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大会堂原来不叫这个名字,是毛主席后改的,原来叫什么名字?

陶陶读历史 2024-02-01 08:28:10
前言

联合国大厦建成耗时约6年,悉尼歌剧院耗时十几年,相比之下,我国人民大会堂仅用了10个月,可谓是建筑史上的奇迹。

人民大会堂在1959年国庆前竣工,这座宏伟的建筑物长336米,宽206米,宏大的气势令人惊叹。

人民大会堂竣工后,郭沫若先生为其撰写了一首诗:

十月完工大会堂,独步千秋声名扬。功勋无古国风浩,乐音泱泱文采扬。

毛主席得知人民大会堂竣工后,亲自前往视察。他对这座宏伟壮丽的建筑感到非常满意,因为这正是他长期以来的夙愿。

毛主席随后询问:“你们叫这座建筑什么?”听完当时北京副市长万里的回答后,毛主席表示:“不太好,应该考虑换个名字。”

当时的人民大会堂叫什么?为什么毛主席听完之后说不太好?

等革命胜利了,咱们也建一个大会堂

1945年,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延安的杨家岭中央大礼堂举行。毛主席在会议上发表了重要演讲,但他环顾四周,有些遗憾。

周总理见状上前询问毛主席有何心事,毛主席看着眼前只能容纳几百人的礼堂,感触颇深地说:

“等革命胜利后,我们要建个能容纳上万人开会的大礼堂,让党员领导人和群众一起商议国家大事。”

周总理听后赞同地点了点头,因为他知道毛主席一直希望能够走到群众中间,全国代表大会没有人民又怎么能行呢?

1949年,新中国成立,但由于内外部困难的存在,修建大会堂的计划一直没有提上议程。

后来到了1958年9月,万人大会堂的规划和建设正式开始。毛主席在会议上连续两次提出修建一个能容纳万人的大会堂的设想。

为庆祝新中国成立10周年,并向全世界展示我国各个领域的成就,党中央决定修建一批重要建筑。

包括万人大会堂,军事博物馆,历史博物馆在内的,共计10个巨大建筑工程。其中万人大会堂的建设被放在了首位。

随后,党中央发布了一份招聘通告,希望能够找到有能力承担这个巨大工程的建筑设计师。上百名设计师积极回应,纷纷提交了自己的设计方案。

在经过初步筛选之后,梁思成、毛梓尧、张镈、赵冬日等知名建筑设计师成功进入了下一轮选拔。最终,由杨廷宝担任大会堂设计小组的组长。

而毛主席对大会堂的设计提出了简洁而复杂的要求。

毛主席希望大会堂能够在实用性的基础上,同时兼具美观和高质量,并能够融入56个民族的独特特色。他希望设计能够展示不同的风格和艺术,但要避免过度奢华和资本主义的影响。

修建一座容纳万人参加会议的大会堂并不容易,尤其是要在大规模的建筑中融入民族特色和艺术风格,这一要求实际上是非常独特的,在全球建筑史上很罕见。

经过一个多月的时间,在84个平面方案和189个立面方案的基础上,经过充分研究和集思广益,最终从中筛选出三个方案。

这三个方案于1958年10月14日提交给了周总理审查。最终确定采用了由北京市规划局提交的方案,也就是目前已经建成的方案。

至此,万人大会堂大设计稿已经完成,接下来便是建设地点及建设工程的开始了。

万人大会堂的建设

在确定设计稿后,设计师们便开始讨论天安门广场的规划布局,他们特别关注了大会堂和人民英雄纪念碑之间的位置关系。

他们一致认为,如果大会堂和博物馆的大门正对着纪念碑,从远处看,纪念碑会在宽阔的视野中显得不协调。

为此,设计师们决定让大会堂南边的盲墙与革命历史博物馆南边的石阙,与已建成的纪念碑形成一条次轴线。

这样做可以让广场的东西两边向北延伸,营造出更加宽敞的空间。

人民大会堂占地面积206亩,需要进行近70个单位和600多户居民的拆迁,涉及拆迁近4000间房屋。

然而,拆迁工作几乎没有需要政府进行动员和说服的情况,因为群众都自愿搬迁,他们认为为国家建设、为社会主义事业做贡献是一种荣幸。

1958年10月26日,随着设计方案的最终确定,大会堂的建造工作正式开始。

全国各地的工人们纷纷前往北京参加这项伟大的建造工作,有些工人因未能参与大会堂的建设感到悲伤。

每当天空刚刚擦出一丝亮光,工人们便迅速启动手摇钻,因为当时没有先进高效的挖土机或进口的大吊车,他们只能依靠手中的工具,如大铁球和十字镐。

数百辆汽车和拖拉机不断运出从基地挖出的石头和瓦片,并从全国各地运来最优质的木材和石材等建筑材料。

当天黑下来时,工地点亮了一盏盏煤油灯,工人们埋头苦干,毫不懈怠。

当感到疲倦时,他们会找个屋檐下休息一下,等到第二天继续工作。

随着工人们废寝忘食的埋头苦干,1959年8月,历经十个月的建造,人民大会堂正式竣工。

人民大会堂拥有34个地方会议厅,以及以特别行政区命名的会议厅。此外,还有万人大礼堂、中央大厅、迎宾厅、国家接待厅、金色大厅等多个会议展厅,用于举行内政与外交方面的会议。

就叫人民大会堂吧

在大会堂建设期间,毛主席一直密切关注着建设工作的进展。在大会堂内部装修基本完成之际,1959年9月9日凌晨,毛主席迫不及待地亲自前来视察工作。

在周总理和当时的北京副市长万里等人的陪同下,毛主席来到了大会堂。

毛主席对大礼堂的建设成就表示赞赏,并对其进行了仔细的观察。随后,他参观了宴会厅,最后来到了北京厅。

毛主席开玩笑地对万里说:“你叫万里,大会堂的建造速度确实快得像日行万里一样,真是中国人民的奇迹啊。联合国大厦建设花费了近7年时间,而中国的大会堂却只用了10个月。”

万里同志也笑着回答:

“主席,您不要开玩笑了。这座大会堂的建设离不开两万多名工人的日以继夜的辛勤努力,也得到了全国各地群众的大力支持。如果没有他们的辛勤工作,就不会有这座伟大的大会堂。和他们的贡献相比,我这微不足道。”

毛主席听完后深感动容,即使万里市长不说,他也明白这个奇迹背后是无数劳动工人的辛勤付出。

随后毛主席便问道大会堂有没有起名字,万里告诉毛主席:“关于这个建筑的命名,我曾向总理咨询过,总理的建议是由您来命名。”

作为一位国家领导人同时大会堂有一只是毛主席的夙愿,所以由毛主席决定大会堂的名称最合适不过了。

毛主席点了点头,询问道:“现在大家都是怎么称呼这座建筑的?”万里回答:“大家通常称之为大会堂,人民宫,或者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堂。”

毛主席听后摇了摇头,他表示“宫”这个词带有封建的味道,不太适合,至于“全国人民代表人民大会堂”名字太长,人民难以记住。

他静静地坐下来,沉思良久。这座饱含期待、见证了“人民”力量与中国奇迹的伟大建筑终于得到了一个响亮的名字。

毛主席说:“这座建筑是为人民而建的!我们就称它为‘人民大会堂’吧。”

结语

“从人民中来,到人民中去”一直是毛主席所强调的,这也是毛主席多年来与人民的深厚情感的体现。

或许这也正是人们无法忘记伟大的毛主席的重要原因吧,他时时刻刻都在为人民着想。

解放军被称为人民解放军,法院被称为人民法院,因此将大会堂命名为“人民大会堂”也是符合情理的。

0 阅读:13

陶陶读历史

简介: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