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标题意味深长:私企研发登月着陆器,美国时隔50多年首次登月

瑜说还休 2024-02-24 07:06:37

2024年2月23日,一则新华社快讯引发热议,其公众号下的新闻报道题目为:《美国私企研发的月球着陆器“奥德修斯”在月球着陆。这是时隔50多年美国航天器首次登月》。

其正文其实也不比题目长多少,就是简短的一段话:“美国‘直觉机器’公司研发的月球着陆器‘奥德修斯’,美东时间22日在月球着陆。这是时隔50多年美国航天器首次登月”。

貌似这则报道的题目及内容,并无特别的修饰,而只是一种事实描述而已,但为何要说,新华社的这则报道题目,很有看点、意味深长呢?

首先,此题目中,最能让人细看之下,可以引发热议的,就是这一句——“这是时隔50多年美国航天器首次登月”!

这句话,当然是明白无误地表述了美国人近50多年来,航天器首次登月成功的事实——但是,从“50多年”再到“首次登月”,显然这是两个抓人眼球的描述之关键词,这样就一下子会让读者引发注意,并因此产生思考与热议了!

其一,这种表述,显然就隐含着美国作为首个实现真人登月的航天科技大国,竟然是在近50多年后,才做到“首次”登月啊!——虽然此处并没说中国,但中国人读罢此言,是不是就会不由自主地联想到:近年来,我们登月等航天科技的跨越式大发展呢?

其二,“这是时隔50多年美国航天器‘首次’登月”,而不是表述成:“这是时隔50多年美国航天器‘再次’登月”——事实上,相信一般人在对此进行描述时,应该都会使用“再次”吧?毕竟,众所周知,美国在50年前,就已经真人登月了!

但为何新华社在此题目中,却偏偏不用“再次”登月,而是描述成“首次登月”呢?不得不说,细品之下,是不是很有点意味深长的感觉了?

那么,如果是一个细心的人、喜欢思考的人,就会想到:时隔50多年,美国人这是“首次”登月,那50余年前呢?——显然,新华社的这个题目,并没说成“再次”登月,就等于没有对50余年前“美国登月”一事,既未予否定,但也未予肯定!

这是不是就会让人想起,民间广泛传说的“美国当年登月造假”一事了呢?

美国人登月,特别是真人登月,半个世纪前就能做到,确实令世人震惊!——但仍有一个现象很有趣:那就是50多年过去了,在民间却盛传着一大说法,即“美国真人登月造假”,且越传越是“有鼻子有眼”,这一民间传言,可以说尤其是在咱们中国的互联网上,极为大行其道,非常的有市场。

比如,像知名的“通信领域博主”——奥卡姆剃刀,就因此多次与网友和“民科专家”们论战,但论战的结果,也是让这位专业人士深感头疼,他几乎不可能说服这些民间认定“美国登月造假”者的“阴谋论”。

事实上,不仅是在中国,在国外,也一样是在民间流传着类似的“阴谋论”,认为美国就是“登月造假”了。

不过,在美国“封印”了登月这一做法后,却突然之间,事先毫无宣传和预兆地出现了“私企登月成功”的消息。

这是不是说明:美国人并没有像我们简中互联网上所言,“难道登月的图纸丢失了,怎么再也没有登月消息了?”——这显然说明,美国人家确实拥有这样的航天技术,要不然的话,怎么竟然会是一家美国私企,现在都能做到登月成功呢?

其三,新华社的这一报道题目上,还特意注明了“私企”二字——将这一字眼,当作题目中的另一大关键词,也很是引发关注与思考吧?

想一想我们,实事求是地说,那可是举全国之力,在美国登月半个世纪后才做到的啊!

由此,仍不得不佩服美国的一点,那就是其私营企业的科技创新能力之大——其无论是在经济、科学、教育、艺术等几乎所有社会领域,私营企业的能量与创新能力都是最大的。

那么,如果我们既有极为强大和优越性的国企力量,还能让我们的私企,也可以达到美国那样的创新能力和巨大能量,比如,出现更多像华为这样的伟大私营企业,以及出现更多互联网科技大厂,有一天,甚至影响力都像tiktok那样,成为全球最顶尖的互联网科技企业……就必然会令我们国家的综合实力,能进一步增强和壮大了!

而像人民网转发央视网对此的报道时,其题目则为《美企月球着陆器“奧德修斯”成功登月》——与新华社的题目相对比,是不是就没有了任何热议的点了?看来,还是新华社的表达能力、水平与技艺更要棋高一着啊!【原创评论:瑜说还休】

0 阅读:2

瑜说还休

简介:专栏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