载式、非承载式车身都有完全不同的底盘结构。材质上,Cybertruck大胆使用了不锈钢材质,既保证车身强度,还打破了汽车生产固定的冲压、焊接、喷涂、总装四大车间模式。使用了名为ULTRA-HARD 30X的冷轧工艺不锈钢做车身的Cybertruck,不仅硬到可以防弹,还可以省去为了防锈蚀的喷涂工艺工程,毕竟人家可是不锈钢材质,防锈防腐是天生刻在骨子里的DNA。

虽然Cybertruck的不锈钢材质、“外骨骼”车身会有车重、行人保护等弊端,但不可否认,与某些认为现代汽车是由细节提升体验的车企不同,它跳脱的思维方式、角度才能真正促使产品迎来革新。

Cybertruck的存在,也应该引起更多行业人士和车企的思考:汽车真的一定需要四个生产车间吗?一定需要零部件的拼合吗?关于创造,特斯拉又再次走在了前列,下一段创造引领行业的故事或许正在酝酿之中。好在,目前特斯拉并未真正达成,留给车企、科技企业的思考时间还有。或许未来的生产方式会是3D打印汽车,又或者是积木式自由组合汽车等等,只是传统车企们也得抓紧啦!

0 阅读:16

买车大师

简介:明明白白买车,就找买车大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