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成祖花费50吨铜打造的武当山“金殿”,为何能600年不倒不锈?

愚鉴 2024-01-08 14:47:44

说起中国宫殿,不管是是北京的故宫还是南京的故宫,都给人一副金碧辉煌的做派。尤其是北京故宫,在中国尚未衰落的时候,许多外国人都以能进故宫为荣。

可许多人不知道的是,中国明清时代的许多宫殿里面看似是黄金的建筑部件,其实并非是真正的黄金,而是由铜打造出来的。

而类似的宫殿,故宫之外还有许多,比如明朝朱棣在武当山建造的金殿,就是典型的全金属铜制宫殿。

明清统治者为何尤爱铜制宫殿

金殿被称为真武殿,虽然在武当山的占地面积不大,但一横一竖都是用铜打造而成,整个明清时代的统治者和官绅人士,都对铜建筑和铜器尤为喜爱,从建筑、雕像,再到日常使用的炭炉,大多由铜打造而成。

明朝喜欢用铜器,除了当时铜的铸造技术已经达到一个较高的水平以外,重要一点是铜的特性在日常生活上能给予较好的安全性。

首先是抗震和防火,铜作为金属,防火能力本身就比木更为优秀,它的熔点在10000度以上,在防火体系甚为落后的明朝,铜制建筑能起到很好的防火作用,真武殿能存续至今,与它用铜打造而成有莫大关系。

另外铜还有极佳的抗震功能,不同于大部分的木制建筑部件是需要拼接,铜在融化重铸之后,可以直接与墙体或地面焊接在一起,加上铜本身的抗打击能力很强,用它打造的建筑主体部分柱和梁,能起到很好的抗震效果。

除了安全性,铜的色彩也是统治者们喜欢用铜的原因,铜的外观色彩与黄金相似,而古代黄金又是极为昂贵的货币工具,不可能大规模用于建筑打造,所以铜就成为了最好的代替物,另外铜在经过一段时间后,会出现一种蟹青色的光彩,看上去更有美感,配上它独有的杀菌效果,成为建筑打造最佳的材料。

中国最大的全金属建筑之一,真武殿是如何打造的

吴三桂会选择在真武殿的天花板上加一条盘龙,而不是选择在其他宫殿,是因为真武殿有一个非常独特的地方,他的殿顶是典型的重檐庑,这可不是什么普通殿顶,而是只有皇帝专用的宫殿才能拥有这样的设计,真武殿采用这样的殿顶,可见明朝统治者对武当和道教有多重视,当然也可能是单纯崇拜张三丰本人而已。

金殿被誉为中国古建筑的奇迹之一,不仅是它外观上的辉煌程度,还有在打造上的严谨性,金殿拥有12根立柱,金殿高度是5.54米,宽度是4.4米,无论梁柱还是墙体,都是工匠一次性打造出来的作品,没有一个部件要经过二次打造,并且部件间的搭配十分完美,几乎没有任何的偏差,就算是现代的建筑技术,想要做到这种地步也不是这么容易的事。

金殿内一共拥有3000个以上建筑部件,根据史籍记载,这些部件并非在湖北当地打造,而是由朱棣亲自监督,在北京由工匠完工后,再有朱棣派人送往武当山进行搭建,为了打造这个真武殿,朱棣不仅耗费了大量的精铜,还有数百公斤的黄金,在经过第一次完工后,大部分的部件都无需修缮,就这样保持到了现在,一共度过600多年的历史。

三、朱棣在武当山建金殿,真的只是好大喜功吗?

朱棣打造这么一个真武殿,必然要耗费很多的钱财,别的不说,从北京运物料到湖北就需要搭上不少的人手,那么朱棣要在武当山建造这么雄伟的宫殿,真的源于明朝统治者对道教的崇拜吗?还是说另有别的深意。

历史上为道教建宫殿的皇帝不在少数,明朝除了朱棣,后面的嘉靖也很喜欢玩这一套,武当山除了是道教发源地之一,所处的自然环境潮湿多雨,让木料和铁料建筑容易潮湿腐坏,而铜器则没有这个顾虑,对潮湿气候有极大的抗腐效果。

不过铜器在铸造完成后,时间一长也会出现一些被称为沙眼的小孔,这些小孔虽然不大,但由于是凹面状,在经过一段时间后容易积累灰尘和脏物,等到这些灰尘达到一定体量时,铜器一样会出现被腐蚀的情况。

因此朱棣提前准备的数百斤黄金,就是为了防止这种情况出现,只要在这些已经浇铸好的铜器上刷上一层用黄金和水银混合而成的金漆,就是为了堵住沙眼,让铜器看上去更为华丽的同时,也能增加铜器的抗腐蚀的效果。

金殿部件间的连接缝隙,也是抗腐蚀的关键

即便是现代的混凝土建筑,都未必能保证数百年不用翻新和重造,别说中国,就连曾经美国也未必能做得到,而金殿能经历数百年仍能保持如新,除了金漆的维护,还有建造上的一些小技巧。

根据一些研究者发现,金殿内的一些部件衔接口,并不是完美的百分百切合,有些接口是存在缝隙的,这些缝隙并非工匠技术不精,而是故意为之,这些缝隙是为了给建筑内部进行通风,防止灰尘和水汽在屋内长时间存续,能及时被排出,这也是后来海马吐雾的缘由。

金殿的海马吐雾原理

所谓的海马吐雾,是指金殿屋顶上的四只铜马,经常会有雾气吐出,古代许多人以为是金殿有神灵庇护,实际上这一切都有严密的科学依据。

一般来说,一间卧室在相对封闭的情况下,室内外的温度是有差别的,不同区域,这种差别各不一样,当屋外的气温高于屋内气温时,屋内的水就会加热成气,也就是所谓的水汽。

海马吐雾就是金殿排出殿内水汽的关键,当屋外的雨水落入殿内后,在太阳光的照射下,这些水会分解为水汽,水汽会通过殿内留下的各种缝隙源源不断被排出,最终从海马的小孔排到殿外,以保证金殿的干燥。

由此可见中国古代的工匠果然非同凡响,小小的技巧就能解决一个大麻烦,而这些原理直到现在仍被社会各个建筑领域广泛运用。

0 阅读:71
评论列表
  • 2024-01-08 18:08

    放心吧,自从有了专家研究,就锈的快倒了。

愚鉴

简介:莫言离殇,大智者,愚之极至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