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灭南唐,李煜:跪地称臣行不行?赵匡胤回一句话,成千古名言

华太师 2023-12-22 12:53:00

974年,北宋对割据江南的南唐政权展开了全面进攻。南唐后主李煜匆忙派使者到北宋都城汴京求和,并向赵匡胤表示可以称臣,只是不能入朝。而赵匡胤则回了这个使者一句话,就此流传千古。那么,北宋为什么要灭南唐呢?赵匡胤又回了什么话呢?

赵匡胤“黄袍加身”建立北宋后,就开始了统一天下的征程。他采取宰相赵普“先南后北、先易后难”的策略,打算先消灭南方各割据政权,再进攻北汉和辽国。

974年,在接连消灭了荆南、武平、后蜀、南汉等割据政权后,赵匡胤又要求南唐后主李煜来汴京“朝见”,其实就是投降。

但李煜却“称病不朝”,又百般讨好宋朝,还幻想赵匡胤能留着他这个南唐小朝廷。但赵匡胤见李煜不肯投降,便直接下令宋军对南唐发起全面进攻。

李煜被打得没办法了,只好派著名书法家徐铉到北宋都城汴京去,向赵匡胤求和。徐铉表示李煜愿意称臣纳贡,还会献上大批金银珠宝,只是因为身体不好,所以才不能到汴京来朝见,希望北宋能停止进军,让两国重归于好。

徐铉还为南唐辩解道:“我们江南一直非常恭敬地对待你们,从来不敢拒绝你们的诏令,为什么一定要来攻打我们呢?”

徐铉还准备再说什么,但赵匡胤却打断了他:“不须多言,江南有何罪?但天下一家,卧榻之侧,岂可许他人鼾睡?”

赵匡胤这番话属实十分霸气,也体现了他的理念。这番话的意思就是:你不用再说了,江南有什么罪呢?也就是说他也知道南唐政权没有什么罪行。但是天下本就是属于一家的,就应该归于一统。接下来就是这句千古名言了:卧榻之侧,岂可许他人鼾睡?

这个“卧榻之侧”指的是床的一侧,也就是床上的部分,而不是床的旁边。因此这句话的意思也就很明确了:自己的床,怎么能容许被他人占去一侧呼呼大睡呢?因此李煜献上再多财宝也是没有用的。

而这句话也表明赵匡胤的信念就是混战了多年的天下必须重归一统,不能再有割据的诸侯存在。无论是他此前就已经灭掉的武平、后蜀、南汉,还是他正在攻打的南唐,亦或是此时尚且存在的吴越、北汉,赵匡胤的态度都是一致的,那就是这些地方必须重归中央统治,只不过是时间早晚不同而已。

赵匡胤早年是后周的大将,在周世宗柴荣手下屡立战功,最后成为了殿前都点检,掌管后周禁军。当年柴荣就曾立下宏愿:“十年拓天下,十年养百姓,十年致太平。”决心一统天下,为此他东征西讨,接连击败后蜀和南唐,从这些政权手中夺取了大片地区,为统一打好了基础。可以说如果没有柴荣的奠基,赵匡胤后来的统一战争也不可能那么顺利。

可惜柴荣英年早逝,在位在五年多才去世了,其子柴宗训即位时还是个孩子。原本深受柴荣信任的赵匡胤趁机发动“陈桥兵变”,黄袍加身,夺取政权,建立宋朝。但赵匡胤虽然取代了柴荣的王朝,却还是继承了柴荣的理想。

赵匡胤不再像唐末五代藩镇割据时期的朝廷那样,只要各地表面臣服自己就好。他决心实现真正的统一,这也是李煜的求和注定失败的原因——时代变了。

李煜见称臣纳贡也无法满足赵匡胤,只好做最后一搏。但此时的南唐早已不复当年的辉煌,战略要地淮南在此前已经被后周夺取,更何况东面的吴越还配合北宋发起进攻。李煜写信给吴越君主钱俶,告诫他唇亡齿寒的道理,希望他能和自己联合抵抗宋军,至少不要配合宋军作战。但钱俶却不作答复,还将信件交给了宋军。

面对北宋和吴越的联合进攻,李煜根本无法抵御,只能坐困金陵。而南唐神卫军都虞侯朱令赟所率领的援军也被宋军击败。最终在975年,宋军攻破金陵,李煜只得投降。

李煜和之前的部分亡国之君不同,他是城破后才被迫投降的,因此北宋给他的待遇也很低,只给了他一个“违命侯”,这个称号有着明显的侮辱意味,意思就是李煜非得逆天而行,最后落得这么个下场。

相对而言,吴越君主钱俶的待遇就好得多了。他后来主动献上土地,归降宋朝,被宋太宗封为王,寿命也比李煜长的多,算是善终了。

其实钱俶也未必不明白唇亡齿寒的道理,但他知道宋朝已经占据了绝对优势,大一统已经是大势所趋。自己和南唐都已经沦为地方势力,就算联合起来,也注定无法扳倒宋朝,最多只能暂时击退宋军,延缓自己灭亡的时间罢了。但这样又有什么意义呢?华夏本是一家,就算他们抵抗下去,也只会让更多的百姓和士兵伤亡,还不如顺应统一大势。

而李煜不明白这个道理,才会在最后一刻还幻想着靠称臣换取宋朝退兵。而他之后的经历我们就很熟悉了,“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此后的李煜一直沉浸在对过往的回忆中,陷入悲伤不能自拔,最后也是死的不明不白。有人说他是被宋太宗毒死的,但即便没被毒死,以他在汴京时那个精神状态,恐怕没几年也会郁郁而终。

只可惜,南唐已经是赵匡胤所灭的最后一个国家了,他终究没能看到自己的统一理想实现。976年,就在灭亡南唐的第二年,赵匡胤在“烛影斧声”后突然死去,也酿成了一桩历史悬案。此后其弟赵光义即位,是为宋太宗。

许多人怀疑是赵光义杀害了赵匡胤,但也有人认为赵匡胤就是突发疾病身亡的。但无论如何,此后北宋的皇位确实落入了赵光义一脉,而赵匡胤的几个儿子都不明不白的死了。

而在赵光义一脉接过皇位之后,北宋的国运也迎来了一个离奇的转折。赵匡胤当年“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的豪言壮语化为泡影,宋朝的卧榻之侧到处都睡着人。

北宋时期,宋朝北边有辽国,西南有大理,后来西北还多了个西夏,而收复西域、辽东的梦想更是遥遥无期。南宋时则更为屈辱,就连宋朝的龙兴之地都被金军占领,宋朝甚至一度还得向金国称臣。金国、蒙古、高丽、西夏、大理、西辽,到处都是不服宋朝的政权,而南宋的朝贡国范围也萎缩到了极点。

不过,这一切也并非赵匡胤的责任,他在上天给他的时间内已经尽可能做到了最好,只可惜天不假年,最后让弟弟赵光义摘了桃子。赵光义虽然也不算无能之辈,但在胆魄和才干上还是差了一截。

赵匡胤只是削除功臣兵权,弱干强枝,尽可能消灭藩镇割据的基础。而赵光义却在北伐失败后彻底心灰意冷,实行了保守的“守内虚外”政策,将重文轻武贯彻到了极致。结果宋朝就成了这么一个文风鼎盛,却对外屡屡妥协,一再遭受屈辱的王朝。赵匡胤如果看到这一幕,恐怕也只能是一声叹息。

最后,由于平台规则,只有当您跟我有更多互动的时候,才会被认定为铁粉。如果您喜欢我的文章,可以点个“关注”,成为铁粉后能第一时间收到文章推送。

9 阅读:2230
评论列表

华太师

简介:激流文化官方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