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逆转!对华顺差31年的韩国,今年逆差1200亿,发生了什么?

北向财经 2023-12-27 12:04:53

根据《亚洲日报》、《朝鲜日报》等韩媒的报道,截至今年11月,韩国对华贸易收支逆差达180亿美元。

这是中韩两国建交31年来,韩国首次对中国出现贸易逆差。

要知道,韩国这些年的经济发展可离不开邻居家庞大的消费市场。

从美妆到汽车、从芯片到屏幕,韩国过去的对华顺差是中国消费者们买出来的。

30多年都是这么过来的,韩国人好像从来没有想过,自己的产品还会卖不出去?

更令他们破防的是,不仅是中国人不买了,韩国还高度依赖来自中国的原料进口。

此消彼长之下,贸易逆差就这么出现了。

忧心忡忡的韩国媒体写道:现在是反过来我们给中国钱了。

发生如此180度的大逆转,韩国的经济究竟怎么了?

“韩流”退潮

中国是2001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的,从此正式接入了商品流通的世界。

那时的中国制造还处于发育阶段,产品质量不过关、性能不合格是常见问题。

类似的新闻看多了,消费者们对国产商品的信任度降低,更倾向于买进口的。

我们的东北亚邻居——韩国,彼时已被冠以“亚洲四小龙”的称号,具备一定的实力。

再加上韩国电视剧、综艺的流行,韩国进口的商品成为了“时尚、高级”的象征。

很长一段时间内,“韩流”及韩货在中国市场上都极具影响力。

很多人买手机要三星的,用化妆品要兰芝的,旅游最想去济州岛……

尤其是女孩子们,对韩流、韩星的迷恋真的不要太疯狂。

那时候,韩国企业满以为自己“叼住了”中国市场这块“肥肉”,以后绝对稳了。

然而,从2016年开始,事情发生了反转,韩国当时想跟我们掰手腕,那个著名的事件,引起了我们全国民众的反感,盛极一时的“韩流”急速降温。

韩国商品不再是普通老百姓眼里的“香饽饽”了。

“主动”把市场让出来

尽管消费品市场有所降温,但对韩国的高科技产品,我们很多时候还是“不得不买”。

从液晶面板到半导体芯片,韩国企业每年都对中国保持着很大的出口额。

国内制造商一直在追赶,但仍然很难撼动韩企在质量和价格上的双重领先地位。

就在不知道如何破局时,美国递过来了一把斧子。

2018年,在“大哥”的授意下,“小弟”韩国也跟进调整了对中国出口芯片的策略。

最高端、最先进的芯片肯定是不能卖给你了,想买的话就买点中低端库存吧。

他们以为中国会被打趴下,没想到以长江存储为代表的国产芯片站起来了。

从2019年起,中国的芯片自产率就在不断提高,而且高端芯片的研发也在加快步伐。

既然不想把最好的卖给我们,那就啥也别卖了。

在失去了中国的消费品市场后,韩国“既主动又被动”地失去了工业品市场。

逆差出现只是早晚的事

如今,韩国似乎认清了现实。

韩媒在报道中称,随着大部分科技产品实现自给自足,中国对韩国的进口需求下降。相反的是,韩国的二次电池市场需要从中国大量进口必需材料和关键矿物。

其实,何止是电池材料,韩国的“衣食住行”哪一样能离得开中国进口?

本月初,韩国政府紧急召开会议,就“车用尿素库存紧张”商讨对策。

那为什么会紧张呢?

因为中国为了明年春耕备肥,需要对化肥“稳价保供”,所以暂停了对韩国的尿素出口。

确实不是为了针对谁,只是要先紧着自己家用而已,结果韩国就慌了。

其实从2016年开始,韩国对华的贸易顺差额就在不断下降,如果不是有半导体出口撑着,这“首次逆差”大概还要提前好几年。

像韩国这样地域狭小、资源贫乏、劳动力还不足的国家,在国际贸易中的要素禀赋本来就少。

好不容易积累了一些贸易优势,还拼命地作,非要把这点优势也作没了。

我们也并非是完全不想买韩国的产品,但除了那些不卖的高端芯片,我们还能买啥呢?

买泡菜吗?可他们的泡菜也是从山东进口的呀。

正当我苦苦思索时,看到一位机智的网友说:不对,还有K Pop,只要K Pop发起进攻,一切都会好起来。

写在最后:

近几年全球贸易格局风云突变,小国家资源禀赋差,更依赖国际贸易,就需要高超的智慧去应对挑战。

很遗憾,韩国好像不具备这样的智慧。

0 阅读:5

北向财经

简介:经济|金融 陪你提升商业思维,赚认知以内的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