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琅琊榜》言侯多年不上朝,为何在关键时刻,能排在倒数第二出场

翊鸣Sir 2024-03-30 23:43:54

在琅琊榜第53集,太子已沦为献王,被逐出繁华的京城,而誉王则因谋逆失败,饮恨自杀。

曾经不起眼的靖王,在梅长苏等人的扶持下,犹如凤凰涅槃。被封为太子,入主东宫,成为了皇位的候选者。

梁帝寿辰之日,宫廷内外张灯结彩,喜庆非凡。靖王与梅长苏却在此时策划了一场震撼朝野的行动。他们以莅阳长公主公布谢玉手书内容为开端,意图重审那桩震惊天下的赤焰之案。

这桩大案,牵涉甚广,七万赤焰军、林家皇长子、辰妃以及无数朝臣的性命,无一不是朝廷的栋梁。想要推翻旧案,重审真相,其难度可想而知。然而,靖王与梅长苏决心已定,他们知道,唯有得到重量级人物的支持,才能迫使自负的梁帝点头。

在莅阳长公主慷慨陈词,痛诉谢玉罪状之后,蒙大统领挺身而出,成为了第一个支持重审赤焰之案的人。

随后,霓凰郡主、蔡荃、纪王爷、穆青等人也纷纷站了出来。然而,梁帝依然固执己见,他指着穆青,愤怒地质问:“你,你也想造反吗?”气氛紧张到了极点。

就在这时,言侯爷缓缓站起,他的声音平静而坚定:“臣也附议。”这简单的四个字,却如同重磅炸弹,引起了轩然大波。

莅阳长公主的陈述条理分明,事实清楚,她的言辞铿锵有力,令人信服。言侯爷更是直言不讳,他指出梁帝犹豫不决的态度令人不解。这几句话,如同针尖般刺入梁帝的心中,让他一时语塞。

最后,太子也站了出来,他用四个字表达了自己的立场:“儿臣附议。”这四个字,瞬间压垮了梁帝最后的防守和坚持。在众人的逼迫下,他无奈妥协,同意重审赤焰之案。

那位十几年未曾上朝、未曾过问政事的言侯,为何在关键时刻,能排在倒数第二出场,仅次于太子!

这背后究竟隐藏着怎样的玄机?

更令人惊叹的是,他的一席话,竟让那位高高在上的梁帝哑口无言。

在朝堂之上,一个人的地位与影响力,往往从他出场的顺序中便可窥见一二。通常,那些举足轻重的人物,总是在压轴的时刻才缓缓登场。因此,言侯虽长久未曾涉足政坛,但他的影响力却依然深不可测,这确实让人费解。

言侯远于朝堂之外,每日沉浸在修道之中,对政事置若罔闻,几年也难得一见他的身影。按常理推断,他早已沦为边缘人物,被时代的洪流所遗忘。然而,事实却并非如此。他的话语依然具有如此巨大的威慑力,能让梁帝都为之动容。

这究竟是何等神奇的力量?

言侯究竟是如何在远离朝堂的日子里,依然保持着如此巨大的影响力哪!

《琅琊榜》霓凰和夏冬告诉我们,有一种友情可以求同存异​

写文不易,点个“赞”和“关注”呗,感谢大家,感谢平台。

个人观点,仅供参考(下集更精彩)

1 阅读:1107
评论列表
  • 2024-04-13 13:11

    自己也没有说出个什么

    翊鸣Sir 回复:
    谢谢

翊鸣Sir

简介:生活点滴,一个普通人的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