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文镜凭借揭发官场弊政获得清世宗赞许,但只顾政绩使其不为人喜

史海撷英 2024-03-30 12:20:14

田文镜是清朝雍正时期的名臣,他一生从未考中过进士,但最后却官至鲁豫总督、兵部尚书、河南巡抚,他让雍正皇帝破例为他特设了一个官至那就是管辖河南和山东两省的鲁豫总督之职,被清世宗称赞为天下督抚楷模和天下第一巡抚。

可是清世宗的儿子乾隆皇帝却对田文镜极为憎恶。那么为何深受清世宗喜爱的田文镜到清高宗这就不吃香了呢?其实田文镜被清高宗厌恶的背后原因值得令人深思,田文镜的为官风格即便对现代官场都有很大的教育和启发意义。

田文镜凭借敢于揭发官场弊政而获清世宗喜爱

清世宗继位之后最为器重和喜爱的地方督抚有三人,分别是云贵总督鄂尔泰、浙江总督李卫以及田文镜,三人对于在地方上推行清世宗新政贡献很大,可以说清世宗的新政能在地方上得以大力推行全都是靠了三人,所以清世宗十分信任和喜爱这三人。

而且鄂尔泰、李卫、田文镜三人经历还颇为相似,三人都不是正规科举出身,在康熙时期都是籍籍无名的中下级官员,是清世宗继位之后发现三人身上的优点,火速提拔三人成为地方督抚。

在三人中以田文镜岁数最大,田文镜出生于康熙元年(1662年),他的家族隶属于汉军镶蓝旗,他年轻的时候是靠家里花钱捐了一个监生的身份,他这才得以步入仕途。

田文镜

田文镜最初是在从正八品的县丞这种基层官职做起,由于他在官场上没有关系和靠山,因此他一直在基层干了22年,才晋升为正五品的知州。

田文镜在44岁的时候才晋升为正五品知州,而这个官职说大不大,说小不小,属于是中层官员。在清朝很多官员在没有关系和靠山的情况下,能干到这个官职基本就算是顶层了,当时的田文镜做梦都不会想到自己有朝一日能成为总督、巡抚这样的封疆大吏。

不过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由于田文镜在任知州时工作勤勤恳恳、兢兢业业,他的政绩考核非常优异,因此吏部以他政绩优异将他调入京城出任了正五品的吏部员外郎之职。虽然这个调动属于是平级调动,但是田文镜由此进入京城,距离核心权力阶层就近很多了,这也让他更容易受到皇帝关注,也利于日后晋升,可以说这一次调入京城为田文镜日后奠定了基础。

后来田文镜又晋升为正五品的监察御史,康熙五十五年(1716年)时,田文镜奉命去巡视长芦盐政,回来后田文镜向清圣祖上书称新增盐税过重,伤害了盐商的生产积极性,清圣祖命九卿商议之后,最后决定不再增加盐税,保持原有税率,因此田文镜被清圣祖赏识,晋升为从四品的内阁侍读。“五十五年,命巡视长芦盐政,疏言:‘长芦盐引缺额五万七千余道,商人原先输课,增复原引。自五十六年为始,在长清等县运行。’得旨:‘加引虽可增课,恐于商无益。’下九卿议行。山东巡抚核定题覆如所议。寻擢内阁侍读学士。”

这时候田文镜已经56岁了,他才刚进入内阁当一名文秘类型的官员,此后一直到清圣祖驾崩他都没再晋升。

清圣祖驾崩时田文镜已经62岁,这个年纪不管在古代还是现代都已经到了快退休的年纪了,如果不出意外,田文镜将会在从四品官职上退休终老。但是人生不管到什么时候都是存在着机会的,就看能不能抓住这个机会。

田文镜

田文镜就是在晚年很果断地抓住了机会,清世宗继位之后就命礼部选人去祭告华山,代表着祭拜天地新皇登基,这个差事虽然是礼部牵头,但通常都是由内阁派人。这差事属于绝对的美差,一路上吃喝玩乐还能游山玩水,到目的地走个形式就完事了,最关键的是京官外出属于是钦差,一路上还能拿到地方官的孝敬,所以这种差事很多人都抢着去干。当时的礼部和内阁看田文镜年纪大了,还为官十分清贫,再加上田文镜有着多年地方基层工作经验,因此就选派他去祭告华山。

也正是这个差事给了田文镜一跃晋升成为地方督抚的机会,这一年山西全省爆发了巨大旱灾,庄稼都没有收成,老百姓都快饿死了,但是时任山西巡抚德音为了自身政绩,隐瞒灾情不报,老百姓得不到朝廷救济,还要正常缴纳赋税,这让很多受灾百姓被迫卖儿卖女,倾家荡产流离失所者不计其数。

当时川陕总督一职由清世宗的心腹爱将抚远大将军年羹尧兼任,年羹尧把山西旱灾情况如实报告给了清世宗,并请清世宗赈济灾民和制定救灾政策,而山西巡抚德音却向清世宗汇报,山西虽然部分地方发生旱灾,但是灾情并不严重,不需朝廷赈济,德音为了保住政绩,还向清世宗表示愿意继续向朝廷上缴当年赋税。

这样一来清世宗就不知道是该信年羹尧还是该信德音了,正好田文镜祭告华山归来,他必定路过山西,因此清世宗立刻召见田文镜询问山西情况。

田文镜真的是一个办事认真负责的官员,他虽然只是负责祭告华山,但他一路上都仔细观察地方民情民生,因此他对山西受到旱灾情况掌握的十分详细,他也是准备回京就把这件事报告给清世宗,恰好清世宗还召见他,于是他就把山西灾情如实上报,并且他还根据自身在基层的工作经验,直接为清世宗制定了妥善的救灾办法。

爱新觉罗・胤禛

田文镜如此表现让清世宗眼前一亮,清世宗觉得这田文镜虽老,但是办事很认真负责,还能为国为民分忧,于是清世宗就决定提拔他。“雍正元年,命祭告华岳。是岁山西灾,年羹尧入觐,请赈。上谘巡抚德音,德音言无灾。及文镜还,入对,备言山西荒歉状。上嘉其直言无隐,令往山西赈平定等诸州县,即命署山西布政使。”

其实让田文镜当山西布政使也是雍正对他的考验,当时山西不仅旱灾严重,地方官府的财政亏空也很大,田文镜到山西不仅要赈灾还要清查亏空,所以雍正就想看看田文镜能不能把山西的事办好。

结果就是62岁的田文镜向清世宗证明了人虽老但用处还很大,田文镜到任后立刻着手赈灾,稳定了人心,灾情影响逐渐消退后,田文镜又立刻清缴亏空,他自创“审追”之法追缴亏空,他先是派人把亏空官员全部监视起来,并派人监督清算亏空官员私产,最后变卖亏空官员私产来填补亏空,即便是已经离职或者退休的官员,一旦查出亏空也都受到“审追”之法的追究。

爱新觉罗・胤禛

所以田文镜凭借雷厉风行的手段,仅用了半年时间就把山西各地亏空全部填平,让山西官场吏治都为之改变。也因此田文镜得罪了很多官员,他的官声也非常差,同僚们对他都是敬而远之,不过清世宗却很喜欢田文镜这种办事风格,于是很快就晋升他为河南巡抚,后来又特意为他特设了兼管河南和山东两省的鲁豫总督之职。

可以说田文镜是凭借敢于揭发官场弊政,办事认真负责获得了清世宗赏识,他到任河南之后又在鲁豫地区积极推广雍正新政,使得雍正新政在中原地区得到大力推行,他也成了清世宗最为倚重信任的得力助手。但是最后田文镜也蜕变成了类似于德音一类只为追求政绩的官员,这也使得清高宗对他很有看法和不满。

一味追求政绩不顾百姓死活让清高宗痛斥田文镜为酷吏

当时的河南官府亏空比山西更加严重厉害,田文镜到任后继续沿用“审追”之法,很快就清查了河南各地官府亏空。

此后田文镜又大力在河南推行雍正新政,而且清世宗还特意把新政中的士绅当差一体纳粮的政策作为试点让他在河南推行。士绅当差一体纳粮的政策触犯了很多官僚士绅的利益,因此田文镜在河南得罪了很多士绅官僚阶层,但是他不怕伤人,凡是不在河南积极推行雍正新政的官员,全都被他弹劾了一遍。

要知道田文镜弹劾的这些官员大多都有关系和背景,所以田文镜如此弹劾也让他在朝廷中央受到了很多高官的质疑和反对。其中最为反对田文镜的就是直隶总督李绂,由于田文镜弹劾了李绂的同窗好友,致使其被罢官,因此李绂和监察御史谢济世多次上书弹劾田文镜。

爱新觉罗・胤禛

但是清世宗对田文镜不遗余力推行新政很是满意,所以他在中央力挺田文镜,李绂和谢济世多次弹劾之后,甚至惹怒了清世宗,为了给田文镜撑腰,清世宗盛怒之下把李绂和谢济世全部罢官并以朋党罪给二人判了一个斩监候之刑。“四年,李绂自广西巡抚召授直隶总督,道开封,文镜出迓。绂责文镜不当有意蹂躏读书人,文镜密以闻,并谓绂与振国为同岁生,将为振国报复。绂入对,言振国、諴、言纶被论皆冤抑,知县张球居官最劣,文镜反纵不纠。上先入文镜言,置不问。球先以盗案下部议,文镜引咎论劾。是冬,御史谢济世劾文镜营私负国、贪虐不法,凡十事,仍及枉振国、言纶、諴,庇球诸事,与绂言悉合。上谓济世与绂为党,有意倾文镜,下诏严诘,夺济世官,遣从军,振国、諴论死,戍言纶、陈于边。振国故蔡珽属吏,既罢官,以珽荐复起。及珽得罪,上益责绂、珽、济世勾结党援,扰国政,诬大臣,命斩振国。”

眼看李绂和谢济世受到如此严惩,这一下朝臣们就明白了清世宗是完全支持田文镜,从此再也没人敢弹劾田文镜了。田文镜在河南的地位越发稳固,河南也成了雍正新政推行的率先试点基地,田文镜也越来越受雍正宠信。

值得一提的是在田文镜之前清朝没有鲁豫总督之职,河南一直属于是直隶总督的辖区范围,雍正五年(1727年)时,清世宗特意为田文镜特设鲁豫总督之职,由田文镜统辖河南和山东两省,在田文镜去世后,清世宗撤销了鲁豫总督之职,鲁豫总督的辖区范围被并入直隶总督职权之内,由此可以看出清世宗对田文镜的器重。

虽然田文镜很受清世宗器重,但他官声确实不怎么的,别看他为官很清廉,生活方面一直是非常简朴,他的子女也从来没有因他是高官而沾光,这种官按现代角度来看,简直是难得的清官廉吏典范。

可是田文镜虽然清廉,但却绝不是个好官,田文镜为官期间只知盲目执行雍正新政,他从来没有顾虑到实际情况问题,这也造成了他在推行新政期间不顾士绅百姓的为难之处,只知盲目执行而不会变通。再加上田文镜为人刚直强硬,因此他也得罪了很多同事官员,所以他的名声不仅在政坛上很差,在民间也很差,同僚官员和百姓背后都称他为酷吏。

如果田文镜在河南强推士绅当差一体纳粮的政策触犯了士绅利益,那么田文镜的官场生涯后期则是连普通底层老百姓的利益都触犯了。

雍正八年(1730年)时,河南和山东两省不少地区都遭受了水灾,田文镜最初向朝廷上报了水灾情况,可是当清世宗决定赈济灾民减免受灾地区税赋时,田文镜为了自身的政绩考核,他居然向清世宗称河南和山东两省府库充盈不需要朝廷拨款赈灾,而且还能像往年一样向朝廷上缴足额税赋。而清世宗出于对田文镜的信任,他就批准了让鲁豫两省自己赈灾救灾,结果就是后来水灾越来越严重,河南和山东两省很多地区百姓流离失所,不仅流离失所,老百姓还要继续向官府交税,这使得两省百姓怨声载道,甚至部分地区还激起了民变。即便事情发展到这种情况,田文镜依旧向朝廷隐瞒灾情严重度,还向朝廷坚称河南和山东两省能如实上交足额税赋。“旋命兼北河总督。是岁山东水灾,河南亦被水,上命蠲免钱粮。文镜奏今年河南被水州县,收成虽不等,实未成灾,士民踊跃输将,特恩蠲免钱粮,请仍照额完兑。部议应如所请,上仍命文镜确察歉收分数,照例蠲免,现兑正粮,作下年正供。”

雍正九年(1731年)时,两省灾情更加厉害,彻底压不住了,甚至已经有很多百姓被迫跑到京城告御状,这时候雍正才知道河南和山东两省水灾如此严重,于是雍正派了宝亲王弘历(即清高宗)和户部侍郎王国栋到灾区去视察灾情,同时下旨拨款赈济灾民。

还是皇子的清高宗就是因为这一次下到民间,见识到了河南和山东两省百姓无不唾骂田文镜,他才知道田文镜是一个为了政绩不顾百姓死活的酷吏,也让清高宗对田文镜的印象十分恶劣。

灾情压不住了,朝臣们就都开始站出来纷纷弹劾田文镜,都要求清世宗将田文镜严惩以安抚河南和山东两省百姓。但是清世宗还是比较袒护田文镜,他对外称人都会犯错,更何况田文镜已经70多岁,必是被下属所蒙蔽。于是清世宗以田文镜年迈多病为由,让其停职休养,并没有对其做出惩罚措施。

爱新觉罗・胤禛

雍正十年(1732年)时,田文镜去世,终年72岁。清世宗听闻田文镜去世的消息后还十分悲痛,清世宗特意下旨让田文镜陪葬清泰陵,并让河南和山东两省为田文镜建专祠祭祀,还让田文镜入享河南省贤良祠。“九年,谕曰:‘上年山东有水患,河南亦有数县被水,朕以田文镜自能料理,未别遣员治赈。近闻祥符、封丘等州县民有鬻子女者。文镜年老多病,为属吏欺诳,不能抚绥安集,而但禁其鬻子女,是绝其生路也。岂为民父母者所忍言乎?’并令侍郎王国栋如河南治赈。文镜以病乞休,命解任还京师。病痊,仍命回任。十年,复以病乞休,允之。旋卒,赐祭葬,谥端肃。命河南省城立专祠。又以河道总督王士俊疏请,祀河南贤良祠。”

虽然清世宗没有追究田文镜,但清高宗继位之后第一个谴责声讨的前朝旧臣就是田文镜,清高宗对外称田文镜有负清世宗信任,隐瞒灾情导致了河南和山东两省百姓流离失所无家可归,是一个典型的酷吏。“高宗即位,尚书史贻直奏言士俊督开垦,开捐输,累民滋甚。上谕曰:‘河南自田文镜为督抚,苛刻搜求,属吏竞为剥削,河南民重受其困。即如前年匿灾不报,百姓流离,蒙皇考严饬,遣官赈恤,始得安全,此中外所共知者。’并命解士俊任,语详士俊传。乾隆五年,河南巡抚雅尔图奏河南民怨田文镜,不当入河南贤良祠。上谕曰:‘鄂尔泰、田文镜、李卫皆皇考所最称许者,其实文镜不及卫,卫又不及鄂尔泰,而彼时三人素不相合。雅尔图见朕以卫祀贤良,借文镜之应撤,明卫之不应入。当日王士俊奏请,奉皇考允行,今若撤出,是翻前案矣!’寝雅尔图奏不行。”这也算是清高宗为田文镜定性了,只追究到此,不再继续深究,毕竟也不能太为难一个死人啊。

其实田文镜就是一个只知一味追求政绩,忽略实际情况的官员。虽然这类型的官员能够清廉律己,但是他们为了政绩可以牺牲一切,这样的官员对老百姓来说也不是一个好官。

爱新觉罗・胤禛‍

清世宗是一个严于律己更严于律人的皇帝,他的治国之策向来以严酷为主,所以清世宗很喜欢像田文镜这种对自己很严苛对别人更严苛的官员,而且田文镜的执行力度也是清世宗所需要的,因此清世宗很是喜爱和器重他。

相比之下清高宗的风格则与清世宗相反,清高宗向来以祖父清圣祖为榜样,执政风格以宽仁为主,所以田文镜这种上下都不讨好的官员,自然会受到清高宗的谴责。但清高宗还是给清世宗留了面子,没有太过于深究田文镜。

0 阅读:29

史海撷英

简介:历史不在神坛,也不在地狱,将一切历史拉回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