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首富重现江湖,3万股民惊慌失措,半天没了50亿

灰鸽观看 2024-04-18 10:28:46

3年前匿迹于江湖,是因为涉嫌非法采矿被抓,原本一审被判了3年,却在二审时出人意料地全面翻盘,最终无罪释放。

而3年后重现江湖,带给大家的并非王者归来的惊喜,而是黑天鹅般的惊吓,让3万股民手足无措。

4月15日晚间,上市公司藏格矿业发布公告,实控人肖永明因涉嫌刑事案件被公安机关指定居所监视居住了。

当晚消息一出,股民一片愕然,各种颇具代表性的猜测也相继出炉:

“该来的,终究还是来了。”

“树大招风,难道是有人得红眼病了?”

“全是炒作,眼看要涨了就整点事儿。”

看看,针对同一件事情,大家的看法却各不相同,也正是这些迥然不同的猜测,无形中放大了肖永明涉案事件的不确定性。

既然不确定,离场观望就是大多数人理所当然的选择,于是,4月16日藏格矿业一开盘就大跌,到中午收盘就已被死死地压在了跌停板上。

按照股价计算,半天的时间就蒸发了50亿,以藏格矿业3万普通股民为基数,相当于平均每人分摊了16.7万。

按理说,实控人涉嫌刑事案件,上市公司股价大跌,这本来就是个很自然而然的因果关系,但有些细节还是值得细细品味。

就拿股民们的集中代表性猜测来说,虽然只有短短几句话,内涵却相当丰富。

“该来的,终究还是来了”,

这说的是肖永明的过去。

作为一个在商海浮沉多年的老兵,难保没有瑕疵,而只要把某点瑕疵无限放大,就可以变成罪大恶极。

而且,3年前的肖永明属于是惊险过关,虽然法院的最终判决是无罪,但有种态度叫“持保留意见”,也就是说,民间存在的争议不一定能完全消除。

于是,肖永明现在的“二进宫”,也就被“持保留意见的人”当成了“迟到的正义”。

“树大招风,难道是有人得红眼病了?”

这说的是肖永明的现在。

肖永明人不在江湖,但江湖一直有他的传说,作为多年的青海首富,他的“树”确实一直都很大,也很招风,尤其是他匿迹于江湖这三年。

藏格矿业近三年来踩中了节奏,可以说是走出了六亲不认的步伐,2021年-2023年的总收入170亿,总利润105亿,净利率62%。

能挣钱,也能分钱,当然,自己肯定是要分大头的。

根据分红信息,藏格矿业光是2022、2023年的分红总额就达70亿,肖永明作为实控人持股比例33.24%,拿到手23亿。

平均一年入账11.5亿,如此招风,怎能不让人眼红。

“全是炒作,眼看要涨了就整点事儿。”

这说的是肖永明的未来。

“炒作”的论断显然是过于情绪化的说法,谁会拿刑事责任来开玩笑呢,这就像“狼来了”,弄不好是要付出惨重代价的。

但反过来看,这某种程度上来说正好代表了部分投资者对藏格矿业未来发展的一致看好,所以才会把这件涉嫌刑事的突发事件当成了负面炒作。

而从账面来看,藏格矿业确实也有爆发之相。

公开资料显示,藏格矿业有三大挣钱利器,一是钾肥,二是碳酸锂,三是铜业,每一样单独拿出来都能扛起一片天。

再看家底,总资产141亿,负债率仅有7%,毫不夸张地说,不欠银行一分钱,每年不仅没有利息支出,还要赚几千万的利息。

有业务,有资本,确实想不赚钱都难。

如果硬要说还有什么不确定的,那大概就只剩行业周期了吧,整体干的是矿产行当,确实靠行情吃饭。

上市公司富得流油,不过,作为实控人的肖永明个人的财务状况就没有藏格矿业这么乐观了。

根据股东信息,肖永明的股权超过96%都质押了,粗略估算这部分质押股权所贷金额至少100亿,可见,肖永明过去多年积累下来的债务压力不是一般的大。

藏格矿业2023年度非经营性往来资金报告显示,控股股东及其下属公司往来款余额有2.7亿,换句话说,就是肖永明从上市公司借的周转款还有2.7亿没还。

当然,根据以往经验,如果只是债务问题,一般不会走到涉嫌刑事责任的地步,毕竟,欠债比肖永明多的都还没被采取过强制措施呢。

另外,也不可能是与上市公司经营相关的违法违规的事,肖永明3年前就已经辞去了上市公司及其子公司所有的职务,自己只是个实控人,从未直接参与公司经营管理,没有机会违法违规。

那与证券市场相关的就只剩下操纵股价、内幕交易了,这两项是不需要直接参与公司经营也可以做的。

而与证券市场无关的,最大可能就是卷入了某官员的腐败案,毕竟政商关系是很多商人都处理不好的。

当然,这些都是猜测,一切还得等藏格矿业最终来揭晓谜底。

至于藏格矿业的大跌,到底是股民一时的惊慌失措,还是积累已久的怨气爆发,很快就会知道了。

0 阅读:1

灰鸽观看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