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立潮头!青岛电子学校以制度文化引领高质量发展

半岛都市报 2024-05-17 11:20:37

近日,全省中等职业学校现代治理暨校园文化建设交流活动在青岛市举行,青岛电子学校作为中职学校代表之一,围绕“现代治理促发展 文化引领强内涵”交流了现代学校治理和校园文化建设经验。在学校看来,推进依法治教、依法办学、依法治校,构建“多元共治共建、文化治理润心”的融合多元治理模式,不断提升学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是学校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关键。

科学构建制度体系,夯实善治根基

青岛电子学校是依法治校、依法办学的先行者、践行者和受益者。2014年,青岛在全国率先试点学校管理权限清单,加快现代学校制度建设,推动学校依法自主办学。学校借试点之机,修订《青岛电子学校章程》《青岛电子学校管理权限事项清单》,确定了“成就一个学生,幸福一个家庭,奉献整个社会”的办学理念,搭建“三个层面”“三大版块”协同发展的学校管理制度体系,确保“小制度”服从“大章程”,强化依法办学、自主管理、民主监督、社会参与的现代学校制度建设,维护学生、教师和学校的合法权益,保证党和国家教育方针贯彻落实。

目前,青岛电子学校共有五大类35项管理权限清单、100余项管理制度,包括《财务预算审计制度》《教职工年度考核实施方案》《职称评审实施方案》《学生一日常规管理细则》《学生实习管理规定》等,涵盖教职工管理、教育教学管理、学生管理、校园安全管理、财务管理、资产管理等方方面面,这种“横到边、纵到沿”的管理制度体系,实现了学校各项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多年来,学校师生形成了由管理到治理、由治理到文化的立校共识,从“良法”到“善治”,制度文化作为校园文化的顶层设计,为学校高质量、可持续发展夯实了根基。

创新形成治理机制,营造治校生态

学校以推进现代学校制度建设为切入点,以激发学校自主办学的活力为着力点,认真转换管理角色,切实转变领导方式,形成“三会、一长、六中心”管理矩阵,积极探索现代学校制度建设的有效途径和方法,在学校评价机制、用人机制、内部管理机制等方面大胆改革和实践,学校办学质量和办学,水平不断提高。

例如,作为电子学校依法治校的重要组成部分,公正、公平、公开的《教职工年度考核实施方案》和教代会制度,就是引领学校教师队伍发展的关键所在。在电子学校,教师职称评定、推选教师参评某项荣誉这类事情的办理十分高效。评定、推选时,学校只需要根据教职工考核方案的评价细则,为每位教师量化赋分,结果令每位教师心服口服。由于不同时期学校工作重点、要点不同,考核评价也会随之作出适当调整,学校再通过教代会讨论审议,最终确定考核方案,整个过程可能用不上半天,充分体现了公开、公平、公正的制度文化赋予,学校的工作效率,形成了学校良好的发展生态。

目前,青岛电子学校《教职工年度考核实施方案》实施已有20余年时间,历经10余次修订。如今,这份考核方案已成为电子学校教师发展的重要指引,每位教师都可以据此找到属于自己的发展方向,在方案的指引下实现个人的职业发展。教师成长速度快、综合实力强成为学校高质量发展的源头活水。

强化文化治理润心,厚植成长沃土

电子学校不仅持续涵养校园法治文化,将依法治校的理念传递给学校每一名师生,更以健全、常态化的制度教育,培育全员、全程、全方位的校园育人生态,提升学生综合素养,护航学生健康、可持续成长。

学校作为全国唯一的《未成年人学校保护规定》落实情况督导中职试点学校,对于学生权益保护、学生法治素养提升给予了足够的重视。每年新生入校,开学第一课就是学习电子学校学生一日常规手册,明确各项行为准则。同时,学校还会集中开展为期一个月的习惯养成教育活动,让每一位学生充分了解班规校纪,具备制度意识、法治意识,并将积极向上、崇德尚礼的种子播散在每名学生心里,提升学生的法治素养和综合素养。

坚持政行企校融合,凝聚培育合力

学校坚持立德树人,以深化产教融合、科教融汇为支撑,融合政行企校育人要素资源,探索推动教育链、产业链、人才链和创新链“四链”贯通的新时代工匠培养支撑机制。

学校牵头成立了国家级示范职教集团——青岛电子信息业职业集团,目前集团已发展成为由7个协会10余所职业院校和80余家企业组成的校企一体化深度合作共同体。职教集团聘请协会会长、行业专家、企业岗位能手建立校外专家“智囊团”,共同研究确定培养目标、专业课程、教学设备和人才培养标准。

学校是全国工信行指委通信分委会副主任委员单位,也是工信行指委通信分委会国际合作专委会主任委员单位,是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常务理事、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工业互联网技术专委会副主任单位。学校牵头制定了多个全国中等职业教育专业教学标准和实训条件建设标准,还牵头制定了山东省中等职业教育电气技术应用专业教学指导方案。

在行业企业的有效参与和指导下,学校及时了解产业需求,2012年以来先后开设3D立体设计与打印技术、物联网技术、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元宇宙等新专业,人才培养与区域产业结构保持高度同步,形成了以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为主线,以双主体、双导师、双标准、双课程、双认证、双文化、双课堂、双评价、双身份为“九翼”的“一线九翼”人才培养特色。

目前,学校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制度完善,落实有力。开展现代学徒制工匠班,实现校企联合育人,双向赋能;建立大师工作室等企业校内实训基地,打造“双师型”教师队伍,让教师更好地贴近企业实际培养人才;签订校企合作战略协议,建立青岛电子学校海信智动精工产业学院、海尔卡奥斯智能工厂校外实训基地,创建校企合作有效载体,培养了大批青岛市24条产业链和新质生产力发展所需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响应国家发展战略,拓展国际影响

学校响应国家“稳步推进海外中国学校试点建设”号召,积极参与“职教出海”。创新开展“引进来、走出去”的国际交流合作办学模式,在青岛首开中职国际合作办学先河。2014年至2016年开设“3+4”中加国际本科班。2017年至今开设“3+2+2”中日国际硕士班。2017年青岛电子学校尼泊尔分校项目作为唯一一个中职项目写入教育部与青岛市人民政府签署的开展“一带一路”教育行动国际合作备忘录,2020年1月1日青岛电子学校尼泊尔分校挂牌成立。2023年建设了中德能力中心,开展德国双元制办学模式本土化实践,在工业互联网专业试点双元制本土化培养90人。学校依法治校、改革创新,从探索到示范,构建了中职国际化多维发展新格局,引领了中职国内外办学方向,建立了大教育观下的发展共同体。

制度文化充盈的校园生态,引领创新的不竭活力,让一批批电子学生从中受益。青岛电子学校计算机网络专业的孙旭同学,是2013级三二连读计算机网络专业学生,曾获得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物联网应用与维护赛项一等奖,2018年就业于北京新大陆时代科技有限公司,先后担任山东区技术支持工程师、技术主管,凭借扎实的技术水平和良好的职业素养,被评为优秀员工、优秀导师,2023年又获得了首届职工技能大赛一等奖。多年来,电子学校每年都有超200多名学生通过职教高考升入本科院校,大批学生成为岗位技术骨干,实现了技能报国的职业梦想。

在新的征程里,青岛电子学校将继续用“法治、创新、务实、服务”的姿态谋求新的发展,以提高学校治理水平和治理能力为抓手,打造特色鲜明的中等职业教育校园文化,勇立潮头、勇于担当,努力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做法,以高质量的职业教育服务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

0 阅读: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