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盟会为黄花岗起义筹集大量资金,但起义前的一次刺杀使计划暴露

史海撷英 2024-04-27 09:10:24

有这么一场起义,明知敌众我寡,却仍抱着必死的信念而行;有这么一群少年,他们风华正茂,却选择了向死而生;他们倒下了,竖起的是墓碑,也是民族的脊梁。

宣统三年三月二十九日(1911年4月27日)下午,革命党人黄兴坐着轿子,120多名敢死队员胳膊上缠着白毛巾,扮做随从,向总督衙门走去。黄兴吹响进攻的螺号,敢死队冲进衙门,两广总督吓得翻墙逃跑。起义军烧了总督衙门,向东辕门冲去,与清军大部队相遇。黄兴右手两只手指被打断了,但仍然坚持用断指扣动扳机,“炸药大王”喻培伦胸前挂着装满弹药的箩筐,用独臂投掷炸弹。与清军激战一昼夜后,终因寡不敌众,弹尽粮绝而惨遭失败。革命党人伤亡惨重,烈士遗骸暴尸街头。

意外

看似短暂的黄花岗起义实际是有着紧密规划的,计划是起义军首先占领广州,然后入湖南,出江西,长江流域举兵响应,先平江南,最后会师南京,直捣北京。这一战由于从一开始就背负了太多的期望和心血,所以革命党精英云集而来,战无退路,凛然赴死。东南亚华侨纷纷解囊,宋庆龄的父亲宋嘉树倾尽所有,几乎破产。孙中山募集到16万大洋,这是资金最充裕的一次起义。

温生才

经过精心策划,起义时间原定在4月13日,但就在起义前,出了个意外,同盟会成员温生才跑去刺杀广州将军孚琦。温生才此次暗杀,没有和同盟会的任何人打过招呼,这样的义举令人起敬,但也造成广州全城戒严,满城搜捕革命党人。广州城的革命党人在清兵排查下不得不分批出城。

4月25日,作为本次起义的主要力量——广州新军和第二标官兵突然被收缴军械,并被勒令立刻办理退伍,不必再入军营服役。清军的这些举动是向革命者释放出一个明显信号,起义已经泄密,尽快散了吧。

起义

广州起义还没开始就已下达撤退命令,但有一部分冒死留下来的革命党精英对黄兴的改期坚决反对:“我们千里迢迢到此,只为一战或求一死”,“革命只有成与败,没有改期一说”,“不成功便成仁”……

因为此次起义确实投入了太多资金,寄托了海内外太多人的期望,如果引而不发对革命士气将是沉重打击;就这样偃旗息鼓,同盟会无法向筹款的海外华人交代,也不知何时才能唤醒四万万中华儿女。

继而黄兴电告孙中山:我将留守广州,与众壮士一同赴死。

宣统三年三月二十九日(1911年4月27日)下午5:25,广州起义开始,革命党人黄兴坐着轿子,120名敢死队员肩缚白巾,脚穿黑面树胶鞋,腰缠炸药,手执枪械,扮做随从,向总督衙门走去。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清军确实低估了革命者的决心,起义军聚集到两广总督府外,同时对正门和后门发起进攻,用菜篮子装的炸弹对着护卫一通投掷,前后夹击,混乱中一举攻入。起义军挨着房间攻击,乱打一起。两广总督张鸣岐立刻换上便装,从花园处翻墙而出,迅速逃离总督府。水师提督李准获悉后,立刻调集大量部队封锁此处街区,四处围过来,组织大规模的反扑。

起义军虽然军事训练不足,但人人有必死之心,与清军相持不落下风,但弹药有限,且清军后援部队还在不断加入。最终,激战从下午战斗到晚上,四个小时后起义军弹尽粮绝,加上寡不敌众,无奈分头突围,起义失败。起义军在撤退时,广州市民家家亮灯为他们照亮道路,通风报信,告诉清军方位。而当清军经过时,家家熄灯,巷子中还堆有杂物。最终部分起义军逃出城后,辗转撤回香港,而未能逃出广州城的革命党人,惨遭敌人杀害。

赴死

林觉民,24岁,林徽因的堂叔,一门皆豪杰。临行前写下侠骨柔情《与妻书》,浩气凛然的《禀父书》。交战中,林觉民腰部中弹倒地不起,受伤被俘。两广总督张鸣岐和水师提督李准一同会审林觉民。见其面如冠玉,相貌清秀,实乃手无缚鸡之力的一介书生,想诱之,愿法外施恩,送其出国游学。林觉民凛然道,我以死振奋人心,大清索我的命,我诛大清的心。几天后林觉民被押赴刑场,神态从容,慷慨就义。

喻培伦衣冠冢

喻培伦,25岁,四川省内江市富裕家庭,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留学日本,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加入同盟会。钻研化学,研制炸弹,组织暗杀团,起义中他胸前挂一大筐炸弹奋勇当先,被捕后高喊“学术是杀不了的,革命党人尤其是杀不了。”“本日驰赴阵地,誓身先士卒,努力杀贼,书此以当绝笔。”

方声洞,25岁,原本携带妻儿在日本留学,为了参加起义,毅然中断学业,专程从日本归国。回国前,方声洞带着妻儿去拍全家福,拍摄时,摄影师让方声洞看镜头,可他却执意要看着在妻子王颖膝上挥舞右手的幼子。

孔曰成仁,孟曰取义,只有义尽,才能仁至。

寂寂黄花,离离宿草,出师未捷,埋恨千古。

浩气长存

起义失败后,广州城内的大街小巷留下同志们的遗体。广州清吏对革命党恨之入骨,暴尸闹事,以儆效尤,惨不忍睹。

革命党人潘达微以公开的《平民日报》记者身份,抵押祖屋,收集了死难烈士遗骸72具,葬于东郊红花岗。“以如花之年勇于赴战”的热血男儿,终得一抔安息的黄土。苌弘化碧,黄花傲霜,改红花岗为黄花岗。

七十二烈士墓

实际上当时牺牲的人数近百人,只是找到遗骸的72人。黄花岗起义之后不到半年,武昌起义爆发,最终完成了所有起义者的夙愿。

中华民国元年(1912年),孙中山在黄花岗烈士墓园亲自种植了四棵松树,青松常在,浩气长存,沧海桑田,还有多少人记得黄花岗起义中的这些热血男儿。

1 阅读:70

史海撷英

简介:历史不在神坛,也不在地狱,将一切历史拉回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