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余年》:司理理作为北齐暗探,为什么却这么怕死

阿福物语 2024-05-16 16:50:28

司理理第一次出场是范闲参加诗会,并赢得诗名之后。

当天夜里,范闲和靖王世子一起来到流晶河畔,见到了传说中的花魁,司理理。

不过,范闲的目的却只是要借司理理作掩护,实际的目的确是痛打郭宝坤。

司理理在这里也显示出她特殊的身份,她假装被范闲迷晕,在范闲离开后,身边出现一堆黑衣人。

在郭宝坤控告范闲的时候,被京都府尹梅执理叫过去当做证人,为范闲作不在场证明。

司理理不仅是为了范闲,更是为了自己。

作伪证,既可以帮助范闲洗脱嫌疑,让他欠自己一个人情。更能为自己赢得名声,无数达官贵人,豪门子弟自动送上门来,帮助她真正稳住在京都的身份,更容易探听情报。

这一步棋走得确实好,一点皮肉之苦,换来一箭双雕。

只是她没有想到,自己的身份很快被暴露。

被范闲和王启年抓住后,经过范闲一通吓唬,她就招了。

为什么司理理都当了北齐暗探,却还这么怕死呢?

司理理是北齐暗探,这个身份只有北齐几位高层人士知道。

也就是说宫里那几位,和长公主做了交易。

长公主出卖言冰云,以及送还肖恩和司理理,北齐则用一代文坛大家庄墨韩的名声来击倒范闲。

众所周知,庆国一直以来武力强盛,朝廷内外都不乏能打的。但是文治方面始终比较薄弱。范闲虽然仅有一首诗,却是不鸣则已,一鸣惊人,就连北齐庄墨韩都惊叹他的诗才。

加上他还是《红楼》的作者,在文坛的地位不用多说。

长公主之前两次刺杀都不能奈何他,这次就想换个方向,从诗名方面让他身败名裂。

不过要说还是司理理可怜,刚到京都没多久,工作才有了一点进展就被出卖,落入危险之中。

她只想老老实实做个暗探,自己还没露出马脚,就被大老板出卖了。

结合小说来看,是北齐皇帝出卖了她,但又不想她死,于是用言冰云换司理理和肖恩。

司理理原名李离思,本来是庆国皇室一族血脉。当年她的爷爷是最有可能接手皇位的亲王,结果不幸被杀。于是司理理带着弟弟逃到北齐,被北齐皇室发现后接到皇宫居住。

后来北齐皇帝不仅喜欢司理理还要娶她。太后不答应,就让她回庆国当暗探。

说起来,司理理也不过是北齐的一颗棋子,命运不由自己掌控。

虽然从小长在宫里,衣食无忧。但毕竟是寄人篱下,更何况还是异国他乡,弟弟又不知所踪。

她更是身份特殊,有苦难言,一切委屈,痛苦都咽到肚子里。

太后让她回庆国,估计也是一场考验。

一方面让她远离北齐皇帝,以最原始的空间距离隔开两人。

另外,毕竟司理理还是庆国人,多年后回到自己的国家,不知道她是否会暗中发展势力。如果真的这样做,也可以借此让她扰动庆国朝政,发生动乱,对北齐百利而无一害。

而且她这么漂亮,又是以花魁身份出现,色诱几个公子哥,套套话,也不是问题。

司理理一个弱女子,想要在这乱世中苟活,乖乖听命就是她的唯一生存之道。

复仇无望,弟弟还不知所踪,只有依靠北齐皇室。

至于怕死的问题,一开始身份暴露后,司理理便赶忙离开,而不是胡乱攀咬几个庆国官员,造成朝廷动荡。毕竟死掉的是宰相的儿子,不管是林相还是太子,包括庆帝,都会不惜一切代抓住凶手。

但司理理首先想到的就是逃跑,这说明她对自己的性命非常看重,不会仅仅为了混淆庆国朝政而丢掉自己的性命。

而且,她出逃的计划非常完备,人马车辆都准备充分。说明北齐那边提前都安排好了一切,为的就是任务失败后让司理理安全回国。这也说明了北齐皇帝对她的重视。

从司理理方面来说,她虽然是北齐暗探,但本身确是庆国皇族的一支血脉,只不过逃难到了北齐,从小长在北齐皇宫,加上弟弟还没有找到。

于情于理,她都不会愿意轻易丢掉性命。

1 阅读: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