候场7年接棒,百信银行新行长遭遇合规考验

商讯社 2024-05-14 10:31:30

成立7年的首家独立法人直销银行百信银行,迎来了第二任行长。

近日,据媒体报道,百信银行首任行长李如东离任,副行长兼首席信息官寇冠已经出任百信银行行长。

早在2017年8月,寇冠就出任刚成立不久的百信银行副行长兼首席信息官,2019年3月,借调中信银行挂职兼任信息技术管理部总经理,并于2022年6月挂职兼任中信银行科技运营中心总经理。

这意味着,“候场”将近7年的寇冠,终于修成正果,接棒百信银行行长。

但在独立法人直销银行模式纷纷被主流银行抛弃之时,寇冠能否带领百信银行验证该模式的正确,面临极大的考验。

任职7年的副行长履新

寇冠是一位银行科技领域的资深专家,在加入百信银行之前,曾在建设银行信息技术条线、电子银行条线工作。

随着新任行长寇冠的接任,百信银行有望继续深化其“金融+互联网”的战略定位,依托数智化金融核心能力和股东资源,拓展数字金融应用边界,助力推动银行业数字化高质量发展。

分析人士称,首任行长李如东担任百信银行行长职务已经7年,其离任或与“7年轮岗”的监管要求有关。按照《关于银行保险机构员工履职回避工作的指导意见》,银行的关键人员和重要岗位员工严格实行轮岗要求,其中轮岗期限原则上不得超过7年。

目前,百信银行董事长由中信银行副行长吕天贵兼任。据金通社了解,吕天贵分管中信银行的零售和科技板块。

随着李如东的离任和寇冠的继任,百信银行正站在一个新的起点,其发展模式能否成功,还需要经受更长时间的市场检验。

百信银行是首家独立法人持牌直销银行,担负着中国金融改革试验田的重任。与传统银行不同,直销银行的目标是“建在云上的智能银行”,不依靠线下网点引流的方式开展业务,使用纯互联网的模式进行展业。

百信银行是将直销银行相关业务独立出来,单独成立一家银行开展业务。但更多的银行是将直销银行作为一个部门。2014年2月,民生银行直销银行正式上线,成为国内首家直销银行,并设立部门进行运营。随后各大商业银纷纷上线直销银行,作为一种新兴模式,直销银行曾经被寄予厚望。

但随着消费者金融行为的变化和市场竞争的加剧,直销银行面临着获客优势不足、服务同质化严重、风控能力不足等问题,导致其逐渐式微。

尴尬的是,在百信银行成立当年,多家银行宣布关停旗下直销银行的独立APP。如今,将直销银行与手机银行合二为一是大部分商业银行的主流选择。

独立法人的直销银行模式能否成功,曾引发争论。一个例证是,作为国内第二家独立法人直销银行,邮惠万家银行开业以来经营状况并不理想,至今仍处于亏损状态。这也反映出独立法人直销银行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着诸多困难和挑战。

面临合规考验

在直销银行模式下,百信银行尚有诸多合规风控问题亟待解决。2023年8月20日,百信银行被给予警告,并处罚款503.2万元。包括时任行长助理徐磊、李红朝在内的三名相关负责人对相应违法行为负有责任,合计被罚33.3万元。

百信银行此次被处罚的违法行为类型有11项:未严格落实交易信息真实、完整、可追溯相关要求;未按规定对异议信息进行核查和处理;未按规定对异议进行书面回复;异议处理超期;提供个人不良信息,未事先告知信息主体本人;未准确、完整、及时地向金融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报送个人信用信息;未按照规定履行客户身份识别义务;未按规定使用格式合同;信息披露未以适当方式供金融消费者确认接收与其切身利益相关的完整信息;未按要求向金融消费者披露与金融产品和服务有关的重要内容;投诉数据漏报。

除了合规考验,百信银行在业务拓展层面仍面临较大挑战。

联合资信在2023年对百信银行跟踪评级报告显示,尽管该行对公存款业务发展态势较好、贷款拨备充足以及资本充足等方面的优势,但百信银行储蓄存款业务增长乏力、公司贷款业务规模有所下降、市场融入资金占比高等因素对其信用水平可能带来的不利影响。

联合资信认为,随着监管政策持续收紧,百信银行业务开展面临一定调整压力,各业务模式调整及未来展业情况值得关注;信贷客户收入来源不确定性加剧,其信贷资产质量未来的迁徙情况仍需关注,风险管理能力有待检验。

截至2023年末,百信银行总资产1125.11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6.08%;总负债1041.77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6.42%;不良率降至1.36%,较上年末下降0.12个百分点;拨备覆盖率升至303.76%,较上年末上升1.66个百分点。

新行长能否带领百信银行闯出一条独立法人直销银行新道路,业界拭目以待。

0 阅读: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