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州秘境石窟,给你点儿颜色看看:盛唐彩雕,惊艳千年,全国第一

云水终南 2024-05-10 19:22:27

走古道我发现一个规律:古道必有佛龛造像。几乎所有的造像佛龛,都在曾经的通衢大道旁边。

离开的皇柏林,沿着G244国道,我们继续往巴中方向行进,一路过了沙河镇、赤溪镇、下两镇、元潭镇、枣林镇,在云山雾罩中,到了巴中市。

国道的路不错,就是大车多,区间限速40,用沙河镇粉店老板的话说:50公里,要是不限速,大半个小时就到巴中,限速了就得一个多小时。

巴中市

巴中秦和西汉时期为巴郡地,东汉始置汉昌县,南北朝时期北魏首置巴州。现在的巴中辖三县两区(平昌县、通江县、南江县、巴州区、恩阳区)。

巴中市是国家确定的秦巴山片区三大中心城市之一,是中国第二大苏区川陕革命根据地的中心和首府,素有"红军之乡" 之称。

毛泽东同志曾称巴中是“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第二大区域”——川陕苏区的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中心。

1932年12月,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由鄂豫皖经陕南转战巴山,建立川陕革命根据地。极盛时期发展到纵横500里,拥有23个县市、680万人口、4万平方公里的红色区域。

进入巴中市后,车水马龙,真是繁华之所在,在秦岭巴山云雾中转了一天半,又到了一个繁华所在。

将帅碑林

我们导航的是南龛,车子拐来拐去,最后上坡到了将帅碑林,这也是巴中一个重要的所在,简单介绍一下。

将帅碑林位于南龛山,是中国最大的红军碑林,有红四方面军主要将领纪念像园,刘伯坚烈士纪念像园,碑林长廊,红军将士英名纪念碑,红军陵园,奉献碑等。

大门口安放飞机一架,三七高炮二门,共嵌碑2288块,刻红军英名8.5万名。

碑林的建造旨在纪念和缅怀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将士的丰功伟绩。大门口就有巨大的刻字,这里免费。

进入大门后就是一些部门捐献的退役的飞机大炮,再走就是观景台,这里可以俯瞰巴中市区。

沿途有红四方面军主要将领纪念像园和碑林长廊外,以及标志碑、“红军魂”、刘伯坚烈士纪念像、红军将士英名纪念碑,川陕苏区将帅碑林纪念馆。

因为时间关系,我们没有深入参观,如果对那一段历史有兴趣,可以慢慢参观。

我的主要兴趣是南龛。

南龛

既然有南龛,就有东龛、北龛、西龛,还有一个永宁寺佛龛,但是以南龛最胜,规模宏大,雕嵌玲珑,栉比相连,时间关系,我们就选择一个代表。

南龛的名气在圈内很大,“巴中盛唐彩雕,全国第一”,是全国十大石窟之一。

大佛洞区

南龛门票40元,我们下着台阶,就看到石壁上的造像,愈走愈赞叹。最下面就是南龛大佛洞区,是造像最为集中的区域,共有造像176龛,2700多躯。

我算是看过不少石窟,但是这样列层分龛,镶佛累累的石窟见得委实不多,更难得的是这些造像色彩保留的很好,不似其他地方要么脱落,要么褪色。

整个南龛古窟岩石壁立,高十余丈,长数百尺,方正如削,在下面看,还是很震撼的。

但是南龛并不以“大”著称,虽然最大的107龛卢舍那佛像,身高4.45米,铁红加跃坐,头戴华玉的花冠,身着袒右肩袈裟,面容饱满,唇润卧丰,身躯健美,魅力非凡。

南龛石窟主要是精美,这和它大部分造像是盛唐前后的作品有关,少数是南北朝就显得古朴一些。

唐代造像已经世俗化了,手法写实,佛像菩萨造型或许还有夸张,弟子造型已经与世间和尚无异。足穿草鞋天王像,完全是蜀中民俗。

107号龛的“竖三世佛”,三佛不著袈裟,60号龛的“媚态观音”,头戴三叶冠,花裙曳地,衣带飘拂,俨然唐代宫廷女子的扮相,颇具动态之美。

81号龛鬼子母佛,就是一位体型丰腴的中年妇女,她盘腿而坐,怀抱一个小孩,左右侧各有4个小孩。鬼子母佛原是婆罗门教中的恶神,专吃人间小孩,被称作“母夜叉”。被佛祖点化后,成为专司护持儿童的护法神。

83号龛内有一尊双头瑞佛像,两佛共一身躯,结痂趺坐于须弥座上。目前在四川仅发现这一例。

山门石区和瘗窟区

过了大佛洞区就是山门石区,山门石就是一块巨大的石头,四面塑像,最大的就是南海观音。

这一区域的石窟原有供奉道教始祖李耳的老君洞,有意思的就是巴中民间书法家刘健公先生书写的“和平”,“四世同堂”图,“福”、“寿”二字,

难得的是这里还有历代题词,最有名的大概就是杜甫游历该处时所题的《判府太中严公九日南山诗》。

这是我第一次看到瘗窟,就是圆寂后的僧人安葬区,有27座,外形为塔状。瘗,就是埋葬的意思。

云屏石区

对面的,是云屏石,因其酷似舟船,故又名“船头石”,上面建有走廊。

再往前走到了云屏石,上面也是密布佛龛,但是最著名的碑就是唐代巴州刺史严武《奏请巴州南龛寺题名表》,简称《严武奏表碑》,书写工整,对南龛开凿的历史提供了重要的材料。

这个严武也是托了诗圣杜甫的福气,大名才广为人知,看来结交一位千古流芳的名人,确实很重要。

原敦煌石窟研究院长、著名专家段文杰实地考察巴中石窟后,盛赞巴中石窟:“盛唐彩雕全国第一”。

确实,南龛的的色彩令人赞叹,开凿于盛唐时期距今已有1300多年历史的南龛,造像的颜色依旧生动明艳。

石窟大部分的白色、红色和金色,是唐代开凿时保留至今,比较鲜艳的蓝色、绿色是清代嘉庆年间一次补彩上色,此后再未补色。

在无任何保护的情况下,南龛石窟“保鲜”的秘笈是什么?虽然专家们研究结果是提取纯天然色素,加上石壁为白砂石地质,有利于颜料渗透。

也就是说:这里,我们看到的大多数是唐朝的色彩。

写这篇文章,专业性很强,我也是边查资料边写,也是一种学习。不过话说回来,南龛真是值得一往。

如果看累了,看下一篇解乏吧,继续我们的米仓道之旅。

信步荒野,访路探幽,乡俗俚语,负暄问道。走向山林乡野,探索身边美景,感受民情风俗。欢迎关注,欢迎转发。

0 阅读:171
评论列表
  • 2024-05-11 12:18

    保存的可以,能看见颜色!

云水终南

简介:云水终南:信步荒野,访路探幽,乡俗俚语,负暄问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