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朴实之花 结精致之果!曹妃甸六农场中心校精细化管理成效显著

视角在线 2024-05-16 09:20:21

编者按

5月15日,曹妃甸教育体育局召开了2024年农村中小学、幼儿园精细化管理现场会。会上,区第六农场中心校、区第八农场中心幼儿园、区第八农场田庄小学、区第九农场中心校以及区第八农场中学5位校园长结合本校(园)实际情况,就“精细化管理”工作作了经验分享。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曹妃甸第六农场中心校的经验做法。

育朴实之花  结精致之果

曹妃甸第六农场中心校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同仁:

  曹妃甸第六农场中心小学、幼儿园现有在校生187人,单轨九个教学班,37个专任教师。今年以来,学校认真贯彻落实区教育体育局“精细管理落实年”工作会议精神,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秉承“爱众亲人,乐学笃行”的校训,提高道德修养,丰富专业知识,全面推进教育教学高质量发展。现将“精细管理年”落实情况汇报如下:

——全面推进幼教课程精细化,奠定坚实的发展基础

区第六农场中心幼儿园牢固树立“精心、精细、精品”的工作观念,认真理解和掌握精细化管理的内涵,立足园本实际,着力环境渗透教育和特色活动精品化,秉承“一日生活皆教育”和“生活即教育”的理念,以四季变换为时间轴,以顺应二十四节气为切入口,让大自然为媒介,开展“生活化课程”和“自然课程”,让孩子在高质量玩耍的同时与自然接触,让幼儿的学习跟随春耕、夏耘、秋收、冬藏的季节变化有序开展,将传统的农耕文化根植心底。此外,在农耕文化的基础上开设了食育课程。

  ——全面推进制度管理精细化,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教学教研精细管理。学校与城区五所小学建立联合互助机制,实施资源共享,在授课方法和学习内容上探讨研究,每年研讨课10余节,分析考试20余次,实现线上线下的无缝衔接。学校以“特色作业设计”作为教学考查点,实行每天学生作业公示,每周特色作业展示,每月班级文化更新,并针对共性问题进行每月一次校级专项教研,共同探讨质量提升方法。每学期进行人人校级课展示,5节校级课评优,10次特色作业展示,10次优秀作业评选,通过活动的开展大大提高了教育教学水平。

  德育管理靶向施策。充分利用和整合各种德育资源,把爱国主义、集体主义、传统美德教育、家校共育和法治教育有机融为一体,其中档案资料5大类36小类,内容涵盖了教育教学、安全卫生、德育、师资、制度等五大类。制作适合本校师生的行为规范养成手册,形成各个年级规范细则的校本教材。低年级关注坐立行、文明礼貌的养成教育;中年级关注行为习惯,孝顺的培养教育;高年级关注懂礼明标态度的管理教育。每学期对学生进行2次问卷调查,每人进行3次评估,并举办1次竞赛活动。让传统美德在幼小的心底深植,为以后步入初高中以及社会在行为习惯方面打下良好的基础。  家校协作共育成长。重视后进生转化工作,关心关爱贫困生2人、单亲家庭21人以及特殊情况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我们每天进行一次关注点,每周一次沟通时,每月一次走访中。建立6个特殊群体学生的关爱帮扶机制,制定切实可行的关爱措施并落到实处,每学年每年级不低于4次座谈、10次家访、一对一帮扶不少于5人,召开2次家长会。发挥家委会作用,形成良好互动关系,实现零上访,零投诉。充分展示教育的活力,打造积极健康的教育生态发展环境。

——全面推进“双减”工作精细化,不断提升学生综合素质

学校作为课后服务工作省级示范校,落实“双减”政策,推动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课后服务由“基本看护服务”向“综合育人服务”转变。利用课后服务时段开设民乐演奏、合唱、劳动实践、书法、绘画、篆刻、乒乓球、篮球、足球等社团活动,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民乐是学校的一项传承项目,社团的训练一直延续至今将近三十年。学校始终坚持每天一小时的练习时间,从一年级到六年级共40多名学生,其中唢呐4人、二胡20人、弹拨5人、打击乐3人、笙2人,年年层层形成梯队。让每位学生掌握一门乐器技能,培养学生对民乐的兴趣和传统文化的热爱。此外,充分发挥青少年劳动实践基地作用,大力推进劳动教育。十年来,学校打造室外小菜园400平米,温室大棚300平米,依据学生年龄特点,结合农村小学实际,重点对常见的蔬菜和农作物30余种进行尝试性探究,红薯、葡萄、花生等蔬菜都曾丰收,培育绿化树苗8000余棵。在指导学生学习农业科学知识的同时,掌握劳动技能,让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懂得劳动最光荣的道理。

学校精细管理落实工作是一项长期性、艰巨性任务,全体教职工将以更加高昂的斗志,饱满的热情,正视学校精细管理落实过程中所反映出来的突出问题,认真加以总结,扎扎实实推进,把这项工作真正落到实处。

文章来源:曹妃甸区教育体育局

0 阅读:1

视角在线

简介:独特的新闻报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