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有哪些被严重低估的皇帝?

咩咩爱历史 2024-04-25 08:49:57

现在史学界普遍认为

他是一位被严重低估的帝王。

01

贞观二十三年(649年)五月二十六日。

天可汗李世民,驾崩于终南山下的翠微宫含风殿,享年52岁。

随行的太子李治悲痛万分,心乱如麻,抱着舅舅长孙无忌的脖子痛哭不已,二十二年以来,李世民这颗参天大树一直遮蔽呵护着李治,如今老爹不在了......

长孙无忌比李治清醒,此时不是悲伤难过的时候,正值接班的敏感时刻,稍微有任何风吹草动都会酿成巨变。

远的不说,当年争储失败的李泰虽然还在流放地呆着,但李世民去世前,念及父子情深,又给李泰复封了濮王爵位。谁能保证,李泰不会趁着大丧的时机闹幺蛾子?

长孙无忌拉着李治的手,斩钉截铁说道:“先帝以宗庙社稷托付殿下,您现在怎么能只知道哭?”

长孙无忌决定先秘不发丧,由李治带着禁军精锐马不停蹄赶回大内,初步控制长安城的局势。

随后,长孙无忌以李世民的名义,火箭任命太子少詹事张行成、左庶子于志宁、右庶子高季辅等三人为侍中、中书令等职,掌控中枢。

一切安排停当之后,五月二十九日,长孙无忌、褚遂良在太极殿宣布了李世民的遗诏:

“太子即位,军国大事,不可停阙。平常细务,委之有司。诸王为都督、刺史者,并听奔丧,濮王泰不在来限。罢辽东之役及诸土木之功。”

六月初一,李治正式登基称帝,改元永徽。

02

李治登基,长孙无忌赚得盆满钵满。

六月初十,长孙无忌被任命为太尉、代理中书令,同时主持尚书省的日常工作。

这还不算,李治又给长孙无忌兼了个官衔:同中书门下三品。

尚书省、中书省、门下省都全乎了,运动员和裁判员,长孙无忌一肩挑。

不过长孙无忌还是诚惶诚恐地向大外甥表示:“陛下,您千万别让我主持尚书省的工作,我不干!”

明眼人都看得出来,这就是长孙无忌在故作姿态,堵群臣的嘴,说他恋栈权位、尾大不掉。

李治也很懂事,他现在太需要舅舅给他保驾护航了:好舅舅,我这刚上来,还两眼一抹黑,您怎么能卸担子呢?

这时候的长孙无忌,不是摄政、形同摄政。

这也是长孙无忌支持李治上位的最终原因!

试想,不管李承乾还是李泰在夺嫡之争中胜出,长孙无忌都不会被如此委以重任,最多给个虚官供起来就得了。

03

虽然长孙无忌此时在朝堂上已然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他还是搞出了一则轰动朝野的大新闻:

检举揭发宁州刺史薛万彻、巴陵公主、高阳公主和驸马都尉房遗爱谋反!

长孙无忌自称得到手下密报,说薛万彻借着入朝的机会,在房遗爱家喝酒。

(薛万彻是李世民的妹夫,房遗爱是李世民的女婿,两家连着亲)

薛万彻喝大了,就跟房遗爱吹牛皮,说:“我现在虽然腿脚上有些老毛病时常发作,但只要我留在京师一天,朝中的这些人,在我看来,都是辣鸡!”

房遗爱说话也没过脑子,大着舌头,跟薛万彻说了一句最要命的话:“如果朝廷内发生变故,我们可以拥立荆王李元景啊。”

要命的事情偏偏发生了,在酒桌上说过的醉话,本来是话不传六耳,不知道长孙无忌从哪里得到的风声,拿着这句话大做文章。

薛万彻被抓起来之后,自然是抵死不认,但架不住猪队友房遗爱一进大牢,便像竹筒倒豆子一样全都招了。

薛万彻再不认账也没用,最终被处死。

至于房遗爱咬出来的谋逆案犯荆王李元景,说他要谋反,那就更是无稽之谈。

据房遗爱的供认,李元景曾经跟他说过自己做的一个梦,在梦境中,李元景一手抓着太阳,一手抓着月亮,十分嗨皮。

长孙无忌据此发挥,解释成了:李元景妄想操纵天下,谋取更大的富贵!

也是没谁了。

04

不过,李元景并不是长孙无忌的最终目标。

既然是谋反案,牵扯的人自然越多越好,能把之前的政敌全部装进去,更好。

这里要多说一嘴,长孙无忌之所以在上台之后将第一刀对准了房家,是因为:

1、贞观朝后期,房玄龄是李泰在朝堂上最强有力的支持者,是长孙无忌最大的政敌(那时候有李世民压着,长孙无忌不敢拿房玄龄怎么样);

2、这会儿房玄龄已经死了,动他家子孙后代没什么压力;

3、有夺嫡之争做引子,打击房玄龄一派,李治的内心不会有太多反感,有助于自己进一步揽权。

长孙无忌的最终目标是谁呢?

答案就在此时朝廷的最高官阶里。

当时位列三公的三个人——

太尉长孙无忌,这一位自然是伟光正(不可能把自己给弄进去);

司徒,正是荆王李元景,这一位已经进去了;

最后剩下一位,司空、吴王李恪,长孙无忌打算帮帮忙,把这哥们儿也给办进去。

李恪的原罪是什么呢?

早在贞观十七年(643年),李承乾拉着李泰一起自爆以后,李世民就找长孙无忌商量过:雉奴(李治小名)这孩子太过仁弱,把江山社稷交到他手里,我总是觉着不放心,李恪这小子倒是挺像我,我打算立他,你觉得怎么样?

一句“英果类我”,瞧这意思,你比现任皇帝还能讨你爹的欢心啊,李恪就此上了长孙无忌(也是李治的)的必杀名单。

罪名是现成的,人证是可以捏造的。

长孙无忌找来房遗爱,只跟他说了一个人名:纥干承基。

纥干承基是指认前太子李承乾谋反的关键人证,正是由于他的指认,李承乾的死党纷纷落马。

重点来了:

在指认完李承乾之后,纥干承基非但没被处理,反而因举报有功,被升任为祐川府折冲都尉,封爵平棘县公。

房遗爱心下透亮:只要我能完美指控李恪,不就能像纥干承基一样咸鱼翻身吗?!

实际上,老奸巨猾的长孙无忌啥也没向房遗爱保证。

当然,房遗爱自己也没得选,为了活命,只能搏一搏了:“吴王李恪也曾与罪臣一同谋反!”

长孙无忌笑了,房遗爱虽然怕老婆,但这张牌捏在手里是真管用,能让他想灭谁就灭谁。

05

值得玩味的,是李治的态度。

如果你只是偶然瞥一眼这哥们儿,会觉得他确实是个怂包。

可往深了研究发现,这哥们儿的心计一点都不逊色于同时代的那帮人。

之所以人家会在历史上留下“庸懦”的底色,完全是因为他周围的参考坐标的光芒太特么耀眼了。

谁让他爹是李世民,他老婆是武则天呢???李治只能在他们俩身边当白板了。

当然,永徽年间的武则天并不出挑,还显不出头角峥嵘来。

具体到李恪的这桩子虚乌有的谋反案,李治的反应是什么?

从头到尾,他除了签字盖章之外,只在最后做总结的时候出现了一幕:李治哭着对臣下说:“荆王是我叔叔,吴王是我三哥,可以饶他们不死吗?”

这仁君范儿的效果直接拉满。

但是臣下不给面子,大龙套角色、兵部尚书崔敦礼据理力争:您的叔叔和哥哥都在谋反啊,这怎么能赦免呢?

最终,李元景、李恪、高阳公主、巴陵公主四位皇室成员在牢里被赐自尽,房遗爱、还有一位驸马都尉柴令武(柴绍和平阳公主的儿子)被拉到刑场,一刀砍了。

06

其实,反过来想想,但凡李治真是想刀下留人,他能没办法吗?

哭,只是李治的伪装,长孙无忌,也只是李治的黑手套,毕竟留着李恪,就是给自己埋一颗不知道什么时候才会引爆的定时炸弹。

现在,既然长孙无忌愿意当这个拆弹专家,李治自然求之不得。舅舅在前面唱完了白脸,该轮到他收割一波人心了。

正是因为李治的存在感不强,李恪在临死前将满腔愤怒都发泄在了长孙无忌的身上,下了最恶毒的诅咒:“长孙无忌窃弄威权,构害良善,宗社有灵,当族灭不久!”

这个预言,十分精准。

短短六年以后,长孙无忌便跌落神坛,流放黔州,在流放地被人逼迫自缢。

这一切的幕后黑手,自然还是他的好外甥。

老王:这只是李治的冰山一角,以后接着慢慢说。

-未完待续-

3 阅读:218

咩咩爱历史

简介:洞察世界,体察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