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有一种“酷刑”,越胖的犯人越难以承受,如今却受年轻人追捧

树人闲谈 2024-03-02 14:48:36

众所周知,唐朝时期的审美观与现代大有不同。咱们现代人普遍“以瘦为美”,而唐朝时期的审美观却反其道而行之,那时候的人们普遍“以胖为美”,拥有一副杨玉环那样的丰腴身姿,成为许多少女的梦想。

唐人“以胖为美”的特殊审美观念,不光体现在女子身上,就连男子也不例外。比如在唐朝的科举制度中,对参加武举的考生外貌就有特殊要求,应试者不光要考验武器兵法,还特别规定“躯干雄伟,可以为将帅者”。

唐人眼中的所谓“躯干雄伟”,其实简单来说就是武举应试者不仅要身材高大,体重也要胖一些才好,如此才能达到威慑力。倘若太瘦的话,即便是当上了武将,竹竿似的往阵前一杵,哪有什么威慑力?更无法彰显大唐威严。

胖在唐朝是一种风尚,成为受人追捧的一种审美观。在这种审美观的影响下,再加上大唐强盛的国力,百姓们吃得饱,吃得好,唐朝自然也就成了“胖子”的天下。

唐朝时期虽然政治较为清明,百姓们安居乐业,生活条件堪称历代之最,可作为封建王朝来说,唐朝在某些方面来说,还是具有很深的落后性的。比如武则天当政时期,一方面听取百姓意见,一方面又重用酷吏残害百姓,给百姓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压迫。

武则天一生重用过许多酷吏,其中最著名当属来俊臣。此人不但心狠手辣,而且擅长栽赃陷害,为了取得武则天的信赖,经常罗织罪名坑害大臣。为此,他甚至还专门写了一本教人怎样罗织罪名、陷害他人的《罗织经》。

前面提到,唐人“以胖为美”,来俊臣在制造冤狱的时候,也经常能遇到体型肥胖的犯人。为了迫使这些犯人招供,来俊臣特地发明了一种名叫“突地吼”的酷刑,这是一种专门针对胖人的刑罚,越胖的的犯人越难以承受。

所谓的“突地吼”,简单来说,就是把犯人装进一个大圆桶内,然后不停地旋转圆桶,使犯人在桶内随着旋转不停地翻滚,产生严重的眩晕感。而且,由于地面的颠簸,犯人的身躯还会与桶壁发生碰撞,产生极大的痛感。

由于这种刑罚会极大地增加人体的心脏负荷,不一会儿就会出现严重的呼吸困难,所以很少有犯人能够承受住这种刑罚的煎熬。尤其是体型肥胖的犯人,处在木桶这种狭小的空间内,身体又要承受严重的眩晕、疼痛等感觉,在这种酷刑的惩罚下忍不住会发出绝望的惨叫声,“突地吼”也由此得名。

“突地吼”可以说是一种专门针对胖人的刑罚,这种刑罚还有一个特点就是虽然阴狠歹毒,但是却不容易伤人性命,主要对人的心理和精神以及肉体进行折磨,体现了封建社会刑罚的残酷性。

只是令来俊臣也想不到的是,曾经令人闻之色变的酷刑到了现代社会,反而成了那些乐于追求精神刺激的年轻人的最爱。比如年轻人趋之若鹜的过山车,其原理几乎与“突地吼”一模一样,通过巨大的失重感和眩晕感来刺激人的精神体验。

在封建社会,这种刑罚是对人的压迫,体现了封建社会的残酷。而到了现代社会,同样的一种东西却成为了年轻人享受精神刺激勇于突破自我的工具,体现了现代社会的文明与和谐。同样一种体验,在古今出现如此巨大的差距,主要还是源自于体验者心境的不同。对于古代遭受“突地吼”酷刑的人来说,他们不但要承受肉体的痛苦,还要承受精神上的压迫,甚至还会因为酷吏的压迫失去性命。

而现代的年轻人生活在科技和文明的保护下,心境自然是截然不同,而且像过山车这样的娱乐项目保护措施又非常好,在没有安全顾虑的前提下,自然可以去尽情去体验科技带来的娱乐和便利,这也体现着现代社会的美好。

0 阅读:82

树人闲谈

简介:华夏文明源远流长,带领大家探寻其中的点点滴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