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的四位夫人,两个是女犯人出身,她们给李世民带来了心病

枫桥墨客 2023-12-28 11:37:53
前言

李世民和长孙皇后是中国历史上一对传奇的恋人,他们的爱情故事跨越了战乱和权谋,成为了千古佳话。

隋末唐初,各地起义不断。长孙皇后就出生在这样一个背景之下,虽说长孙家是名门望族,史书记载,长孙皇后父亲离世后,生计顿时困顿,她和哥哥长孙无忌还遭到同父异母兄长的驱逐。幸运的是舅舅高士廉伸出援手接纳了她。

后来,长孙无忌因与李世民过从甚密,高士廉机缘巧合之下认识了李世民,觉得他气度不凡,便把长孙皇后嫁给李世民,这时她才13岁。

夫妻二人相濡以沫

隋末天下大乱,李渊趁势起兵。李世民跟随父亲上战场,长孙皇后就打理好后方。

成婚以来,夫妻二人相濡以沫,每每遇险的时候都是彼此打气,直到唐朝建立。

而李世民和长孙皇后的婚姻不仅是一种感情的结合,也是一种政治的联盟。他们共同经历了许多重大的事件,其中最为惊心动魄的就是玄武门之变。

玄武门之变发生在唐朝建立后的八年后,当时李渊已经将长子李建成立为了太子。

但是,李建成并不满足于自己的地位,他想要除掉李世民,夺取他的军权,以巩固自己的统治。他暗中策划了一场阴谋,准备在玄武门伏击李世民,杀死他和他的亲信。

这个阴谋却被李世民的谋士发现了,他们及时通知了李世民,李世民决定先发制人,率领自己的亲兵,冲进了玄武门,与李建成的部队展开了激战。

最后,李世民成功击杀李建成和李元吉,自己成为了唐朝的太子。

李世民夺位成功,其中不免有长孙皇后这个站在背后的女人。

此前,长孙皇后常入后宫在李渊面前尽孝并笼络妃嫔,以平息李渊与李世民父子纷争。也就是在长孙皇后的运作之下,李世民能够成功反击李建成才有了很大希望。

李世民登基后,成为了唐朝的第二任皇帝。他与长孙皇后在政治上互相辅佐,创造了贞观之治的盛世。

在这个时期,唐朝的国力达到了顶峰,经济发展,文化繁荣,社会安定,民生富裕,对外开放,与周边的国家和平相处,受到了世界的敬仰。

李世民是一位有远见和智慧的君主,他善于任用贤能,广纳谏言,体恤民情,奖励军功,制定了一系列的良法,为唐朝的繁荣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长孙皇后是一位有才华和德行的皇后,她积极履行皇后职责,曾两次行先蚕礼,以示对农民的尊重和关怀,还著有《女则》一书,是一本关于女性教育和礼仪的著作,对后世有很大的影响。

她还经常劝谏李世民,帮助他处理政务,解决困难,得到了李世民的信任和爱戴。

李世民和长孙皇后在生活上互相照顾,感情深厚,在婚后育有三子四女。

而李世民和长孙皇后的爱情故事也被后人广为传颂,多次改编成影视作品。但其实,作为皇帝的李世民,要博爱的多,身边的女人不只有长孙皇后一人。

李世民册封的五个妃子中,有两个还是犯人出身,他们之间注定有着各种羁绊。

在古代,一夫一妻多妾制是合法的。因此,作为正妻,长孙皇后的地位是不可比拟的。

李世民对长孙皇后的感情也十分深厚,因此在长孙皇后去世后,李世民并未再册封皇后。

一是出于对长孙皇后的深情怀念,不愿意再有其他女人取代她的地位。

二是出于对朝政的稳定考虑,不想引起后宫和外戚的纷争。

如果李世民再立其他后妃为皇后,可能会导致后宫的嫉妒和争斗,影响皇帝的决断,也可能会让新皇后的家族借机扩大势力,干预朝政,危及国家的安全。

三是出于对子嗣的保护,不想让他们陷入皇位继承的纷争。李世民对长孙皇后的子女都很疼爱,他亲自抚养、教导孩子们。

如果李世民再立其他后妃为皇后,可能会让她的子女与长孙皇后的子女产生矛盾,争夺皇位的资格,引发兄弟相残的悲剧。

并且按照礼制,在长孙皇后下还有着五位被册封的妃子,其中的杨贵妃我们暂不做说明。

第一位是杨妃

杨妃的身份贵重,她是隋炀帝的女儿。

隋末唐初,天下大乱,隋朝覆灭,唐朝崛起。隋炀帝在江都被叛军所杀,她的兄弟齐王杨暕、赵王杨杲也遭到了杀害,她的姐姐南阳公主被俘虏,母亲和其他亲属的下落也不明。

她本人是如何逃过一劫,又是如何进入唐朝的秦王府,成为李世民的妾室,也没有确切的史料。

但她在为李世民生了两个儿子,分别是长子李恪,次子李愔。

李恪是李世民的第三子,封为吴王;次子李愔,是李世民的第六子,封为蜀王。

第二位是燕妃

燕妃出生于涿郡昌平县的燕氏家族,是隋朝幽州总管燕荣的孙女,隋观王杨雄的外孙女。她年轻时以美貌和才华闻名于世,被唐太宗李世民选入后宫,封为贵人,后又晋为贤妃,生下了越王李贞。

唐太宗死后,她随子李贞出居藩国,被尊为越国太妃。

不过,有一件事让燕妃为人诟病许久。

唐高宗乾封元年(666年),唐高宗李治与武则天一同前往泰山行封禅礼,以祭祀天地,昭告祖宗。燕妃作为越王的母亲,也随行参与。

按照礼仪,封祀天时,以高祖、太宗同配;禅社首时,以太穆皇后、文德皇后同配。皇后武则天以为,地属阴,故祭地仪式(禅)要以皇后主持,率领六宫内外命妇,亲自奉献祭品。

燕妃则被安排为终献,即最后一位献祭的人。这本是一种尊荣,但却被武则天利用,成为她夺权称帝的一环。

因为自古以来都没有女人主持终禅,当武则天要求燕妃主持终禅的时候,她还十分高兴,想都不想就答应了。

燕妃显然没有后宫不得干政的觉悟,她兴高采烈地去终禅了,被武则天当枪使。

不过,后来没过多久,燕妃就去世了。她还将自己的这一“光荣事迹”刻在了墓志铭里。

第三位是李世民的阴妃

阴妃的父亲是阴世师,是隋末唐初的一位将领,曾经效忠于隋炀帝,与李渊有着深仇大恨。

他不仅在战乱中与李渊为敌,更是杀害了李渊的庶子李智云,毁坏了李渊的祖坟和家庙。

因此在打败阴世师后,李渊入主大兴城并斩下了其头颅。阴世师的死,也给他的家族带来了灾难。他的儿子阴弘智等因年幼得以免死,但他的女儿阴氏却成了李渊的俘虏,被没收了财产,被没入了宫中,作为犯妇,被分配给了李渊的儿子李世民。

最初的时候,李世民对阴氏颇为喜爱,与阴氏相处融洽,与阴氏生下了一个儿子,即李祐。

不过史书上并没有过多的记载她的结局。

最后一位是韦贵妃

韦贵妃名叫韦珪,出自名门望族的京兆韦氏。她曾经是隋朝大臣李子雄之子李珉的妻子,但因李子雄参与杨玄感之乱而被处死,韦珪也成了犯家。

后来,她被唐太宗李世民选入后宫,成为他的嫔妃之一。韦珪姿容端丽,仪态万方,善于写作,深得李世民的宠爱。

贞观元年,李世民册封她为贵妃,位居四夫人之首,仅次于文德顺圣皇后长孙氏。韦珪为李世民生下一子一女,分别是纪王李慎和临川公主李孟姜。

韦珪性情简素,恭谦有加,不与其他嫔妃争宠,也不干涉朝政,得到了李世民和长孙皇后的尊重和信任。

长孙皇后去世后,韦珪在后宫中地位最高,但她并不骄纵,反而更加谨慎,不惹是生非。

唐太宗驾崩后,韦珪被尊为纪国太妃,随子李慎出藩。她晚年生活安逸,子女孝顺,唐高宗也常常礼遇她,多次随高宗祭奠昭陵。

麟德二年,韦珪去世,享年六十九岁,陪葬于昭陵,为诸陪葬墓中地位最尊、规格最高者。

可以看出,最初的妃嫔李世民是不看出身的,只要长得漂亮就行。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李世民却认为自己后宫有许多犯妃,这无疑不是污染了他的皇家血统。

说来好笑,自己耽误了这些女人,到头来却怪她们的出身,这也就是位高权重的人这样说说了。

2 阅读:965
评论列表
  • 2024-01-14 20:42

    都靠抢[哈哈笑][哈哈笑][哈哈笑]

枫桥墨客

简介:只有关山今夜月,千里外,素光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