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人的3道下酒硬菜,山西内蒙东北人表示,我们也熟悉

村口小酒馆 2023-12-21 09:44:53

河北是个很有意思的地方,临近广阔的海,靠着险峻的山,有着辽阔的草原,风吹过层层丘陵。河北人更有意思,我们没有语调相近的方言,身处东南西北,饮食习惯也不尽相同。

就拿我的家乡张家口来说吧,本地话属于晋语区张呼集大片,饮食则涵盖了山西内蒙乃至东北的特点,许是百多年前草原丝绸之路集散地短暂的繁华,造就了当地含蓄包容的气质吧。

张家口人爱面子,好喝酒。我们把下酒的荤菜叫作硬菜,硬在哪里?分量足,看着粗犷,吃着囊口。我来列举4道,大家看我说的对不对。

1、大锅炖骨头

在三十年前,大锅灶做饭颇为普遍,现在村舍渐废,人们住进高楼,大锅灶台多消失不见。

锅台的消失,并没有抵消人们的记忆,反而使得大家愈加想念,各地开的红红火火的农家乐证实了这一点。

大锅做什么都香甜,尤其是炖骨头与其最为相配。啃骨头是好酒之人的至爱,能动手、有嚼劲儿,吃的豪爽,喝的豪迈。常见的炖骨头,自是炖常见的肉类——猪牛羊。

炖猪骨头分为猪排骨和猪棒骨,前者稍贵。但总体来说物美价廉,肉多骨大,适合下酒。

羊骨头大致分成羊蝎子和其它。羊蝎子指脊柱骨,个头不大,弯弯绕绕居多,啃起来有些费劲。但它在炖煮时好入味,容易锁汤汁,吃的时候需要嘴吸溜手使劲儿,乐趣多。吃到一口肉,成就感强烈,此刻来一杯,有庆祝的欣喜意味。

牛骨头吃着最省事,个大,肉紧。以前在张家口的市区乡镇,到处都有倒回皮牛骨头馆。啥叫倒回皮呢?上牛骨时候称斤两,但不算费用,等吃完了,再称啃过骨头的分量,上下加减,单算肉钱。

以上三炖骨,与内蒙的吃法相近,若有点区别,可能是炖骨头时加料的多少吧。

2、熬大菜

熬大菜是最容易做的家常,河北各地风味大概相当。这里要说的是我老家的熬大菜。

在我的老家,熬菜和熬大菜看着相同,实则有区别。熬菜放不放肉皆可,熬大菜的一个“大”字,表明了它的群英荟萃,不是萝卜开会,是肉必然多,要不怎么叫硬菜呢。

下酒的熬大菜有两种,一种是猪肉熬粉条,一种是猪血白菜豆腐。

猪肉熬粉条看着眼熟不?其实就是东北名菜猪肉炖粉条子。粉条是土豆粉,我们叫山药粉。当地有习惯,山药粉吃细粉,红薯粉吃宽粉。说细其实也不细,筷子头粗吧。猪肉选择五花肉,能熬出油香。

猪血白菜豆腐是过去冬天的特产。冬季宰了猪,巧手的主妇将猪血加咸盐拌好,凝固成块。口感爽滑Q弹,乃是替代猪肉的良物。

大家现在随时可吃的杀猪菜,那会儿只有真正杀猪时吃一顿,猪血是重要的原材料。吃了杀猪菜,日子慢慢过,肉不能随意吃,猪血来补充窝冬难熬的日子。

猪血熬大菜,多少有点自己骗自己的意思,假装荤口。但它和白菜豆腐一起熬,又确实好吃,尤其它爽口的性格,极其适合下酒。

3、手把肉

手把肉在西北又叫手抓肉,特制羊肉。它做法简单,吃法原始,白水煮之,出锅蘸料即可。以前的料是韭菜花酱,现在种类颇多,不过人们喜欢吃的,以蒜蓉辣酱和干料为主。

手把肉是坝上地区的特色,源自内蒙。其实在河北各地皆有差不多的品类,比如大集上的白切羊肉,清水羊汤。看着不同,实际上大同小异,不过是加调料的多少,肉换成下水的区别。

吃手把肉,喝酒最好用碗,觉得碗不雅,也得用大杯子。和关系相近的朋友约酒吃手把肉,吃着吃着便喝多,喝着喝着便唱歌。

在人人精打细算的时代,这种豪迈的吃法反倒走出坝上地界,向全河北扩散。正应了那句古话:燕赵多慷慨悲歌之士。

各地饮食皆不同,天下酒友是一家。穷富暂且毋需论,美酒一杯心无涯。我所述的三种下酒硬菜,只是河北饮食文化的一角,若您来了河北,一定要去各个城市尝尝,方不虚此行。

18 阅读:8876
评论列表
  • 2023-12-26 20:10

    请问:现在哪里还有倒回皮的骨头馆呐?十五年前吃过一次至今难忘[吐舌头咯][吐舌头咯][吐舌头咯][吐舌头咯][吐舌头咯]

    海之洋 回复:
    大骨回皮,好像05年左右吧,北京经常吃
  • 2024-01-03 13:11

    扯淡!这是下酒菜?

  • 2024-01-16 22:06

    你一个张家口能代表整个河北[敲打][敲打]可笑至极

  • 2024-01-02 16:46

    这是北京一北吃法热河,河边南边就不一样了

    醉卧红尘笑忘书 回复:
    说的啥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