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眠》:锡兰的反省,让艾登变得更真实,更深刻

小松说球 2023-06-24 10:34:50

在我看来,《冬眠》中锡兰的反省才是最好的。

从第一次的车窗破碎,就可以看出这个角色的本质,比如社会地位,比如精英的性格,比如价值取向,比如价值观等等,在这个时候,艾登的价值标准,以及他那谨小慎微的行事方式,都让这个角色显得有些可笑,但是在接下来的两次激烈的辩论中,却让这个角色变得更加的真实,更加的有深度.

但是,两次的激烈辩论,却让艾登的内心变得无比的复杂,因为他的高傲、优雅、道德的优越感,都被自己的妻子和妹妹给揭穿了,所以,我觉得,现在的艾登,就像是一个普通的知识分子,害怕自己的生命被剥夺,所以,在这种情况下,艾登的内心深处,充满了一种难以言喻的矛盾,那就是,在这种矛盾的状态下,艾登的内心,变得更加真实,更加深刻。锡兰抓住了这位聪明人的软肋。

也许,锡兰抓住了一个聪明人的软肋,而这个软肋,则是锡兰自己的一种反思,这种反思,源自于锡兰对自己的反思。3个小时的影片,非常干脆地舍弃了许多浪费时间的无关紧要的细节,通过文学文本的话语化,直抵角色的内心,用精致的摄影和很有文学性的影片的对话,构建了一个比较高的情境,并在这样一个高情境下展开了思维的辩证,毫不遮掩的以长篇的话语直抒胸臆。

不过,这与文字又有很大的区别,我的双眼无法忽略那些精美的照片和细节,这些细节就是照片中所蕴含的信息,而适当的空白画面则能让影片变得更有深度。《冬眠》里到处都是长篇的场景和长篇的对话,他们舍弃了壮观的外景,重新进入了昏暗的房间,强行将观众们的注意力转移到了更高层次的场景上,在这个信息丰富的讨论中,每一句话都带着自己的坚定,思考的力量和文学的自我否定,让这段漫长的对话变得如此吸引人,看着这样赤裸裸的精神撕裂,是一种很好很好的体验。

锡兰用不同的角度来评价自己,他和妹妹和妹妹之间的矛盾,比如贵族的优越感,比如男女之间的主导权和主导权,但艾登却是一个很有层次感的角色,从他和妹妹的谈话和和妹妹的交谈中,他就能感觉到两个角色之间的巨大差距,这两场激烈的冲突,就好像一把尖刀,将艾登那毫无价值的伪装和棱角都给削掉了,让艾登看起来更真实一些。

影片的外景很漂亮,但为了更多地关注到角色自身,影片选择的是以内景为主体。在很有生活化和狭小空间的室内场景中,日夜相伴的角色们,他们之间的距离就好像是相隔了几个星球一样。

他们进行的座谈,虽然是一种庄严肃穆的氛围,但他们又从不严肃的生活本身中衍生出来。然而,他们在思想上的辨证与冲突,却始终存在着一段距离。这段距离所造成的对比,就是影片的一段纵深,引发人们的深思。到了这里,影片终于进入了高潮,不过,影片中的一些小插曲,却给人一种很大的压迫感,影片最后,艾登独自一人逃进了一个朋友家,而他的老婆则去给自己的租客送钱,影片中的两个故事,以一种鲜明的反差,将影片中的矛盾扩大到了一个极端。三人喝醉了酒,谈论的问题也越来越多,越来越复杂,就连一些知识分子也无法达成共识,宗教,道德,责任,阶级,哲学等等,这些问题在土耳其的历史长河中逐渐被提了出来,最终只剩下了艾登一个人。

随着锡兰对自己的反思,这部影片也有了更广阔的视角,在宏伟的画面中,艾登看到的那个村庄,在漫山遍野的风雪中,变得更加清晰,更加动人,锡兰对于土耳其人民生活中的许多问题的认识,就好像这场暴风雪中的一幕一样,让人看得心潮澎湃,而艾登则是带着一种悲凉的心情,带着他的思绪。直到那时,我才意识到那微弱的乐声是多么美妙。最后,艾登向他的妻子表达了自己的敬意,他放下了自己的骄傲,他的自尊心,让艾登变得更加真实,最后,没有任何的言语,寂静的音乐声,却让我产生了一种凌驾于任何文字之上的错觉,我能想到的,最美好也是最不值钱的字眼,就是“悲悯”,这种熟悉的感觉,比电影还要强烈,比文字还要强烈。这可是年度最佳片子啊!

0 阅读:13

小松说球

简介:小松说球