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年杨弼卿被俘,提出一请求,李先念:我答应,但前提是吃饭

历史实战派 2024-04-11 11:07:45

1938年10月,日军占领武汉,抗日战争已经进入相持阶段。按照党的部署,李先念带领160多人回到大别山。

几年之后,这支部队竟然发展为130万人口,在鄂豫皖湘赣5省的土地中崛起。这支队伍能够在日伪军的发展下壮大,和李先念正确掌握和运用党在抗日统一战线中的策略是分不开的。

在抗日初期,为了争取抗日战争的胜利,李先念认为必须紧紧依靠人民群众,积极发展进步势力。深入敌后农村,独立自主地开展游击战争,放手壮大抗日武装力量,建立和扩大抗日民主根据地。

李先念指出,发展抗日根据地,才能够有力地打击日伪军,避免同国民党顽固派发生摩擦,阻止他们的投降和分裂,为抗战胜利奠定基础。

所以他率领一百多人独立游击大队,开展游击战争,坚决消灭日伪军。为了把分散在各地的党组织和游击队统一起来,他坚持发展武汉外围的抗日游击战争。

1941年1月皖南事变之后,新四军军部在苏北盐城重新建立,新四军扩编为7个师和1个独立旅。

之后,他们还建立并发展了鄂皖边游击根据地。

为了争取中间的实力,他利用矛盾采取灵活多样的措施,争取各方势力合作抗日。

而在斗争中,他在顽固势力斗争中,始终坚持着有理、有利、有节的策略原则。在这期间也俘虏了不少国民党部队。

1940年夏季,李先念按照中央军委的指示,开辟新的根据地,以巩固鄂中基本区,扩大游击区。

当时杨弼卿部在白兆山驻扎,在此之前他也曾和中共有着良好的关系。

但在1940年以后,由于彭炳文的挑拨离间,使得杨弼卿对中共产生了很大的意见,便开始破坏抗日根据地的政权工作。

他所占领的地址,切断了两个抗日根据地的通道,所以必须要先解决他。

李先念首先率部向杨弼卿发起了进攻,很快就把他们包围在一个小寨子里。

随后,李先念吩咐支队司令员周志坚对敌军进行统战。杨弼卿站出来,也表示投降,希望中共能放他一条生路。

也表示愿意缴枪,领队发话了,剩下的战士们也没有了抵抗的心思,想要赶快去寨子外面喝水。

周志坚看到大家很是口渴,叫人搬来一桶水,告诉他们水送来了赶紧出来喝水。寨子内的士兵一涌而出。

周志坚看到杨弼卿站着,也笑着说道李司令还在后面等你吃晚饭呢。杨弼卿这次说自己已经没有脸再见李司令。

就在这个时候,李先念站出来宽慰他,今后只要你愿意抗日,不反对我们还是朋友。如果想要反动到底,最后必然灭亡。当杨弼卿抬起头时,才发现李先念早已站在了他的面前。

他知道事已至此,只好投降,他提出一个请求,说道:“无论如何请不要公开我被俘的消息,给我留点面子,日后我再也不会反共了。”

李先念眼见已经把他拿下,也幽默地说道:“行,我相信你的话,你说的要求我答应,但前提是吃饭!”

杨弼卿战战兢兢地吃完了饭,李先念也答应了他的要求,给了他一匹马让他离开了。

如此,便是李先念在抗日战争时期对毛泽东为我党制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策略,运用自如,将部队发展成拥有5万多人,并拥有30多万民兵的盛况。

0 阅读:112

历史实战派

简介:讲好历史故事,还原历史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