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6年考上大学向舅舅借3000被拒,全村连夜凑钱,20年后回报乡亲们

太仓文史 2024-02-02 11:10:22

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大学生还不像现在一样满大街都是,能考上大学的学生也可以说是非常出类拔萃的,而且大学生毕业之后学校会包分配,所以,不少学子也将考大学当成改变自己人生命运的一次机会。

赵贤明也是如此,他家境贫寒,父母为了让他将来能有更好的出路一直尽力供他读书,可当他不负众望顺利考上北京理工大学的时候,3000块钱的学费却将他给难住了。

为了筹钱他的母亲曾找到他的亲舅舅求助,结果却被拒绝了,后来还是全村的人东拼西凑,才凑够了这笔学费。那么,他的舅舅是真的没有钱还是另有原因呢?

赵贤明出生在农村,父母都是地地道道的农民。在那个物资匮乏、交通不便的时代,他们一家人一直凭着几亩良田过活,生活的很是艰苦。

也是因为如此,赵贤明的父母不愿意儿子以后和自己一样一辈子过着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生活,所以他们宁肯自己节衣缩食,也坚持要供赵贤明读书。

赵贤明也很争气,从小就见识过父母辛苦的他很明白自己读书对他们这个家庭来说意味着什么,所以他十分珍惜上学的机会,学习成绩也常常位于班级前列,这让他的父母非常自豪,老师们对他也颇为看好。

1996年的一天,参加完高考的赵贤明刚帮着父母干完农活回到家,就收到了邮递员送来的一个信封,打开一看竟然是北京理工大学的录取通知书。

这么多年辛辛苦苦读书,就是为了这一天,看着录取通知书,一种守得云开见月明的情绪涌上了心头,于是,赵贤明一边和父母抱头痛哭,一边开始畅想自由而充满希望的大学生活。

只是,一家人还没高兴多久,新的问题就找来了。原来,按照学校的要求,新生入学需要缴纳3000元的学费,而赵贤明的父母供他读书已是不易,根本没有多余的钱再给他。

一家人的心顿时沉到了谷底,就在赵贤明发愁学费的事情之时,他的母亲突然想起了他在城里做生意的舅舅,想着他舅舅经济应该比较宽裕,赵贤明的母亲便产生了跟他舅舅借钱的想法。

得知母亲的这一想法,赵贤明一开始是拒绝的,因为自己这个舅舅一贯是瞧不起他们家的,自从发迹了之后更是不怎么跟他们家来往,母亲找他借钱无疑是自取其辱。

可赵贤明的母亲却觉得此时不是顾及面子的时候,只要能让儿子顺利上大学她受点委屈也没什么。于是,她带着赵贤明坐车来到了他舅舅的家里,一进门便向其表达了自己的来意,希望对方能帮帮忙。

赵贤明的舅舅本就对他们一家避之不及,一听他们是来借钱的更是嫌弃的不行,而且他虽有钱,但自己的儿子却没有这个外甥争气,种种情绪作祟下,他并不希望赵贤明一家的风头盖过自己。

于是,他一口回绝了赵贤明母亲的请求,还找借口说自己的钱已经投到了生意里,如今根本周转不出那么多钱,让他们再想想别的办法。

看着这意料之内的结局,赵贤明心中很不是滋味,有骨气的他不甘心就这样被羞辱,当即放下狠话,说钱的事情自己会想办法,以后就当没这个舅舅,也再不会上他的门,说罢便拉着母亲离开了。

回到家后,赵贤明的母亲埋怨他说话太过决绝,说不定自己再求一求学费的问题就能解决,这下好了,开弓没有回头箭,面子是有了,但钱还是没有着落。

对于母亲的抱怨,赵贤明并不太在意,还宽慰母亲说开学还有一段时间,自己会再想办法挣钱,要实在凑不齐,自己就不去上大学了。

此话一出,赵贤明的父母立马激动了起来,他们怎么能眼睁睁地看着儿子多年的努力因为钱的问题而前功尽弃呢?他们让赵贤明不准再说这种话,还说钱他们肯定会想办法凑到的。

可这话说起来轻松,但实施起来可就难了,他们的亲戚大多都是农民,家庭条件都跟他们差不多,哪有多余的钱借出去?眼看着开学的时间越来越近,学费还是差了一大截,赵贤明和父母都焦灼不已。

就在这时,他们村的村长却突然找上门来了解赵贤明考上大学却迟迟没有动身的原因,这才知道他被巨额的学费困住手脚的事情。

在那个年代,孩子考上大学不但是光耀自家门楣的事情,对整个村子来说都是一件非常自豪的事情。得知赵贤明因为学费不够上不起学,村长立马安慰他不要担心,他会想办法解决这个问题。

随后,村长连夜回到了村委会,向全村的人发起号召,希望村民们能根据自家的条件适当借钱给赵家。

要不怎么说人间自有真情在呢?接到村长的号召后,全村的人都将自家能周转开的钱借给了赵家,就这样,没几天3000块钱就凑齐了。

拿到这笔钱,赵贤明感激不已,他向众人承诺一定会还钱,也一定不会忘了大家雪中送炭的这份情谊。

开学的日子很快到来,赵贤明顺利入了学,他明白自己身上背负的不止是自家的荣辱,更是全村人的希望,所以,入学后他比任何人学习都努力,每年的奖助学金更是拿到手软。

四年后,他成功从北京理工大学毕业,毕业后的他开始自主创业,凭着在学校里积累的扎实的知识基础以及与生俱来的经商头脑,他很快在北京立了足,公司的规模也越来越大。

没几年的时间,他就从一个穷学生摇身一变成了身价不菲的企业老板。功成名就之后,赵贤明也没有忘记曾经帮助过他的村民们,衣锦还乡的他不但还清了乡亲们的钱,还给大家贴补了很多。

作为报答,他还在当地广做慈善,修路建学校更是出资又出力,同村的人谁家有困难他都愿意帮一把。

但对他的舅舅,他就没那么客气了,正如当时承诺的一样,他没再上过舅舅家的门,后来他功成名就之后,他的舅舅企图跟他攀亲也被他拒绝了。

其实,不怪赵贤明这么决绝,毕竟谁的心里都有一杆秤,好不好大家心中都有数,他没有辜负帮助过他的人这就已经够了,至于那些苛待过他的人,没资格要求他以德报怨。

0 阅读:9

太仓文史

简介:明智鉴古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