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上将不服粟裕,饶书记当众狠批,粟裕却劝道:拳头是给敌人的

新新史界 2024-04-06 12:09:04

1948年10月初,华野召开了一次战后总结大会,讨论济南战役中的问题。不过,这场看似简单的会议,却处处充满着古怪,怪在哪里呢?

第一怪:会议主持人既不是华野司令陈毅,也不是代司令粟裕,而是华东局饶书记;

第二怪:济南战役是场胜仗,大会却丝毫不提庆功之事,反而集中对某位将领进行批评;

第三怪:饶书记在会上大批特批,粟裕却在会后向中央致电,当“和事老”。

种种古怪,让这次会议变得很神秘。

一,谁在挨批评

不卖关子,直接点名,大会批评的将领正是时任华东野战军第10纵队司令、济南战役西集团军指挥宋时轮。

宋将军是华东老将,在军中名望甚高,大会为何会拿他当典型例子当众批评呢?

原因很简单:在济南战役中顶撞粟裕。

原来,早在当年8月华野决定解放济南时,粟裕曾在战前把各级指挥官集合在一起,就战时任务分配进行了布置,然而就在这个时候,10纵司令宋时轮当场和粟裕顶牛,反对粟裕让第10纵负责打援的安排。

宋时轮红脸拍桌子,粟裕却没有和他置气,只是把情况简单的向中央做了解释。

粟裕的意思很明显,自己也不用代司令的身份逼着宋时轮就范,让中央说句公道话。

毛主席在得知华野情况后,十分生气,亲自致电华野,严厉批评宋时轮并要求撤去宋时轮的职务。粟裕本只想让中央说句公道话,万万没想到毛主席竟会如此“护着”自己,于是连忙回电,希望不要对宋时轮做撤职处罚。

中央也顾虑到战役即将开打,临阵换将,于局势不利,所以暂时同意粟裕的请求。而粟裕也给足宋时轮面子,同意由他带领西集团进攻济南城。

之后的济南战役中,宋时轮再没闹腾,老老实实的带队打仗,立下不小的功。

按理说,事情发展到此应该也不会再有啥大问题,毕竟粟裕一向宽仁,宋将军也只是一时口快,没有坏心思。

但是,济南战役中另外一位将领闹的幺蛾子,让中央意识到华野闹家务的严重性,要求华东局对此开会彻查。

二,不讲情面的饶书记

自饶书记主政华东局后,长期在后方工作,很少出面掺和野战军的事情。当时陈毅远在中原局,粟裕虽有能力,但资历不足以服众,饶书记只得亲自出马。

在了解完情况后,饶书记先是引用中央五大书记之一任弼时的讲话,强调军队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不讲纪律就难打胜仗。

之后就摆开架子,对宋将军彻头彻尾的批评,如果有对饶书记过往有了解的读者,应该可以想象出当时会场气氛有多压抑。

最终,一向倔脾气的宋上将在会上低头认错,并在会后给中央发去一封请求惩处的电报。

试想以当时的情况,如果宋时轮受到严惩,职务被撤还是小事,要是被调离前线,就之后的华野部队发展情况,开国上将恐怕不会有宋将军之名。

就在外人为宋时轮惋惜时,当事人之一的粟裕却反常的给中央发去一封电报,恳请中央“刀下留人”。

三,粟裕为何当“和事老”

宋时轮是因和粟裕闹家务,才被饶书记严批,最终上电中央请求处分的。批评大会粟裕也参与了,既然有保下宋时轮的想法,为何没有当会提出,却在会后向中央求情呢?

其中的人情世故,各位看官们应该了然,在此不多废话。

要是还有一时没想清楚的,笔者举个小例子,大家就了然了。

粟裕早年曾跟随朱德远上井冈山,在红四军第28团五连担任党代表,给新兵做政治思想工作。刚开始时候,粟裕对政治工作不咋重视,他觉得“与其动嘴不如动手”,所以曾体罚过一名喜欢赌博的士兵。

但在事后,粟裕发现体罚基本没用,能当兵的都是能吃苦的,打几个板子、负重跑跑路,根本治不了他们的坏习气。慢慢的,粟裕明白了思想工作的重要性,他亲自下队,到那名爱赌博的士兵面前拉家常、讲道理,士兵最后痛哭流涕、一改前非。粟裕感慨道:“对自己的同志,舌头真是比拳头还灵啊”。

在那之后,无论是新四军时期和黄克诚之间的小误会,还是华野七月分兵后受到谭震林等人的很批,粟裕都没有红过脸。在他看来,大家都是同志,一定要和气团结,拳头是给敌人的。

也正是粟裕的谦谦君子之心,才让毛主席对宋上将的请惩电报一笑置之,并让他继续带兵作战。

粟裕大将,真乃胸容万物真君子!

4 阅读:1014

新新史界

简介:半路出家的中国史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