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T-90M的炮塔侧面不像艾布拉姆斯那样厚实?与炮塔布局有关

零度Military 2024-05-05 14:53:37

你们肯定注意到西方坦克的炮塔尺寸很大。我们可以就“为什么会这样”争论很久,但任何事情都有其自身的原因。西方坦克炮塔尺寸增大的原因不在于火炮,而在于布局方案。包括装甲布局。与T-72相对较薄的侧面相比,复合材料侧面能更好地抵御常规火箭弹的冲击。如果一切都那么好,苏联和俄罗斯为什么不借鉴西方的想法呢?

本文是俄罗斯军事博主瓦尔纳技术员发表的一篇文章,由本人翻译并编辑给大家。

炮塔布局

让我们从前面提出的一个简单论点开始。西方坦克炮塔尺寸增大的原因在于布局方案。如果我们仔细观察一下“同类坦克”(例如T-72B和豹2A4)的炮塔,就会发现一幅有趣的画面,T-72的炮塔比德国同类产品小得多。

当然,这不仅仅是四名乘员的问题,西方主战坦克炮塔尾舱是所谓“第一级”的弹药储存区。在战斗条件下,炮弹将从炮塔尾舱取出,以提高射速。如果没有尾舱,豹2将失去约三分之一的炮塔容积和一些重量,如果方法得当,还可以缩小靠近车尾的炮塔宽度。

将炮弹装入炮塔的“愿望”可以追溯到第二次世界大战,但在当时,炮塔被击穿后炮塔内弹药被摧毁意味着战车及其乘员的死亡。战后这种情况因大量使用整装式弹药而进一步恶化,到20世纪50年代,即使是重型坦克也无法抵挡这种弹药的攻击。这种情况在20世纪60年代有所改善,当时苏联制造出第一辆装有复合装甲的坦克,美国和德国也在研制装有间隔式正面装甲的坦克。此外,他们还在研究弹跳板的概念。MBT-70是当时北约新型坦克的原型车,配备了用于152毫米分装式弹药的输送式自动装弹机。当然,炮塔尾部越宽,自动装弹机能装入的炮弹越多,但也有一个缺点,那就是缺乏安全的机动角度。

保护方法

安全机动角度是指乘员可以转动坦克或其炮塔以保持自身和战车相对安全的正面角度,同时最大限度地减少装甲的损伤或穿透。您可能知道,在苏联,炮塔很小有几个原因:减轻重量、减少轮廓、在车体中放置炮弹以减少被击中的可能性。然而,很少有人记得轮廓的变化和安全机动的角度。

仔细观察同一辆坦克的炮塔处于不同的位置。当它旋转时,轮廓几乎没有变化,而且在30度以内,在正面射击时,乘员可以不用担心被炮弹击中80-70毫米的薄弱侧面。对于MBT-70来说,这样的性能是无法接受的奢侈。MBT-70研制完成后,北约各国都考虑到了这个问题,决定用炮塔的防护来弥补炮塔的轮廓。因此,新一代主战坦克M1“艾布拉姆斯”、“挑战者1”、“豹2”的炮塔侧面都采用了复合填充材料。

还记得“最大限度地减少装甲的损伤或穿透”这句话吗?如果苏联走的是将损伤降到最低的道路,那么北约国家就不能这么做,他们必须加固装甲,以降低装甲被穿透的概率。而如果仔细观察上述豹2的炮塔旋转30度范围内的情况,炮塔侧面就会与正面装甲相当。当然,如果与炮塔侧面成直角,这种逻辑就行不通了,填充物的细微差别及其大小都会受到影响。

我们说的是填充物的什么细微差别?很简单,作战实践表明,西方国家的主战坦克在炮塔侧装甲的复合材料包中没有“纳米技术材料”。这些都是由钢、橡胶和铝组成的普通非爆炸反应装甲元件。例如,“艾布拉姆斯”主战坦克在非爆炸反应装甲后面使用了间隔排列的薄钢板,后面有两层钢,以增加阻力。豹2的构成略有不同,包括两层芳纶织物,以防止二次破片。这是如何得知的?有足够多的艾布拉姆斯坦克被击中并摧毁,其炮塔侧面“外露”并裸露出填充物。以M1坦克底盘为基础开发的M1150冲击破障车在被俄军缴获后也证实了这一信息,侧面的构成完全相同。此外俄军也缴获了不同型号的豹2主战坦克。

为什么俄罗斯不学习这样的经验?

让我们从这样一个事实开始:苏联依靠的是最大限度地减少失败。他们的逻辑是,如果炮弹没有击中坦克,就无法穿透装甲。然而,不要认为工程师们都是白痴,侧面装甲甚至炮塔尾部都覆盖有动态防护装置,即使只有一次,也能使坦克免于被成型装药击穿,或者与西方同类产品的复合装甲相比,能以直角抵御威力更大的成型装药。

总之,这两种技术方案相结合,可以在作战条件下保护主战免受正面和侧面火力的攻击。最有趣的是,苏联/俄罗斯的这一方案与北约的方案相比毫不逊色。

15 阅读:3488
评论列表
  • 2024-05-06 08:56

    我给翻译一下,控制变量法,在不讨论尾舱的前提下,T-90炮塔正面30度保护范围比豹2,M1更大,这说明它的炮塔前部设计更合理。

  • 2024-05-06 04:04

    都不对!俄罗斯坦克还是继承前苏联二战时期老路,把坦克当成可以快速生产的替代品!当然要减配,其次就是前苏联/俄罗斯国土辽阔,需要坦克快速机动,所以自然而然要把机动性放在首要,要想跑得快,除了发动机功率大外,那就必须减重,大家肯定会疑惑,毛子-斯拉夫人明明身材高大,可为何偏偏要把坦克设计如此矮小、紧凑呢?甚至比东亚人还小,所以我国外80年代从罗马尼亚搞到T72坦克,认真研究一番后,除了125mm滑膛炮口径、自动装弹机技术外,其他全部唾弃!在学习欧美先进技术和理念基础上,坚决走自己的路!

    飞渡广陵惊百蛟 回复:
    反应装甲是提都不提啊[汗],这玩意儿本身就带了间隔装甲的作用,且在自身爆防的削弱下,这可比单纯的叠炮塔装甲要先进到不知多少…这么好的防御思路,怎么就成减配了[汗]
  • 2024-05-06 00:07

    设计理念不同,苏式坦克重视持续进攻火力和全方位防御,西方坦克更注重正面防御效果和持续运行能力。

  • 2024-05-10 09:12

    现在流行大龟壳[静静吃瓜]

  • 常哥 11
    2024-05-24 09:51

    一个重视成员,一个不重视,设计理念不一样造成的结果就是苏点一个殉爆一个,西方坦克点100个殉爆几个,没有大量样本做参考,苏系这几十年怕是爆了1万辆也不止了,成员那是老惨了,不打他随便吹他的坦克如何如何牛,什么自动装蛋多牛多牛,一打才知道,就是这个自动装蛋点一个爆一个,你要让西方大兵做这钟铁棺材去上战场他们绝对不会上的,欧美坦克极低的殉爆率,坦克被击中成员大多情况下能下车跑路,苏系就惨了

    用户10xxx98 回复:
    俄乌战争持续两年多了你一点都不关注
    用户10xxx14 回复:
    乌克兰战场下来发现都一样甚至还不如
  • 美国的没看过剖面图,德国的坦克剖面图显示外面方形的壳子很薄的,而且空隙很大,里面的炮塔没那么大!

  • 2024-05-05 17:24

    没看懂

    佚名 回复:
    唉!西方装甲是多层式的,装甲覆盖到的地方功能相同,只是防护能力不同。俄是装甲为均质钢为基础在不同区域进行不同程度加强,比如炮塔和首上是带夹层符合装甲,其他区域没有这待遇,为了防止破甲弹射流加挂爆反也是哪里需要挂哪里[呲牙笑]
  • 2024-05-31 03:23

    而所谓的苏系坦克是消耗品,更是扯淡!作为高端路线的T80(复合装甲,炮控和观瞄设备是当时苏军顶尖水平)苏联产量比欧洲地区的豹2,挑战者,勒克,M1总和还多!这还不算华约小弟和苏联手里近万的T72/64低端货(欧洲地区的2∽5倍)!T72的火力配置与T80一样有重型炮导!这还不算苏联和华约装甲集群100mm以上口径自行火炮数量是北约欧洲地区的4倍!这是质量与数量的双重碾压![得瑟]

  • 2024-05-05 21:24

    装甲可以侧面外挂,也可以腔体内填,个人更倾向于外挂。

  • 2024-05-11 23:41

    [吃瓜][吃瓜][吃瓜]

  • 2024-05-06 13:13

    经典好文,值得细读!现在头条识货的这么少吗

    用户10xxx31 回复:
    没一点技术含量!

零度Military

简介:提供中国军事、世界军事、军事新闻、军事科技等优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