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演员李光复:京城“老戏骨”,自小就住四合院,77岁仍未息影

品茗赏娱 2024-01-08 22:06:40

李光复是著名演员,国家一级演员、新中国功勋艺术家,出演了众多大家耳熟能详的影视作品:《中国式结婚》、《媳妇的美好时代》、《正阳门下》、《情满四合院》、《武媚娘传奇》、《人民的名义》、《幸福院》、《后浪》,他塑造的都是平凡小人物,但个个都是有血有肉、性格鲜明耐人寻味的经典。

从13岁走进北京人民艺术剧院至今77岁,李光复已经在话剧和影视剧舞台上摸爬滚打了60多年,从一个只有几句台词的小配角,到被观众记住的京城“老戏骨”。如今77岁的他依旧没有息影,对于他这样影帝级别的老戏骨,演戏都只是爱好,也无谓角色大小。很多人都不知道的是李光复不但家境殷实,从小就住四合院,拿着金条当积木玩,从来没有缺过钱,儿子也是国际律师、成功人士......

一、

李光复,1946年10月13日出生在北京,家里还有一个妹妹。

小时候的李光复住在北京东单的一个四合院里,离北京人艺很近就隔着两个门,再往西就是宁郡王府。

李光复从小住的房子是青砖灰瓦仿佛都沉淀着时光的痕迹,在那里学会了追风逐月的童年梦想,埋下了日后追逐梦想的初心。

悠悠的微风中弥漫着皇城的历史沧桑,也承载着李光复那个时代的记忆。

李光复的家世背景其实十分不简单,但可惜家道中落。

他的父亲原本是山东的农民,是广大闯关东队伍中的一员。为了生存十三岁时就扛上铺盖卷,去闯关东。

他的经历也是尤为传奇,只身一人从扛麻包开始干起,从山东到后来去到东北谋求生路,一步一步跨境到了西伯利亚,转到波兰、法国又回到俄罗斯,最终回国经商。

李光复的父亲说的一口流利的俄语,这不但让他生意做大,在关键时刻也救过他自己一命。

凭借着商业智慧和崭露头角的经历,李光复的父亲成为了当时商会的会长,备受推崇。

当时时局动荡,他父亲经历了三次倾家荡产的沉痛波折不过还是积累了不俗的财富。

李光复儿时享受着家庭的富足,拥有几处房产。他清晰记得在北池子北口的小楼里,母亲将毯子铺在木地板上,拿出两箱金条给他当积木。

那时候还是一个不懂事孩子的李光复,也不知道金条的价值,只是把它们当成是玩具,兴奋地堆叠金积木。

金条的重量让他记忆深刻,因为他搭好积木之后,想推倒是推不倒的。 只能坐在地上用脚踹塌,然后重新摆放,小小的游戏中却是大多数人无法体验到的富足。

不过,这一切在父亲去世后发生了巨大的改变。

在李光复上小学三年级时,64岁的父亲不幸离世,留下他和母亲面对未来的巨大挑战。

从商会会长的家庭光环到城市贫民的偏房,李光复的身份骤然降至城市的边缘。

二、

从一个富二代到清贫如洗的普通老百姓,李光复从没有消沉过,总是面带微笑,积极生活。

1960年,北京人民艺术剧院、中国青年艺术剧院和中国儿童艺术剧院齐聚一堂,推出第二期话剧表演班。

李光复,当时年仅十三岁,却毅然决然地报考了这个表演班。老师面对这个比规定最低年龄小两岁的少年,严肃地指出:

“报名的最低年龄是十五岁。”

李光复并没有因此气馁,反而聪明地回应老师:

“您怎么知道十五岁可以演戏,十三岁就不能演呢?”

这一番狡黠的回答竟然让老师觉得他颇有趣味,最终给了他一个机会:

“这小孩儿逗,给他报上吧。”

当时的报名费只需五毛钱,李光复立即就回家跟母亲要了这笔钱为了报名向家里要了这笔费用。

当时家里的情况也不是十分富足,只是能满足温饱。当时他母亲在考虑之后,决定支持他:

“得了,参加个班不是坏事,五毛钱玩儿去吧。”

说起来也是有些戏剧性,但这就是发生在李光复身上十分真是的经历。

有些机智和草率的报名过程,如同一幕戏剧的开场,揭开了李光复早年艺术生涯的序幕。

这个十三岁的少年,怀揣梦想和机智,踏上了漫漫的艺术之路。

李光复半大时候是个特别好奇多动的年轻人,既有一腔对表演的热情和对艺术的渴望,又充满了孩子贪玩好动的天性。

他爬烟囱、用钉子捅钢琴、把图书馆的书弄花,就这样跌跌撞撞的开始了自己在北京人民艺术剧院的学习与生活。

他仿佛是一张白纸,期待被涂鸦上丰富多彩的人生色彩。

步入剧院,他对周围的一切都充满了好奇心。

每一个戏剧课程、每一位老师的指导,都是他人生中一次次宝贵的启蒙。

在这个富有文艺氛围的学府,他或许第一次感受到了戏剧的魅力,这个让人窥见人性深处的艺术形式。

可惜好景不长,人艺的缩减经费,1962年培训班就解散了,留下来的演员就只有三个,李光复就是其中一个。

三、

如果说父亲离世后的家道中落是一次对李家的考验,那之后的变故就是对李光复个人的考验了,他哪怕是走错一步都会成为一个普通人。

因当时时代,他的妹妹被安排去山西插队,家中只剩下他和母亲两人在北京相依为命。

这一切仿佛是生活对他施加的一次巨大压力,考验他坚韧的意志和对家庭的责任心。

随着变局的发展,李光复被分配到了不同的地方劳作。从干校到工厂,再到下基层部队,他和所有普通人一样吃、住、劳动。

从一个有着演员梦想的年轻人,到融入了农村的耕耘生活。

那些年,他挥舞锄头,扛起锄耙,灌溉着农田;进工厂,学会了车钳铆焊;到木城涧煤矿的辛苦劳作,掌鞋、汽车上售票、朝阳菜场卖鱼等各种工作。

这一系列的历练,让他学到了生活的百态,也淬炼了他的意志。

也让他对所有底层百姓角色有了深刻的认知,劳动人民永远是最为光荣的。

在劳动的磨砺中,李光复的性格逐渐显露出坚韧与乐观。

他没有因为生活的曲折而丧失斗志,反而以乐观积极的态度对待每一天。

正是因为这段艰辛的历程,让他更加珍惜人生中的每一个机会,更加深刻地理解了劳动的价值。

随着岁月的流转,李光复的人生迈入了新的篇章。

1970年,在干校背小药箱当着赤脚医生的李光复获得了一个难得的机会,被派去了协和医院学习。

在协和医院的学习生涯中,李光复邂逅了生命中的一位特殊女性,成为了他的妻子。

这段缘分或许是命运的捉弄,也可能是对他坎坷过往的一种补偿。婚姻成为了他生活中的一抹亮色,给予了他更多的温暖和关怀。

随着协和医院学习的结束,人艺也再度开启了演戏的大门。

尽管仍是小角色,李光复展现出了他的才华。

1979年夏淳导演复排《茶馆》时,李光复在场景里坐在中间的一桌,一句词没有可演的就是不对,被导演轰下去好几次。

这一次的经历让他深刻的认识到了“龙套”角色也不是可以随便糊弄的。

四、

1980年,三十多岁的李光复在《左邻右舍》中饰演造反派小杜,这是他在人艺舞台上表演的第一个角色。

老前辈英若诚对他说:“你想怎么演就怎么演,只要是生活中的人物就对了。”

虽然是一小人物,但他一下就摸到了人物的感觉,有了突破。

拥有扎实的生活基础和丰富的内心体验,李光复的表演更显得深沉而生动。

在80年代,李光复迎来了人生中又一个重要的时刻。他与妻子的婚姻为他们带来了一个可爱的新成员,两人的儿子出生。

夫妻两人个他取名。李祎,一个承载着未来梦想的小天使。

李光复和妻子对李祎的呵护和关爱溢于言表,这份亲情也让他们的生活更加充实而有意义。

孩子的出生也让他倍感压力,到处都是需要用钱的地方。

那时国内的工资水平每月仅为38块5毛,面对孩子的生活需求和家庭开支,这个数字显得格外微薄。

为了增加家庭收入,他主动帮助香港开旅行社的亲戚,成为旅行社业务的一环。

从香港到北京的旅游团,他负责着琐碎但关键的细节:联系饭店、租车、导游、买火车票等,一人充当了整个团队。

为了提高自己的导游水平,他努力学习中国历史和北京景点的知识,以更专业的方式为游客讲解,也为自己赚取了一些额外的收入。

在经历了导游生涯后,李光复发现了与人沟通的技巧和生活的真实性。

这段经历既为他积累了社交经验,又让他更加深刻地理解了人生百态。

后来,他敏锐的嗅到了复印件的商机,担任起复印机的代理销售工作,成为北京第一位代理销售复印机的人。

肯定有人会疑惑,他不是在北京人艺演戏吗?还能这样做生意?

其实李光复也是在做生意和表演事业之间找到了平衡。别的演员结束一天的工作之后就和朋友聚会喝酒、回家照顾孩子,他只不过是把这些时间用在了做生意上。

他以务实的态度处理生意,始终保持对人艺本职工作的敬业。当时的领导也说不了什么,他该演戏演戏,从不误场,还能塑造出许多光彩的小角色。

五、

李光复踏入影视剧行业的时候年纪已经不小了,但是他已经58岁是一位资深的演员。

令人惊叹的是,他依旧保持着对演艺行业的满腔热情,仿佛岁月并未在他的激情里留下任何痕迹。

不论角色大小,李光复总是全情投入,努力演绎每一个角色,为近百部影视剧注入了独特的魅力。

在他的演艺生涯中,从未有过停滞的时刻,他始终不懈地追求着表演的极致。

《天一生水》、《天下第一楼》、《巾帼英雄穆桂英》、《中国式结婚》、《忘不了》、《媳妇的美好时代》、《吃亏是福》、《家产》、《离婚前规则》、《我的经济适用男》等等

李光复也因为在影视剧里多次饰演慈父形象,被广大观众称呼为“国民老爸”、“金牌父亲”、“爸爸专业户”。

在2012年,他参与拍摄了京味儿文化戏《正阳门下》。在其中饰演了收藏家“破烂侯”,这位爷可不是传统的收破烂儿,而是有品位的京城爷们儿。

作为土生土长的老北京人,在出演《正阳门下》时李光复不但有着先天的优势,甚至其他演员表示:

“在拍摄现场如果遇到有在北京民俗上不懂的地方,都会请教“老专家”李光复”

这部剧播出后得到一片好评,李光复饰演的的“破烂候”也火出圈。

多年来,李光复一直专注于出演小角色,但一直出演小角色的他在观众不经意间就成为了熟面孔,成为“大演员”。

2016年,已经70岁的李光复在《人民的名义》中饰演了“郑西坡。剧组透露有场戏在拍李光复时他在泪流满面,拍别人时他搭戏仍旧流泪满面;导演看到既觉得钦佩,也特别心疼。

这样一位敬业的老演员,真的不多见。他演戏时饱含着自己对演艺事业的坚守和热爱,让他在每一次的演出中都能展现出丰富的演技和深厚的情感。

李光复的表演松弛自然,一个角色一个样儿。

在演艺事业的道路上,李光复持续不断地迈向前方,不仅在职业生涯中取得了骄人的成就,在家庭中他也是一个孝子,一个慈父。

六、

2000年,李光复的母亲因病离世,当时他在云南的剧院巡回演出。

他并没有请假,没有向任何人透露,也没有在当地安排任何仪式。他匆匆赶回,亲自处理母亲的出殡、火化和安葬,然后急速驱车前往机场,算好时间赶上当晚的演出。

肯定有人会不理解这样的行为,觉得演员这个行业似乎有些冷酷的无情,似乎与传统对待亲人离世的悲痛方式背道而驰。

其实说到底就是四个字“戏比天大”。

对于母亲,李光复的孝顺从来不是在她离去时为她办多隆重的葬礼能衡量的,那都是给外人看的。

对于他而言,孝顺是日常生活中一颗颗微不足道的小细节,是在母亲生前的悉心照顾和陪伴。无论是在事业的巅峰还是低谷,他总是会将母亲的关切和期望放在心头,用自己的努力来回报。

母亲离世的那一刻,他没有选择沉浸在悲伤中,而是以最坚强的姿态处理了一切,将哀痛深藏在心底。这或许是他对母亲的一种尊重,也是对她一生的呵护的延续。

随着时间的推移,李光复的儿子早已成长为一位杰出的人物。

长大后的儿子顺利从中国政法大学毕业后,选择了赴英国深造,如今已经成为一名杰出的精英律师。

如今已经是律所老板的李祎经常是接到一些跨国企业的大案子,他现在也有了自己的家庭,过着充实又幸福的生活。

李光复在自己的儿子身上看到了继续传承和发扬的重任,儿子在远赴他乡的求学过程和工作上,也深受他的教育和教导,他一直教导儿子:“不管是做人还是做事,都不能奔着钱去。”

在李光复的大半辈子中,他言传身教的在践行着这个道理。他说:

演戏时如果只想“我要成名、成家,好不容易争来一个角色”就直奔着去了,这样绝对演不好戏。做生意也是如此,做买卖不就是为挣钱吗?如果这么想就错了,直奔着钱去,一定挣不到钱。要找到其中的规律,觉得好玩儿,喜欢干而且乐在其中,诚信地交了朋友,大家一帮你,生意自然就做好了。

2023年3月,李光复还去到了北京一个养老服务中心向老年朋友和老年志愿者们分享如何健康养生、快乐养老。

2024年,已经迈入77岁高龄的李光复依旧坚守在影视荧幕前。

李光复的坚守并非出于功利,而是源自对演艺事业的深沉热爱和责任感的延续。

他的眼中,或许有着演艺历程的曲折,但这并未减弱他对舞台的热情。

在他的眼神里,透露着岁月沉淀下的一份沧桑和智慧。

这位老艺术家仿佛是一棵历经风霜的坚实大树,不为金钱和名利所动,却用实际行动传承着老戏骨的崇高传统。

他的存在,如同一杯陈年的美酒,在岁月中愈发香醇......

-END-

原创不易,敬请点赞关注!

0 阅读:145

品茗赏娱

简介:觅俗世幽境,品香茗赏娱。江湖路远,多听故事,娱乐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