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条历史冷知识:太监有净身不彻底的吗?东周被分春秋和战国原因

侃侃杂谈记 2024-01-21 12:41:59

与历史有关的冷知识

你知道多少?

01

太监有净身不彻底的吗

太监又称宦官,是中国古代专供皇帝及其家族役使的奴仆。

宦官在先秦和西汉时期并非全是阉人,自东汉开始,宦官则全由阉人担任。在东汉、唐、明等朝代存在着宦官掌握国家政务大权的情况。

历代皇宫对于太监的管理都十分严格,定期会对太监进行身体检查,以防止假扮太监或净身不彻底的情况发生。对于发现有问题的太监,惩罚不仅严厉还会掉脑袋。

而大多数贫苦出身的人选择进宫当太监,主要是为了谋生,他们深知生命的珍贵,绝不敢轻易冒险的。

关于太监净身的过程:

在手术前一天不能进食,术后一天之内不能上大号。

操刀师傅一般都有极高的手艺,因为割浅了还要继续往外长,需要再次手术,必须割第二刀;如果割深了,将来痊愈后会形成一个“塌陷坑”,解小便就不方便。这就是为什么很多太监都有尿裤的毛病的原因。

太监净身留下来的器官,净身师傅往往会私自留下来,并用红布包好,高悬在房梁之上。因为主人有钱了会回来赎,也寓意主人在皇宫步步高升。

在清朝时期,京城有一个专门的净身圈子,其中最为著名的两家是位于天安门外方砖胡同的小刀流和南长街会计司胡同的毕五,为想进宫当太监的穷人家孩子提供服务。

1900年5月28日,八国联军对中国发动武装侵略战争;1900年8月14日,北京城彻底沦陷,这两家机构才被取消。

02

东周被分春秋和战国原因

在中国古代史中,西周是一个完整的朝代,但东周却被分成了春秋与战国。

一是因为东周时期处于长期分裂的状况:

西周覆灭后,诸侯拥立原先被废的太子为周平王,史称东周。

但是周平王东迁以后,管辖范围大减,形同小国,而春秋时共有140多个诸侯国。诸侯之间互相攻伐和兼并,天子不能担负共主的责任,经常要向一些强大的诸侯求助。在这情况下,强大的诸侯便自居霸主,中原诸侯对四夷侵扰打着“尊王攘夷“的口号团结自卫。

这个阶段的东周在历史舞台,并不是主角。

东周共传25王,历时515年,这一时期是中国的社会制度剧烈转变的时期,以铁器的广泛使用为标志。

二是东周时期形成了不同的治国理念:

东周的前半期,诸侯争相称霸,称为春秋时代,也是儒家思想形成的时期。

公元前453年,韩赵魏三家联手灭智氏家族后,三家分晋,各诸侯相互征伐,称为战国时代。也是我国思想大爆发的时期,百家争鸣之后,法家成为了最大的赢家,受各国推崇。

03

李世民放390名死囚回家过年

结果回来多少人

贞观六年,长安城外的大理寺监狱关押着从全国各地押来的死刑犯,总共390人。

李世民问他们“临死之际还有什么愿望”时,这些人都表示想回家看看自己的父母妻儿。

于是,李世民与这些死囚订下一个君子之约:“先放你们回去,来年秋天回来受刑。”

第二年秋收时分,死囚们真的按照约定一个个都回来了,按时归来的有389人。

其中一个,因为在赶回京城的路上病倒了,所以来晚了!

李世民此举赌的就是“人心”。

一招“纵囚归家”使得李世民收尽天下民心,留下一片“贤仁”之名,为之后的贞观之治打下坚实基础坐稳了皇帝宝座。

04

荆州为何会成为三国争夺的焦点

有一句很有名的歇后语“刘备借荆州,有借无还”。

在古代荆州竞相争夺的古战场,曹操南下赤壁之战,目的是彻底占领荆州;孙权将妹妹嫁给刘备,是为向刘备讨回荆州;吕蒙白衣渡江,关羽败走麦城,双方就是抢夺荆州;而最后刘备大举进攻东吴,兵败夷陵,也是为了报丢失荆州的一箭之仇等等。

荆州的重要性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荆州占据土地面积和人口数量的双重优势

在三国乱世中,丰富的土地资源可以给诸侯们供应稳定的粮草和兵力资源。自古荆襄之地多名士,也能为割据一方的主公提供了人才保障。

二、荆州占据长江上游水路

占据长江上游的荆州,可以顺江而下,轻松的攻入江南政权的腹地。荆州把控着江南防御的命门,东吴若想长久,就必须占有荆州。

三、荆州扼守着襄阳通道是兵家必争之地

荆州还有一个重要之处,那就是它占据着从中原南下的一条重要路径——襄阳通道。

襄阳的西边是秦岭山脉,东边是大别山山脉,两座大山像在此处打开了一座大门,贯通南北,连接起了南阳盆地和江汉平原,其战略意义不言而喻。

襄阳也是兵家必争之地,而坐拥襄阳的荆州自然也成为了首当其冲的战略要地。

早在刘备三顾茅庐之时,诸葛亮就曾在《隆中对》中说:“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按照诸葛亮的早期构想,如果刘备想要统一天下,就必须兵分两路进攻曹魏。一路从汉中出兵,进攻长安,另一路则是从荆州出兵,进攻洛阳,双管齐下才能一击必胜,进而成就霸业。

05

韩信若选择叛汉自立门户

会有多大胜算

韩信带兵打仗的才能,千古以来无人能质疑,被称为“一代兵王”。

公元前205年,井陉之战,韩信率三万汉军在井陉口大破二十万赵军。后来更是为刘邦战胜项羽,统一全国创造了有利的局面。

其实在井陉之战之后,韩信是有机会与刘邦、项羽三分天下的。在刘邦与项羽在荥阳相持的时候,韩信占据了齐国。

在韩信、刘邦、项羽的三支军事力量中,韩信的实力最强,他完全有机会统一天下。

项羽还曾经派人去劝韩信三足鼎立或者帮助他项羽,但韩信以刘邦拿韩信当成“亲兄弟”的恩情,拒绝了。

见项羽劝说失败,此时韩信手下的谋士蒯通也劝韩信:“如今刘、项、韩三足鼎立,韩信完全可以自立为王。”

韩信势力过于强大,无论归谁楚汉哪一方都会被其君主猜忌,最好的选择就是自立为王。

但是韩信却是个没有野心的人,面对项羽的分天下的诱惑,韩信只想当一个小小的诸侯王。

刘邦也明白这一点,在项羽派人游说之后,立即宣布册封韩信为“诸侯王”。

韩信更是感恩戴德,立马答应出兵征战项羽。

最后的结局:西楚霸王项羽乌江自刎,刘邦大胜建立汉朝。韩信也刘邦坐稳了江山之后,因逆反之罪被处死!

韩信若想要自立门户,生路可以有无数条,可他却选择了唯一的死路,归顺于刘邦。

0 阅读: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