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战争如果爆发,中国有6个地方可躲,老百姓必须掌握的救命知识

愚鉴 2024-05-10 12:29:31

1945年的8月,日本遭受了原子弹毁灭性的打击,广岛和长崎两个城市几乎全部被摧毁,这也是人类历史上首个核战争。

这件事之后,日本就无条件投降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也迎来了终结,可见核武器的厉害之处,反过来看现在的中国,如果核战争爆发,我们民众究竟可以逃往哪里呢?实际上,中国有6个可以躲避地点。

避难所与生活基础,中国防空洞的设计

如今,距离美国发动的核战争已经过去了几十年,武器的发展也比当时更加迅速,已经在国际上形成了某种政治牵制或威胁。

国际局势的不断变化,致使核武器的重要性越发的明显,但实际这也只在少数国家拥有,这些国家也在暗中比拼着核研究水平。

中国也不例外,即便能够开发大量的核武器,可一旦发生了核战争,人民百姓难免会受到牵连,考虑到这点,其实在中国还有建设防空洞的计划。

早在上个世纪,共产党就意识到了核战争的危险程度,于是为了人民着想,便带领一批又一批的高端人才,前往全国各地建造相应的防空洞。

防空洞的设计采用坚固的混凝土结构,而且建立在更深层次的土壤中,有的为了掩护,还特地在上方安置了大楼。

通常防空洞有坑道、地道、掘开和附建4种,就拿重庆的坑道式举例,在防空洞里头有平面道路。

与地面有出入口,而且距离也较远,安全性很高,空间的连贯性也特别的紧密,可以在里面设计各种生活日常设施,为日后的生活提供了保障。

中国地铁系统的防护,以及西藏地区的重要性

核战争大多是突发的,所以也会有民众来不及到达防空洞的情况,而且核战争也会导致电力停滞,城市会陷入一片黑暗。

这时候地铁站就显得尤为重要了,实际上地铁不只作为交通来用,也是提供临时避难所的圣地。

目前,中国已经有51个城市都建造了相应的地铁路线,这个路线总长甚至高过美国地铁路线的1344.70公里,可以说世界总长最高的。

地铁站的路径交错复杂,四通八方,基本能做到供给大量老百姓的居住,建设在地下,建筑的工程也极为有保障。

第三个可供人们避难的地区是西藏,这里空气稀薄,海拔也较高,虽然长期处于平原地区的人,可能会有所不适应,但这也是防止核武器扩散的关键。

因为空气是传播介质之一,而稀薄的空气则一定程度起到了阻碍作用,威力也会有所减小。

这地区还有很多的矿物质,核爆炸后遗留的物质,一定程度会被其吸收,大概率的减少了人体所面临的风险。

除此之外,这里包括高山、峡谷和广阔的高原,地形交错且复杂,能很大限度扰乱敌军的视野,给予人民更充足的撤离时间。

自然屏障和地理特点,核威胁下的安全避难所

在抗日战争时期,四川盆地为中国军队提供了大量的帮助,因其地势平坦,而且周围群山环绕,中方可以安全的在这部署军事,同时发动突袭的指令。

但除此之外,针对核武器威胁,四川盆地也是个不错的避难所,一年四季气候变化不大,而且平均海拔较低,水资源丰富。

在农业灌溉上,长江、岷江、金沙江等更是为其提供了种植作物的扶持。它的地理位置较为独特,在内陆中间地带,距离沿海也较远,如果入侵者登陆,根本不会立即发生冲突。

该地区的经济并不是很发达,山峦又多,根本没有太大的轰击价值,就算发生了核武器爆炸,周围的山脉和森林、河流都能阻挡一定的冲击。

避难所的设置,一定是在比较复杂而且安全的地区,而青藏高原就具备这个潜力,在这里人口极其稀少,但因为海拔高的关系,却能有效避免核辐射的影响。

保障人体的安全,在其土壤和岩石的作用下,大部分空气中的颗粒杂物和有害气体会被吸收,降低了辐射的浓度。

避难所不是唯一,唯有合作与努力

最后一个则是西北地区,其地处内陆,远离海岸线,相对较远的距离使得其不太可能成为首要的核打击目标。

在核战争中,敌方往往会优先攻击重要的政治、经济中心以及军事基地,而西北地区相对较为边远,因此不太可能成为首要打击目标。

人口密度相对较低,城市规模较小,人口稀少,地形较为复杂,包括高山、沙漠和草原等。

这些环境都利于抵挡核辐射以及人口撤离做足了准备,只要能合理的利用好这里的资源,基本可以让人们在这生活很长一段时间。

对于核战争,我们从历史上已经知晓了其危害程度,在这个全球化的时代,国与国之间的联系日益密切,唯有通过合作和努力,才能摆脱核武器的阴影,建设一个和平与繁荣共存的未来。

不然迎接人类的,只有无休止的战乱和恐慌,核武器不只有大爆炸和热辐射,还会带来火灾、放射性污染等严重的后果,人类即便能够在避难所躲避,但长时间考虑,这其实并不是个完好的选择,毕竟这对生态都是场巨大的打击。

因此,每一个人都是和平的建设者和守护者,建立起真正意义上的互利共赢的关系,才能真正的防止核危机的再次降临。

1 阅读:177
评论列表

愚鉴

简介:莫言离殇,大智者,愚之极至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