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装了、摊牌了,离开赵本山18年后,才知道范伟有多聪明

娱圈男神 2023-12-25 16:50:36

在2001年的春晚上,“脸大脖子粗”的范伟愣是让赵本山给忽悠瘸了,

从此,奠定了赵本山、范伟、高秀敏在春晚舞台上的“铁三角”地位。

第二年,三人又继续推出小品《卖车》,这次更惨,

范伟直接被赵本山忽悠的坐上了轮椅。

可到了2005年《功夫》的时候,范伟摇身一变,成为了“反诈精英”,

不仅脱离了赵本山的掌控,而且还把他这个老江湖给轻松拿捏了。

这个小品仿佛照进了现实,范伟从那之后就彻底脱离了赵本山的掌控,

范伟出走,高秀敏去世,春晚上的铁三角彻底分崩离析。

范伟离开赵本山之后,就背上了“忘恩负义”的骂名,何庆魁更是指责他不懂得感恩,

如果没有赵本山的提携,哪里有他今天?

对此,范伟始终保持沉默,然后一头扎进影视圈。

然而今年的一部《漫长的季节》,让61岁的范伟火爆全网,

更有网友称赞他的演技,是目前内娱演技天花板级别的。

范伟再次爆火之后,他与赵本山的恩怨也再度被挖出。

可如今18年后再看,才明白一直给赵本山甘当绿叶、装傻充愣的范伟,才是真正的聪明人。

01

范伟出生于辽宁沈阳的一个普通家庭,他的父亲是工厂里的宣传干事,

而他的母亲,则是一名普通的营业员,夫妻两人都不是搞文艺的。

范伟的父亲除了上班,还喜欢写作,没事就趴在桌子上写,然后到处投稿,

最后不仅稿件被退了回来,还落下一个“不务正业”的名声,

夫妻两人经常为了这件事吵的鸡飞狗跳。

而范伟,就是在父母的吵闹声中长大的,他少年老成,看起来呆头呆脑的,

而且也不太善于言辞。

他的父亲做了半辈子的文艺梦都没有做成,最终就把这个梦想安排给了范伟,

鼓励他去学唱歌,学跳舞等等。

可不管学什么,范伟都不太开窍,

去学跳舞,身体太僵硬,去学唱歌,总是走调,

每次只要他一表演,总会引来同学的大笑。

面对同学的嘲笑,范伟也不生气,笑呵呵的看着,

甚至还会做几个略显笨拙的动作,让台下的笑声变的更加热烈。

这让教唱歌的老师眼前一亮,就劝范伟的父亲说:

“我看他挺有幽默感,不如去学相声,准行!”

就这样,范伟的父亲到处找关系,让范伟投到了沈阳曲艺团相声演员陈连仲的门下,

范伟把一个头重重的磕在地上,把陈连仲吓了一跳:

“老天爷不赏饭,能学多少就看你自己的了。”

实在、笨拙、真诚,这就是老师对他的印象。

说相声虽然门槛低,但全凭一张嘴,普通话就成为了范伟学艺路上的最大绊脚石,

为了改变自己的口音,他每天说贯口背绕口令,除了睡觉,根本就不让嘴闲着。

后来,他也不知道听谁说的,说嘴里含小石子练习的快,

几天下来,他的普通话水平没上去,嘴里可遭了殃,一嘴的溃疡,

师傅既心疼又生气:

“就你实在,真是傻实在。”

凭借这股子“傻劲”,几年之后,范伟的口音还真纠正过来了,传统相声也能说好几段,

可即便如此,所有人都还是不看好他。

02

21岁那年,已经爱上相声的范伟也考上了沈阳曲艺团,成为了一名相声演员,

可作为一个新人,他根本就没有上台表演的机会,大部分演出他都是坐在台下看。

他偶尔上台表演,台下也是嘘声一片,

吵吵着让他赶紧下去,这是什么啊,一点都不可乐。

如果换做别人,可能早就放弃,然后改行了,可范伟就是有一股“笨”劲,

既然不能上台表演,那他就开始埋头搞创作。

足足花了一年的功夫,他才写出一个相声《一个厂长的日记》,

这创作速度,让同行差点笑掉大牙。

被别人嘲笑,范伟不觉得丢人,还跟献宝一般,在大庭广众之下展示。

可他这一念,就让所有人笑不出来了,构思奇特,形式新颖,

就连领导都拍手称好,最后还被拿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演播。

从此之后,范伟就像突然开窍了一样,创作了《无事生非》、《自食其果》、《“英雄”的启示》、《五几年》等作品。

他不仅在辽宁的相声比赛中获了奖,还参加了参加全国相声邀请赛,从此成为曲艺团的骨干。

在之后的几年里,范伟干劲十足,在省内频频获奖,

在此期间,他还搞定了自己的终身大事。

1988年,范伟经朋友介绍,认识了医院护士杨宝玲,

在此之前,他也接触过几个姑娘,可最后都没有成。

范伟很郁闷,向团里岁数大的人请教:

“找对象什么最重要啊,我现在心里没底了。”

有人告诉他:

“什么都不重要,感觉最重要。”

刚开始范伟不明白什么意思,可见到杨宝玲之后,他就瞬间懂了:

“感觉来了。”

一个是曲艺团里的小演员,一个是有学历,有正式工作的护士,

抛开这些不谈,就说长相,

范伟19岁长的就像三十多岁的,而杨宝玲肤白貌美,

两人往那一站就不是一路人。

可好女怕缠郎,范伟别的本事没有,就是有耐心,

足足用了两年时间,不仅风雨无阻,而且骂不还口,

终于在1990年的时候把杨宝玲追到了手,两人步入了婚姻的殿堂。

经过两年时间的相处,杨宝玲也喜欢上了范伟,

他虽然长的五大三粗,但心思细腻,很会照顾人,而且做人真诚,

是一个好男人。

03

结婚之后,说相声说的好好的范伟,突然决定不说相声了,他要去演小品。

当时,赵本山得到了姜昆的推荐,正式走上春晚的舞台,

小品这种艺术形式,火的一塌糊涂。

别人不理解范伟为何这样做,可范伟心里却清楚的跟明镜一样:

“我都说了十几年相声了,即便继续说下去也很难有突破。”

以他的形象,确实不适合说相声,

相声讲究帅、卖、怪、坏,

可这四样,他一样也不占。

事实证明,范伟是对的,老实人也有大智慧。

1993年,范伟用小品《小偷奇遇》闯进了戏剧小品大赛,并且获得了明星奖,

他还不知道,此时赵本山也坐在台下,看着他的表演略有所思:

“这个人怪有意思的。”

也是在这一年,赵本山在排练春晚小品《老拜年》的时候突然想到了范伟,

临时换人是大忌,可直觉告诉他,如果让范伟来演,肯定更出彩。

“兄弟,我这缺一个人,你能来帮帮哥哥嘛?”

赵本山一个电话,范伟高兴的差点跳起来,他第二天就买了到北京的火车票。

那时,范伟和赵本山的关系亦师亦友,经过十几天的排练,

范伟对赵本山的本事很钦佩,而赵本山也对范伟越看越顺眼,两人的合作也是天衣无缝。

可谁也没想到,这个小品在最后一次过审的时候没通过,

他们不希望赵本人临时换人,而且还是一个新人。

对此,赵本山也很过意不去,让范伟大老远跑来,没日没夜的白忙活了好几天。

可范伟却一点都没介意,他还反过来安慰赵本山:

“没啥事,我就当来学习了,挺好的,值了。”

腊月二十七,大雪纷飞,范伟背着一个大包,独自返回了辽宁,

看着他进站的背影,赵本山心里就觉得:

“这人能处。”

04

1995年,赵本山再上春晚时,早早的就拉上了范伟,

两人第一次在春晚的舞台上合作了小品《牛大叔提干》。

在之后的连续三年,范伟也都是赵本山的御用配角,

他们的关系,大概就相当于于谦之于郭德纲,吴孟达之于周星驰。

范伟虽然连续四年登上春晚,可他却依然没有什么名气,

因为在他与赵本山的合作中,临时改剧本,删减他的台词都是家常便饭,

就一个理由,那就是作为一枚绿叶,绝不能抢了红花的风头。

到了1999年、2000年,赵本山已经完全甩开范伟,开始和宋丹丹合作,

在春晚的小品舞台上,永远都是铁打的赵本山流水的兵。

此时,范伟就已经有了退意。

2001年,赵本山看中了何庆魁的创作能力,可有何庆魁,就不能没有高秀敏,

何庆魁一番折腾,弄出了小品《卖拐》的剧本,

赵本山一看还差个“伙夫”,便一个电话又把范伟给招来了。

招之则来挥之则去,两人明面上说是合作伙伴,

可实际上,赵本山一直以前辈、大哥、师傅、恩人的身份自居,

在创作过程中,对范伟、高秀敏等人出言斥责、给难堪都是常有的事,

这也是后来高秀敏离开赵本山的原因。

从人情上讲,赵本山确实做的过了点,但从工作上讲,他也并没有什么错,

《卖拐》一经演出,就让赵本山、范伟、高秀敏成为了春晚铁三角。

在之后的三年里,三人又连续合作了《卖车》、《心病》、《送水工》等小品,

赵本山在范伟和高秀敏的陪衬下,火的一塌糊涂,顺势成立了本山传媒,

开始拍《刘老根》、《马大帅》等影视作品,赚得盆满钵满。

高秀敏去世之前曾说过一件事。

赵本山大火之后,拉着范伟到处演出,几场下来他拿到了四十多万的演出费,

可演出完只给了范伟七千,就让范伟回去了。

有人认为,范伟之所以离开赵本山,主要原因就是分钱不均,

但也有人认为,范伟离开的主要原因,是赵本山限制了他的发展,

如果范伟在乎那点钱的话,就实在是太小看他了。

总之不管因为什么,范伟在那时萌生退意是不争的事实,

在赵本山忙着扩充版图的时候,范伟也一声不吭的把目光瞄向了影视剧。

05

2003年,有人向《看车人的七月》剧组推荐了范伟,范伟也很看中这个机会,

他早早的来到剧组试镜,可导演却对他不咸不淡的。

原因就是,在很多观众心里,范伟是一直都是小品演员,

这和演电影是两码事,就算他有一些名气,可真的能行嘛?

范伟看出了导演的顾虑,为了演好电影中的人物,他可以说是费劲了心思,

小到一个眼神,一个语气词,走路的姿势,每句台词间的停顿,他都去挨个琢磨练习,

谁也没想到,他最后真把这部电影给演成了,

还获得了加拿大蒙特利尔电影节的最佳男主角奖。

也是从这时起,范伟让所有人刮目相看。

没过多久,冯小刚再拍《天下无贼》时又找到了范伟,

让他和冯远征一起扮演劫匪,还让他们自由发挥。

又谁也没料到,范伟一上车就进入了状态,结结巴巴的说要“劫色”,喜剧效果爆棚,

一旁的冯远征一下就看傻了,心里嘀咕,这都可以?

为了不被范伟比下去,他把心一狠,开始糟蹋自己,

竖起了兰花指,腔调也变成了娘娘腔。

摄像机后边的冯小刚早已笑的合不拢嘴,露出一口大黄牙,

找范伟真找对了。

找到演戏的感觉之后,范伟就带着全家迁去了北京发展,这也引起赵本山的不满。

但范伟给出的理由是为了孩子上学,赵本山即便想挑毛病也挑不出来。

2005年,范伟最后一次和赵本山合作,也许是太想演好,这毕竟是他在春晚上的收官之作,

可越是紧张,就越容易出错,他还是说错了一句词。

“上春晚的压力太大了。”

到了2006年时候,范伟用这个理由拒绝了赵本山,

赵本山没有办法,只能继续和宋丹丹合作。

不知道是春晚的压力大,还是赵本山的压力大,宋丹丹到2008年之后也退出了,

赵本山孤立无援,只能开始捧自己的徒弟。

而另一边的范伟也没有闲着,他厚积薄发,一路开挂,

《芳香之旅》、《耳朵大有福》、《老大的幸福》、《不成问题的问题》,

一跃成为金马奖影帝,深受观众的喜爱。

这不禁让人想到,几年前赵本山在接受采访时暗讽范伟:

“人家现在是大腕了,能来演就等于借人光了。”

论事业,赵本山更胜一筹,可论格局,则差了一些。

赵本山在巅峰时期,又收徒弟又买私人飞机,太过高调,如今差点落的晚节不保,

每天蹲在炉子旁烧火做饭,过起了隐居生活。

而范伟后来者居上,如今61岁还活跃在荧幕上,

今年的一部《漫长的季节》,让他再次走红。

这对大器晚成的范伟来说,并不是结束,而是开始,

相信范伟会在自己的道路上,一直走下去,

相比草草收场的赵本山,或许范伟才是聪明人。

0 阅读:1113

娱圈男神

简介:更新内娱男演员的娱乐八卦,惊人言论、恋爱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