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同发展迎新篇惠民红利润万家——京津冀协同发展重大国家战略取得丰硕成果

中国劳动保障报 2024-05-09 17:40:20

文丨中国劳动保障报记者 王东丽

2014年2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主持召开座谈会,专题听取京津冀协同发展工作汇报,并在讲话中首次将之上升为国家战略,掀开了京津冀三省市协同发展新的历史篇章。

回溯协同步履,思想一路领航。2024年是京津冀协同发展十周年。这十年,京津冀打破“一亩三分地”思维定式,坚持一张图规划、一盘棋建设、一体化发展。京津冀人社部门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全面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在人社部的指导下,深化对接合作,在就业、社保、人事人才、劳动关系等领域实现协同发展。惠及三地百姓的“协同红利”不断释放,京畿大地相互融合、协同发展的壮美画卷正在徐徐展开。

以就业服务协同激发就业活力

就业,一头牵着千万家庭,一头连着经济大势。

十年来,京津冀三地人社部门坚决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扛起稳就业保就业政治责任,深入落实稳经济一揽子政策和接续政策,着力提升就业创业服务水平,以就业服务协同充分激发京津冀地区就业新活力。

一手牵起妇女,一手连接市场。河北省石家庄市充分利用丰富的家政服务人力资源优势与京津家政服务市场需求,培育扶持优秀家庭服务企业和品牌,打造“河北福嫂”劳务品牌,让众多妇女掌握一技之长,找到就业门路。

2019年9月,陈迎迎加入福嫂大家庭后,参加了在北京举行的一场家政劳务输出对接会,她凭借出色表现成功签约北京知名家政公司。“我第一次为北京高端家庭服务,就拿到了9000多元的月薪水,非常激动,我要努力工作,不给‘河北福嫂’丢脸!”她说。

近年来,三地建立京津冀鲁苏劳务协作机制,组建“五省六方”劳务协作联盟,签署《京津冀鲁苏劳务协作协议》,形成常态化、制度化的区域劳务协作机制,推动人力资源在京津冀地区高效有序流动。截至目前,京、津两地每月分别向河北推送3000个以上就业岗位信息,河北在京、津就业的农民工达129.3万人。

稳就业,优化服务是关键。京津冀三地加快建设全省集中的就业信息资源库、就业公共服务平台,对内实现业务统一办理、对外实现服务统一提供。京津冀七地人社部门签署就业创业协作协议,每月互推至少200个岗位,进一步深化区域就业创业协同共享,提高公共就业服务均衡化优质化水平。同时,加强区域就业创业服务,加强创业载体建设,联合举办京津冀创新创业大赛,目前,三地共认定全国创业孵化示范基地12家。

坚持需求导向,河北雄安新区零工驿站架起群众就业桥梁。河北省在雄安新区启动以高质量就业公共服务支持雄安新区高标准建设试点;雄安新区探索“政府主导+市场化管理”零工服务模式,建设零工驿站、充分就业社区(村),保障回迁居民就业创业。

“在容东片区,许多回迁居民具备服装加工、玩具加工等方面的技能基础。我们与相关厂家合作,为居民提供便捷的手工活。”雄安新区向导零工驿站负责人孙瑞说,驿站会对求职者进行必要的技能培训,推荐合适岗位,帮助求职者顺利就业。

一项项政策持续发力,助力维护经济社会稳定大势,也提振了京津冀百姓信心。

十载光阴,春华秋实。十年间,京津冀三地城镇新增就业累计1595.6万人。

以协同创新深化人社公共服务

社会保障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维护社会公平、增进人民福祉的基本制度保障。京津冀人社部门坚持以人为本,着力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持续提升服务水平,以社保服务互联互通持续提升群众获得感、幸福感。

中国化学工程第十三建设有限公司位于河北省沧州市,其天津分公司地处天津市滨海新区,社保费跨省缴纳存在很多不便,为此,分公司申请将员工社保关系转移到天津。

“我们本着京津冀协同发展理念,努力解决企业所遇难题,与河北沧州社保中心共同协商解决,为企业提供畅通便利服务。”天津社保塘沽分中心经办人员说,截至目前共分6批次转移210人,由企业提供名单,经办人员核实信息后直接办理转移业务,无需企业和职工单独申请。两地传递电子数据,塘沽社保集中审批办理,极大缩短业务经办时长,提高办事效率,获得了参保企业和职工的一致好评。

流程简化,办事省心、舒心。如今,三地参保职工办理养老保险关系跨省转移,只需在国家社会保险公共服务平台提交申请即可实现,十年来,三地间累计转移接续31万人。

从完善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政策,推动实现三地异地居住人员领取社保待遇信息互通协同认证,到提升失业保险政策协同水平;从加强工伤保险工作协作,到稳步提高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待遇水平;从推进社保经办管理服务协同发展,到积极推进社保卡居民服务“一卡通”,加快实现社保卡跨省通用、一卡多用、线上线下场景融合发展……一项项改革持续取得突破,一项项政策干货满满,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围绕新需求、新期待,办好社保实事。京津冀实现三地异地居住人员领取社保待遇信息互通协同认证,达成经办事项同事同标、待遇资格协同认证等8项合作事项;加强劳动能力鉴定合作,提供视频鉴定、异地上门鉴定等服务,区域内异地工作人员工伤后可就近就地进行劳动能力鉴定;联合发布首批《京津冀社会保险公共服务“同事同标”事项清单》,推动实现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紧盯老百姓在社会保障方面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京津冀人社部门协同创新,助推社保服务提质增效。

和谐劳动关系事关企业发展和职工利益,事关经济发展与社会和谐稳定。京津冀着力加强三地劳动关系工作协同,以体制机制创新护航区域劳动关系和谐稳定。

三地创新“一点投诉、联动处理”模式,建立京津冀劳动保障监察案件和拖欠劳动者工资异地投诉协查机制,简化跨地区案件流转程序,切实降低群众维权成本。建立跨区域劳动人事争议案件就地处理及时化解机制、突发事件协同处置机制,明确统一的法律适用尺度、案件处理标准,推动重大疑难案件稳妥、高效解决。在人社部的指导下,三地共同印发《京津冀区域和谐劳动关系高质量发展改革创新试点实施方案》,全面启动改革试点任务,开启区域劳动关系治理的新篇章。

以人才共育共享塑造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依河临海的天津滨海-中关村科技园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关键落子”,由京津两地携手共建,于2016年11月挂牌成立,充分利用北京中关村和天津滨海新区创新政策叠加优势,积极承接高新技术企业转移和重大科技成果转化。

如今,该科技园累计注册企业近5000家,已成为一片探索京津冀协同新模式的创新试验田。

瓣瓣同心结出累累硕果,见证着京津落实、融入和服务重大国家战略的坚定步履。

从协同创新体系到共育先进制造业集群,京津冀推动优势产业成龙配套、成链成群,坚持以产业集聚人才、以人才引领产业,合力塑造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设立8大专区、京津冀200余家优质企事业单位参会、推出近7000个就业岗位、国家级职业指导师为毕业生提供“一对一”免费指导……前不久,在北京举办的第十二届京津冀招才引智大会暨2024年北京市大型春季现场招聘会热火朝天。该活动由京津冀三地人社部门共同组织,已连续举办12届,三地结合各自发展优势引才纳才,为本地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十年来,京津冀坚持把人才作为第一资源,整合区域人才资源优势,打造互融互通的人才发展生态,不断提升京津冀地区人才竞争力和吸引力。

合力推动人力资源服务业健康发展。发挥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集聚效应,提升人力资源服务业开放水平。截至目前,京津冀获评1A级以上的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已达1400家。

强化高层次人才培育载体建设。搭建博士后青年科技人才培养、交流平台。连续七年举办“京津冀博士后人才招收洽谈会”,累计为区域内国家实验室、新型研发机构、高新技术企业和博士后设站单位等提供博士后和科研岗位5000余个。

当前,我国已经迈入高质量发展阶段,迫切需要培养更多高素质技能人才,夯实强国建设的人才基础。京津冀推行和健全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大力开展技能培训,成立京津冀技工教育联盟,举办京津冀家政服务职业技能大赛、通武廊职业技能大赛等赛事,全力支持技能人才提升本领。

京津冀不断深化技能培训区域合作与技能人才联合培养机制,不断加强合作,培养大批实用型技能人才。推进专业技术人员培训资源共享,开放继续教育公共知识培训课程,十年来累计有1000余名津、冀专业技术人员参加了北京组织的高级研修培训,促进专技人才和技能人才融合发展。三地推动京津冀专业技术人员职称资格互认、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证书和学时互认、人力资源市场从业人员资格互认,支持人才合理有序流动。

十年布局,落子成势。沿着总书记指引的方向,京津冀人社事业协同发展的宏伟蓝图变为实景图,三地群众得到了实实在在的便利和实惠。

日月其迈,岁律更新。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下,京津冀三地人社部门共谋“一盘棋”,将不断推动人社事业协同高质量发展再上新台阶。

(天津市人社局供图)

编辑丨邱曼

0 阅读: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