粟裕晚年评价孟良崮战役:张灵甫并非孤军冒进,别把敌人想得太蠢

烛下青史 2023-12-31 14:29:49

“请你看在党国的份上,赶快伸出手来拉兄弟一把!”这是电影《南征北战》中的台词。说出这句话的角色原型是国民党名将张灵甫。这人号称百战不殆的常胜将军,可在孟良崮对上粟裕时却输得底朝天。

张灵甫折戟孟良崮

解放战争打响后,国民党军队大肆进攻解放区。华东解放区因为紧邻南京和上海,蒋介石视之为心腹大患,集结了大部队重点进攻。那时华东解放军指挥正是陈毅与粟裕二人,面对如此攻势,这两名抗日名将也不得不小心应对。

蒋介石派遣的是张灵甫指挥的七十四师主力,这是国民党部队里嫡系中的嫡系,战力不可小觑。陈毅与粟裕二人决定以反包围、反突破的手段瓦解七十四师的战力,二人指挥得当,七十四师兵力逐渐被分割开来,逐个击破。最终,张灵甫决定退守,将兵力放在了山高500多米的孟良崮主峰上。

山高险峻,解放军想要从下往上仰攻势必要付出巨大的代价。张灵甫蹲在主峰上,深以为解放军不会强攻,心里松懈了几分。然而,粟裕却将孟良崮定为了决战地。

这场战斗几乎打得天地都要变色。解放军战士从山下冲锋,地势上的劣势让每一次冲锋都艰难无比。等仗打完,血流成河不说,就连山顶都被削去了几尺。粟裕后来评价,这是一场前所未有的险仗、恶仗。

粟裕:并非孤军冒进

在后来的许多军事评价中都有人提及孟良崮战役,有部分人称张灵甫之所以失败,是因为74师孤军冒进,送上门的。粟裕将军对此评价却十分反对,他说:“这是不符合战场实际的……未免是‘削足适履’,而且也把敌人想得过于愚蠢。”

实际上,74师的失败是多方面原因造成的。一方面是解放军指挥得当,另一方面是国民党一盘散沙。

在华东解放军对上74师时,华东解放军也并非是一路顺遂。仗打得不痛快,军中甚至传起了顺口溜:“陈司令的电报嗒嗒嗒,小兵的脚板扑扑扑。”这时毛主席亲自指示华东解放军要耐心,沉住气,战机总会出现。

与此同时,军中对粟裕的指挥也颇有意见。当时陈毅和粟裕正在下围棋,一位纵队司令员却打电话来对粟裕大小声。陈毅听了,立马接过电话将人呛了回去。

因为有毛主席的指导和陈毅的支持,粟裕将军才能放开手脚去做。而粟裕也没有辜负毛主席与陈毅的信任,在孟良崮战役之前,粟裕就通过调动军队引得国民党部队疲于奔命,消耗了国军力量。

而张灵甫这边就不一样了。张灵甫自诩将才,为人十分高傲,周围有不少人看不惯他。到孟良崮战役,张灵甫其实并非孤军被围,而是早有计较。

解放军围住了张灵甫的74师,可外头李天霞的83师和黄百韬的25师也正对着解放军虎视眈眈呢。他们距离战场实际不足5公里,急行军不过半小时脚程。

可惜的是,李天霞和黄百韬素来与张灵甫不对付,在大战的紧要关头,两位也没有指挥部队全力进攻。如此情况下,一盘散沙的国民党部队吃败仗也就毫不意外了。

我军取得孟良崮战役的胜利是天时地利人和,此役直接打掉了国民党军队的嚣张气焰,大大鼓舞了我军士气,为后来的胜局奠定了基础。

总之,粟裕将军能在孟良崮战役中取胜,其指挥得当是取胜的关键,但我们也要清楚张灵甫并非徒有虚名的庸将。这场仗胜得不容易,是无数战士前仆后继、舍生忘死换来的,向他们致敬。

参考文献:

[1]鞠开.我所亲历的孟良崮战役[J].江淮文史,2010(04):45-52+1.

[2]董少东. 折戟孟良崮-——名不副实的“名将”张灵甫[N]. 北京日报,2022-07-12(009).

《张灵甫究竟是怎么死的》北京日报

《国军悍将张灵甫PK粟裕命丧孟良崮 留下两大谜团》中国新闻网

《孟良崮战役70周年︱74师被全歼是因为张灵甫指挥失误吗》澎湃新闻

3 阅读:4297
评论列表
  • 2024-01-18 09:19

    你们有些说法对打援的部队不公,黄百韬那是拼老命往前拱的,但被我们死死拦住了

    用户10xxx45 回复:
    😄😄😄
    用户10xxx45 回复:
    可笑
  • 2024-01-17 23:02

    开篇明意,人间清醒

烛下青史

简介:用心创作,专注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